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初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学院科研处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文学
  • 5篇小说
  • 4篇文化
  • 2篇新中国
  • 2篇彷徨
  • 2篇呐喊
  • 2篇《呐喊》
  • 2篇《呐喊》《彷...
  • 2篇《彷徨》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大众文学
  • 1篇叙事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特征
  • 1篇艺术形式
  • 1篇意象
  • 1篇杂文
  • 1篇政治
  • 1篇三峡学

机构

  • 12篇重庆三峡学院

作者

  • 12篇王晓初

传媒

  • 3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涪陵师专学报
  • 1篇四川三峡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学院...
  • 1篇重庆师专学报

年份

  • 2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中国27年的文学运动:走向极端政治化的文学规范及其崩溃
2000年
新中国 2 7年的文学运动是在不断强化文学的政治意识功能 ,弱化甚至排斥它的审美本性的过程中运行的。虽然在 50年代中期崛起的探索性文艺潮流试图对现实主义原则加以重新探讨 ,但很快便在反右斗争的浪潮中消失了。 60年代初期的文艺调整再次试图激活文艺的生机 ,但在法西斯专制主义文艺思潮的围剿下 ,不仅使文学置于荒漠的境地 。
王晓初
关键词:文艺运动文学规范
艾青与“七月”派诗歌被引量:1
2001年
艾青的诗歌以“土地”和“太阳”两组意象群表达了中华民族抗争苦难与追求光明的精神 ,并融合现代主义的艺术探索把自由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进而还影响到七月诗派的形成。
王晓初
关键词:意象自由体诗诗歌艺术特征
王朔现象:宏大叙事的消解与大众文学(文化)的崛起被引量:10
2003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与文学失去轰动效应构成强烈的时代反差,"王朔现象"一方面以对主流话语的戏谑和嘲弄,彻底消解了启蒙、理想和崇高等人类的深度价值;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破碎、混杂、悖谬的"痞子语言"冲击了板滞、僵固、单一的精英分子的"书面语言",从而达到与大众文化(文学)的合谋,标示出中国文化(文学)重新构造的路标。
王晓初
关键词:王朔现象宏大叙事大众文学大众文化文学现象
论鲁迅《呐喊》《彷徨》的艺术形式与创作方法
2002年
鲁迅的《呐喊》《彷徨》以多样化的叙述视角、富有张力的结构体式、悲喜剧复杂交织的美学精神、深沉峻厚的文体风格和融合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开创了中国小说的新阶段,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
王晓初
关键词:美学精神文体风格《呐喊》《彷徨》
巴水的沧桑与苍茫——读欧阳玉澄的长篇小说《巴水苍茫》被引量:1
2003年
欧阳玉澄的《巴水苍茫》不仅以川江航运的“传奇”演绎了三峡近百年的历史,传达出历史的苍茫与厚重,而且从民间视野展开的生动的艺术描写保留了三峡文化珍贵的历史记忆。
王晓初
关键词:传奇文化
“三峡学”研究的意义空间被引量:1
2002年
随着三峡工程及其百万移民的深入展开,特别是三峡水库二期工程截流倒计时的临近,“三峡”及其“移民”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原来离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层面、场域的“三峡”研究,也呼唤着一种系统的知识“系谱学”的整合。正是基于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本刊继2000年第4期对“三峡学”的学术渊源、概念、内涵、范畴、特征、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又在本期组织了“意义与空间:‘三峡学’研究笔谈”,对“三峡学”的学术空间、时空范畴、研究意义等诸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或许会对推动“三峡学”的学科建构。
王晓初
关键词:社会文化
论鲁迅《呐喊》《彷徨》的主题结构与思想蕴含被引量:1
2001年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在启发民众、抨击封建礼教和展示启蒙者内心寂寞与痛苦的双重主题交错中展开的 ,并与作为伴音的“对上流社会堕落的揭露”一起构成了《呐喊》《彷徨》立体展开的主题结构 。
王晓初
关键词:主题结构《呐喊》《彷徨》小说
论“新海派”作家群的小说创作被引量:7
2001年
2 0世纪 40年代上海文坛以张爱玲、徐讠于、无名氏为代表的作家群宜称为“新海派”作家群 ,因为他们的小说既表现出鲜明的探索性和先锋性 ,又溶合着明显的商业性和媚俗性 ,这正是“海派文化”的特征。当然相对于 10年代的“鸳鸯蝴蝶派”和 30年代的新感觉派来说 ,他们又体现出一种新的历史超越与综合。具体到每个作家的艺术追求又表现出不同的侧重与个性。
王晓初
关键词:文学评论先锋性文学评论小说
生机与危机并存的散文──新中国27年(1949—1976)散文发展论略被引量:2
2000年
新中国27年(1949—1976)的散文发展是不平衡的。抒情散文走过了一条从寂寞 到复兴到繁荣再到困境的发展之路。虽然它以扬朔的诗化散文、刘白羽的政论抒情散文、吴伯 肃的回忆性散文,以及秦牧的小品散文、碧野等的游记散文等各具风采的散文个性造就了绚丽 多姿的散文印象,但在这绚丽之中又潜隐着内在危机,并导至最终的困境。报告文学在建国初 是繁盛的,但这种繁盛是以对报告文学自身个性的漠视为代价的。而杂文更只能在迂回曲折中 发展。
王晓初
关键词:散文杂文报告文学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形成的历史轨迹被引量:15
2002年
本文在追溯了现代性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之后,对中国的现代化场域进行了讨论,界定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内涵,然后对晚清、民初和“五四” 文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探讨,认为从晚清到“五四”,标志着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确立。
王晓初
关键词:晚清时期民国初期文化理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