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晶
- 作品数:55 被引量:225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林农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效率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福建省林农专业合作社的投入产出情况及其运行效率,为林农专业合作社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基于"三重盈余"理论,借鉴农民专业合作社"三重绩效"评价模型,结合林业特色构建林农专业合作社投入产出效率评价产出指标体系;参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人力、土地、资金、技术和制度5方面构建投入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实证测算林农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生态效率;选取以用材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合作社作为样本,在福建南平、三明开展实地调查,并采用分层抽样以问卷形式收集林农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数据。【结果】投入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林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主要面临农村劳动力人口外流、林业经营资金需求有所增加、技术投入非常少、砍伐指标获取难度偏大和林地流转较为困难等问题;产出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林农专业合作社的绩效体现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绩效,林农专业合作社除了获得经济的产出以外,还有很明显的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三大效率测算表明,经济效率平均值为0.834,36.76%的合作社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其平均经济效率0.549,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生态效率平均值为0.99,生态规模效率为0.99,未达DEA有效的林农专业合作社均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社会效率平均值为0.877,社会规模效率为0.877,32.35%的合作社社会效率没有达到DEA有效,其平均社会效率为0.619,并且均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结论】林农专业合作社三大绩效不统一,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均高于其经济效率。统一生态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三大绩效,构建起有利于体现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合作社经济绩效体制,才能促进林农专业合作社三大绩效的充分发挥。应该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林农专业合作社的支持补�
- 黄森慰张春霞郑逸芳苏时鹏郑晶黄安胜许佳贤
-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 绿色技术的特点及其对投融资的影响
- 2007年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把节约资源确定为新时期的基本国策,绿色技术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而其发展离不开资金。本文对绿色技术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其投融资的影响。
- 郑晶余建辉石德金戴永务
- 关键词:投融资
- 论福建生态省建设
- 本文首先分析了福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生态省建设所面临的挑战,然后阐述了福建生态省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并分析了福建在生态省建设中所应重点发展的生态产业,最后提出了福建推进生态省建设的相应对策.
- 余建辉戴永务郑晶
- 关键词:生态产业生态经济
- 文献传递
- 台湾森林与经营思想的演变
- 2009年
- 在充分了解台湾省森林现状的基础上,从单纯采伐、采育并重、社会林业、生态林业经营4个阶段探究了台湾森林经营思想的演变过程,结果发现:森林经营思想的演变与人们对森林的认识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认为生态林业是森林经营思想发展的最终方向。
- 李芳宁郑晶张春霞
- 平潭综合实验区低碳产业发展路径被引量:1
- 2017年
-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分析平潭综合实验区低碳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我国部分地区低碳经济实验区的建设实践,得出平潭综合实验区低碳产业发展路径: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低碳生态产业园区和低碳物流产业园区。
- 陈钦萍郑晶
- 关键词:低碳产业
- 农业科技在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 2007年
- 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明确了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科技的强有力支撑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业科技在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同时兼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2个方面。
- 魏远竹张春霞苏时鹏郑晶黄安胜
- 关键词: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科技
- 低碳视角下福建能源效率研究
- 2015年
-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对2005~2013年福建省的能源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福建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福建省整体能源效率值偏低,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完善地区能源效率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总体上,福建省能源效率的分布呈现出由沿海到山区逐级降低的阶梯式特点。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 王强强郑逸芳郑晶黄安胜
- 关键词:低碳能源效率
-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被引量:3
- 2014年
- 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作出决定,对建设生态文明体制进行重大创新,设计了最严厉的落实机制。突出亮点: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方针和制度深刻融入、全面贯穿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根本上破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外部不经济的"公地悲剧";从制度和行动上扫除惟GDP论英雄这一主要顽疾;从体制上促进"两只手"优势互补,实现1+1>2的系统效应。
- 郑晶廖福霖
- 关键词:生态文明突出亮点
- 绿色发展视角下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测度
- 2024年
- 科技创新是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新理念,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基于2011—2022年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其他省(市、区)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综合得分由2011年的0.0996上升到2022年的0.2323,提高了2.33倍,综合实力排名从全国第20位跃升到第14位,从东部地区第10位上升到第8位。然而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总体能力位于全国中等水平,与先进省份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实践表明,农业科技创新对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与推动作用。对此,结合发展实际提出5点对策建议: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制定发展规划;改进农业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组织协同攻关;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力度,实施集成推广;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推动科技创业;重视乡村绿色产业人才培养,支撑持续发展。
- 王林鑫郑晶
-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熵值法
- 福建省农业生产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在社会低碳化发展的要求下,高效率低能耗的低碳农业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趋势。福建作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应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有必要通过C-D生产函数的计算,得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药使用量、实际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量是福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碳排放系数计算发现,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山区的农业生产碳排放存在着区域差异,继而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低碳农业发展措施。
- 林舒晗郑晶
- 关键词:农业生产要素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