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勇

作品数:14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微柱
  • 5篇微柱凝胶
  • 4篇微柱凝胶法
  • 3篇血型
  • 3篇白细胞
  • 2篇血清
  • 2篇输血
  • 2篇凝聚胺
  • 2篇配血
  • 2篇细胞
  • 2篇聚胺
  • 2篇红细胞
  • 2篇反应蛋白
  • 2篇标本
  • 2篇不规则抗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标本
  • 1篇血功能

机构

  • 14篇东台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金勇
  • 4篇刘桂芳
  • 3篇夏和凤
  • 3篇周玉贵
  • 2篇马荣国
  • 2篇贲燕华
  • 1篇韩霜
  • 1篇刘昌元
  • 1篇陆晓云
  • 1篇李继东
  • 1篇纪桂香
  • 1篇臧素纲
  • 1篇王传芳

传媒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检验医学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检测在诊断小儿哮喘合并感染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金勇周玉贵
关键词:C-反应蛋白哮喘
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及盐水试管法对血型弱抗体的检测效果比较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研究普通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含抗IgG的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检测卡以及盐水介质试管法在检测血型弱抗体方面的效果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选择经吸收放散试验确定为血型抗体减弱7例,以其血浆与6位献血员相应血型红细胞分别应用普通微柱凝胶血型卡、含抗IgG的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检测卡及盐水介质试管法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效果。结果:普通血型卡42次检测中仅5次检出,含抗IgG的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检测卡有36次检出,盐水试管法31次检出。3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6,P<0.05);盐水法与普通血型卡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6,P<0.05);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法与普通血型卡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9,P<0.05);盐水法与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4,P>0.05)。结论:对于血型弱抗体的检测,含抗IgG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法及盐水试管法能力较强,有较高的检出率,前者更方便且客观;普通的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不适用于血型弱抗体的检测。
金勇刘桂芳余小平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
抑郁症患者血液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液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有无差异。方法对来东台市人民医院体检的22例经汉密尔顿(HADS)评分为抑郁症患者及52名正常对照人群,分别检测其CRP及FIB水平,通过t检验,检测两者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抑郁症患者的CRP、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4、2.47,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CRP、FIB水平的异常,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
金勇马荣国
关键词:抑郁症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
探讨标本因素对微柱凝胶卡配血法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患者血液标本因素,对微柱凝胶卡配血法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凝聚胺配血法和微柱凝胶卡配血法对不同组的患者标本进行配血试验。结果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组未发现影响。WBC增多组(未离心)在应用微柱凝胶卡配血法时,可能造成次侧结果假阳性;离心组无影响。PLT增多组未发现影响。使用血清标本,应用微柱凝胶卡配血法,可能会造成主侧结果假阳性。结论柱凝胶卡配血法应采用EDTA抗凝血标本,应于离心后再使用,并应拒绝使用促凝血,防止对结果造成影响。
贲燕华金勇纪桂香
关键词:微柱凝胶卡凝聚胺血标本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注不同储存时间红细胞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输注不同储存时间地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后的效果和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已经确诊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围手术期进行了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治疗,将输注储存时间≥14天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60),将输注储存时间<14天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50)。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输血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输血有效率为88.3%(53/60),对照组输血有效率为86.0%(43/50),两组研究对象在输血有效率的比较上无差异(P>0.05)。输血后两组研究对象的Hb、HCT相比较输血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则无明显变化(P>0.05);输血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b、PLT、HCT比较无差异(P>0.05)。输血后两组研究对象的K^(+)、T-Bil、D-Bil相比较输血前均明显升高,Ca^(2+)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K^(+)、T-Bi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后观察组、对照组PT没有明显变化,比较无差异(P>0.05),APTT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T、APTT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输注≥14天地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后地对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对K^(+)、T-Bil有一定程度影响。
刘桂芳金勇袁圆韩霜
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去白细胞红细胞
白血病患者标本应用微柱凝胶法检测血型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白血病患者标本应用微柱凝胶法检测血型时,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筛选白血病患者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16例,分别应用微柱凝胶法和经典手工试管法进行血型检测比较试验。另选取通过血常规及镜下观察存在血小板增多(>500×109/L)患者标本20例进行血型检测比较试验。结果:16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中血型抗原减弱1例,血型抗体减弱3例,白细胞增多且形态异常7例,标本有小凝块2例,以上用手工试管法配合显微镜观察都呈正反定型一致的结果;另3例中,冷凝集2例,不规则抗体1例,2种方法检测都不一致;血小板增多的标本2种方法无显著区别。结论:微柱凝胶法对存在大量异常细胞的白血病患者标本的检测有假阳性现象存在,应用手工试管法复检和显微镜观察可避免假阳性;微柱凝胶法对白血病患者的弱抗原,弱抗体检测不够敏感,存在漏检现象,而手工试管法结合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弱凝集,避免此类错误。对血小板增多的标本目前未发现影响。
金勇刘桂芳余小平
关键词:白血病微柱凝胶法血型检测
患者输血前初、复检血型不符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调查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血型初、复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4年6月,对7 751名患者采用试管法进行输血前血型初检,微柱凝胶技术进行血型复检、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结果 7 751名患者中,共检出血型初、复检不符21例,其中初检错误15例(占71.4%),复检错误6例(占28.6%);不规则抗体阳性19例(检出率为0.25%)。结论输血前血型初、复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及时和有效。
贲燕华夏和凤金勇
关键词:血型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法输血安全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腺苷脱氨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03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免疫功能紊乱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的激活程度反映了SLE的活动度[1].
周玉贵金勇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腺苷脱氨酶免疫功能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
献血者抗-E致配血不合1例被引量:10
2012年
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其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患者血清中存在Rh血型抗体致配血不合的报导多见,而献血者血清中存在Rh血型抗体致配血不合的较少,现将工作中遇到的1例献血者血清中存在抗-E致配血不合的情况报道如下。
马荣国夏和凤金勇
关键词: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配血
提示血小板计数错误的一种异常血小板直方图
2006年
金勇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