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作品数:56 被引量:339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疟原虫感染患者特征二例 被引量:13 2011年 例1,男,31岁,半年前前往印度工作,回国后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2009年8月来我院检查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17×109/L,中性粒细胞0.843,嗜酸粒细胞0.014,红细胞4.53×1012/L,血红蛋白134g/L,血小板46×109/L, 张时民 王欣 李建英 李薇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 疟原虫 嗜酸粒细胞 血小板聚集体计数在真性和假性血小板减少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体计数在真性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通过血细胞分析仪(简称仪器法)分析65份EDTA抗凝PLT减少标本(包括15份EDTA-PTCP标本及50份随机抽取的真性血小板减少标本)和50份PLT正常标本的血小板聚集体计数。通过更换柠檬酸盐抗凝剂和人工镜检法(简称人工法)对仪器法检测PLT减少的标本进行PLT和血小板形态学复核,并比较分析真性和假性血小板减少在常规EDTA抗凝和柠檬酸盐抗凝2种情况下血小板聚集体计数的异同。结果65份仪器法检测PLT减少的标本,PLT平均为(48±11)×10^9/L。其中50份真性血小板减少标本仪器法PLT平均为(48±10)×10^9/L,血小板聚集体计数为86±15;人工法PLT平均为(46±11)×10^9/L,镜检未发现血小板聚集现象;PLT在仪器法和人工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另外15份EDTA-PTCP标本,EDTA抗凝后仪器法PLT平均为(48±12)×10^9/L,血小板聚集体计数明显升高,平均为840±184;人工法PLT减少不明显,但血小板聚集明显,因此未能得到人工法PLT结果;采用柠檬酸盐抗凝后,仪器法PLT和人工法PLT均较前明显升高,分别为(141±13)×10^9/L和(134±17)×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血小板聚集体计数较前明显减少,平均为75±12,EDTA抗凝法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P〈0.001);镜下未见血小板聚集现象。结论血小板聚集体计数有望成为监测血小板聚集的有用的临床指标,可用于判断由于血小板聚集引起的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吴卫 崔巍 李薇 张硕 郭野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聚集 依地酸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08年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累及肝脏实质的慢性进展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清氨基转移酶增高、高免疫球蛋白G血症、血清中可检测到非器官特异性和肝脏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为特征。此病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3.6),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病理组织学特征为界面性肝炎,如未给予有效治疗,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失代偿引起死亡或需要进行肝脏移植。目前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对阻止病情进展显示了一定疗效。基于血清免疫学的进展, 曹金 于孟学 李薇 王国锋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 发病机制 血清免疫学 病理组织学特征 器官特异性 肝功能失代偿 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亚群生物学变异研究 背景 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亚群表型分析目前已成为临床常规工作中较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它在评价机体免疫状态,诊断与监测免疫性疾病如艾滋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和器官移植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关于这些指... 黄春梅 李薇 吴卫 陈倩 郭野 张玉娟 崔巍北京地区正常人尿液有形成分参考区间调查 被引量:13 2007年 尿液有形成分(urine formed elements)检查是尿常规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尿沉渣检查或尿有形成分检查又采用多样化的检查方法,标准很不统一,参考区间也非常不一致,甚至相差悬殊。公认的尿沉渣离心镜检法,对尿量、离心条件、盖片、沉渣量、检查视野数量等存在要求高、费时、重复性差,而又不易定量,推广起来还有一定问题。在临床诊断和治疗、预后观察等方面,如果采用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患者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变化情况,要比定性分析法更有应用价值,因此国内外都曾经推荐定量法来分析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而我们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离心法由于离心等各种因素的存在,并不是准确定量计数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最佳方法。 张时民 马骏龙 岳秀玲 金晶 于连辉 李薇 丛玉隆关键词:尿液有形成分 正常人 尿常规检查 尿沉渣检查 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08年 刘凤霞 于孟学 赵岩 李薇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 不同保存条件对血清样本细胞因子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保存温度、保存时间对血清样本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20例患者,根据保存条件分为5组:室温原管组40例,室温原管保存;室温分装组20例,血清分至EP管室温保存;4℃原管组20例,4℃保存不分装;4℃分装组20例,血清分至EP管4℃保存;-20℃组20例,血清分至EP管-20℃保存。室温原管组中的20例标本和室温分装组、4℃原管组、4℃分装组分别测定即刻、6 h、24 h的IL-6、IL-8、IL-10、TNF-α;室温原管组中的另20例标本用于分析IL-8的稳定性,分别测定即刻、2 h、3 h、4 h、5 h的IL-8;-20℃组测定即刻及-20℃冷冻6个月后的IL-6、IL-8、IL-10、TNF-α。结果室温原管组中IL-6、IL-10、TNF-α在6 h、24 h结果与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L-8在6 h、24 h结果与即刻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通过率分别为5%、0%,假阳性率分别为60%、70%。室温放置2 h、3 h、4 h、5 h IL-8的比对通过率分别为80%、35%、15%、10%,P值分别为0.820、0.461、0.076、0.003,仅2 h的结果通过稳定性比对。虽然其他4组各时间点细胞因子的测定结果与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室温分装组IL-8在6 h、24 h的比对通过率分别为65%、50%;4℃原管组的IL-8在24 h的比对通过率为55%,均未通过比对。只有4℃分装组和-20℃组细胞因子各时间点的测定结果与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各项目比对通过率均≥80%,结果稳定可靠。结论采用血清样本联合检测IL-6、IL-8、IL-10、TNF-α时,分析前时间控制在2 h内,可以采取室温原管放置;2~24 h内推荐4℃分装;-20℃时6个月结果稳定。各实验室若不能满足2 h内及时上机检测,为避免IL-8的假阳性,建议分装冻存。 毛镭篥 张丽 李薇 黄媛 王斐 吴卫关键词:细胞因子 血清样本 温度 自身免疫疾病血清中4种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细胞因子在成人斯蒂尔病(AOSD)、大动脉炎(TA)等自身免疫疾病(AI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取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的834例AID患者常规项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8、IL-10检测数据,同时检测30名健康对照(HC)血清中细胞因子4项水平。同时将AOSD、T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白塞综合征(BS)疾病分为活动亚组和非活动亚组。另对SLE的两个重要的器官受累(肾脏、神经系统)进行亚组分析。统计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9和R 4.2.2软件。组间差异比较使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并使用Dunn法来校正多重检验可能带来的假阳性。结果比较IL-6在各组中的水平,除了BS组和抗磷脂综合征(APS)组,其余各个AID组和HC组相比,AID组血清IL-6水平均高于HC组[3.85(2.00,8.55)pg/ml],其中ANCA相关血管炎(AAV)组[3.85(2.00,8.55)pg/ml],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组[7.80(2.50,6.50)pg/ml],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组[3.65(2.08,12.83)pg/ml],类风湿关节炎(RA)组[5.50(2.20,16.10)pg/ml],SLE组[4.70(2.75,16.55)pg/ml],干燥综合征(SS)组[3.20(2.00,8.90)pg/ml],系统性硬化症(SSc)组[2.70(2.00,8.90)pg/ml],TA组[3.40(2.00,6.50)pg/ml],其他疾病组[4.40(2.00,11.10)pg/ml],尤其是AOSD组[15.20(2.10,39.20)pg/ml],校正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c<0.05)。同时,AOSD组和HC组相比,血清TNF-α[7.40(5.60,10.95)pg/ml]、IL-10[5.00(5.00,7.58)pg/ml]水平高于HC组[(7.15(5.93,8.00)pg/ml,5.00(5.00,5.00)pg/ml],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c<0.05)。活动期的AOSD、BS、SLE、TA患者血清中IL-6、IL-8水平较非疾病活动组呈现升高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另外,狼疮肾炎亚组较非狼疮肾炎亚组,血清中IL-8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神经精神狼疮亚组较非神经精神狼疮亚组血清中IL-6、IL-8、TNF- 李薇 吴子燕 毛镭篥 张鑫垚 晏颂欣 徐洪琳 奉福泰 张蜀澜 李永哲关键词:自身免疫疾病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PSA、IL-6、TNF-ɑ及IL-17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肿瘤标志物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医院泌尿外科行PCa筛查的77例PCa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30名男性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PSA/tPS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ɑ)的水平。对比两组肿瘤标志物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PSA和fPSA水平与Gleason分级和骨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tPSA、fPSA、IL-6、TNF-ɑ及IL-17A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514,U=6.303,U=4.363,U=3.327,U=3.077;P<0.05);fPSA/tPS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380,P<0.05)。Gleason分级评分高危患者的tPSA、fPSA高于低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34,U=3.345;P<0.05)。骨转移患者的tPSA、fPSA高于非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629,U=3.607;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PSA、fPSA、IL-6、TNF-ɑ及IL-17A的水平明显升高。tPSA和fPSA水平与Gleason分级和骨转移呈正相关,可反应疾病严重程度。 毛镭篥 吴卫 黄媛 张丽 李薇 崔巍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骨转移 GLEASON分级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06年 李薇 于孟学 王国锋 姚中强 于健宁 曹金 李永哲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抗体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免疫功能异常 肝胆疾病 炎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