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生
- 作品数:41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创造“新农人”:三农网红的媒介形象生产实践
- 2024年
- 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自媒体的兴起为乡村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三农网红”发展值得关注。聚焦当下,三农网红媒介形象从早期极具争议的“草根”发展成为当前自带光环的“新农人”,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乡村文化与现代媒介技术的融合,而且体现了社会结构和话语机制的深层影响。三农网红形象的塑造深受主流媒体“后乡土叙事”的影响,这种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公众对乡村生活的特定认知;乡村青年通过集体行动抵抗污名化,构建了具有民间基础的亚文化群体,为“新农人”形象的崛起提供了文化土壤。从话语机制的视角看,消费话语中的三农网红被视为缓解现代焦虑的“疗愈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逃离都市喧嚣、回归自然乡村的叙事;官方话语则将三农网红塑造成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通过政策支持和媒体宣传,赋予他们三农合伙人的身份;在商业话语下,MCN组织通过培养“助农主播”,将三农网红转化成具有商业价值的媒介产品。三农网红“新农人”的媒介形象不仅是个体自主参与媒介实践的结果,也是多方话语权博弈的产物,是一个涉及技术、资本、文化和权力等多方面互动的复杂社会文化现象,反映着数字时代传播权力的再分配和乡村振兴中个体价值的新表现。
- 郭婉君于春生
- 关键词:媒介形象话语机制
- 新媒体视域下城市电视的本土化优势重构
- 2013年
- 新世纪以来,随着媒介生态格局的演变,城市电视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问题。由于资金、技术、人才实力较弱,频道资源、覆盖范围有限,城市电视受到中央级、省级广电媒体的强力挤压;以网络、手机为主要载体的各类视频新媒体异军突起,也不断侵蚀其仅有的市场份额。
- 于春生
- 关键词:城市电视新媒体视域媒介生态频道资源广电媒体
- 出版企业影视增值:逻辑、价值与现实路径被引量:1
- 2020年
- 媒介融合弱化产业边界,出版企业跨界影视谋求增值渐成常态。跨界的内在逻辑,其一在于影像化时代来临的机遇,其二在于出版与影视媒介之间存在明显的互文性与互利性,其三在于出版业的内容资源、读者基础、人才、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出版企业介入影视领域,其价值不仅表现为突破营收困境增加盈利机会,更在于整合资源、拓展产业链条,实现转型升级;其现实路径是多元化的,既可以借助影视营销图书,运营图书的影视版权,也可以直接投资生产影视产品,或实现影视相关多元化增值。
- 于春生郭婉君
- 关键词:出版影视版权
- 电视法制节目“情景再现”运用尺度探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电视法制节目中运用"情景再现",可以强化节目的故事性、可视性、现场感,深化节目内涵,但错用、滥用,会使节目沦于虚假、低俗,甚至影响司法公正、助长犯罪事件发生。兴利除弊的关键,在于结合法制节目的特点,把握好运用尺度,即务必合法,追求真实,坚持"情景再现"的辅助地位并予以明确标示,再现镜头宜虚不宜实。
- 于春生
- 关键词:情景再现法制节目
- 面向元宇宙的NFT数字出版发展策略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元宇宙作为人类未来媒介和虚拟社会的形态,为出版业带来继数字化之后的又一转型升级机遇和价值增容空间。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中,数字出版遭遇侵权、盗版等行业“顽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最新应用NFT能够为数字出版物确定其唯一性与稀缺性,并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履行规则更好地解决数字出版商品在流通中的版权保护、交易、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凸显其版权价值。在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基础上,NFT有望将数字出版带向更加广阔的元宇宙未来。
- 李骐辛于春生
- 关键词:数字出版区块链
- 融合文化语境中的乡村直播与农民叙事被引量:19
- 2021年
- 乡村振兴背景中,乡村直播是农民作为叙事主体而进行的融合文化媒介实践。融合文化语境中的农民叙事,其"农民"身份认同自觉而清晰,以日常化与娱乐化的内容偏向和"去主观化"的方式再现着"超真实"的乡村空间,具有农民形象再塑与乡村文化传播、文化权力再分配与公共性重构、城乡文化融合与关系构建等诸多方面积极文化价值。但在既有权力结构制约下,其局限性不容忽视,诸如"幻像乡村"造成认知偏差、权力"收编"阻滞建设性发挥、乡村内部分层与消费主义扩张等等,尚需相关多方在协商共识中推进权力空间扩容、商业与文化平衡,提升农民主体意识、行动能力和媒介素养,以实现乡村直播与农民叙事之多重价值。
- 于春生郭婉君
- 关键词:融合文化农民叙事
- 新媒体舆情危机事件:内涵、特征与应对策略被引量:15
- 2012年
- 在社会急剧转型、矛盾凸显的背景下,随着以互联网、手机为主的新媒体的普及应用,我国舆情危机事件呈多发态势。一项研究指出,我国平均每五天就发生一起影响较大的舆情危机事件。"瓮安事件""石首事件""毒疫苗事件""邓玉娇案""赵作海案""李刚门""郭美美事件"等等,都是经新媒体推动而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例。舆情危机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情民意,
- 于春生
- 关键词:新媒体舆情瓮安事件社情民意互联网疫苗
- 大数据时代图书电商的机遇与挑战
- 大数据时代任何产业和企业组织都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图书电商作为出版领域中网络化、数字化程度最高的部分,与终端用户有着广泛、直接、深入的交流,具有获取大数据的有利条件.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图书电商有望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
- 于春生
- 关键词:网络书店大数据时代
- 文献传递
- 市民新闻与公民媒介素养
- 市民新闻随着网络博客、DV、手机等个人摄录传输设备的普及而迅速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新闻的不足,使公众获得了空前的媒介接近权利,尤其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表现上佳,但也具有诸如新闻失实、新闻侵权、冗余和低俗信息泛滥等问...
- 于春生
- 关键词:市民新闻媒介素养新媒体素养教育网络博客
- 文献传递
- 论数字期刊产业链价值创造与收益分配
- 2013年
- 数字期刊是指具有传统期刊的内容组织特征,并以数字技术进行编辑、加工、传播、发行和使用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其中包括传统纸质期刊的网络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等传统整合型数字期刊和以名人电子杂志为代表的互动多媒体数字期刊等。当前我国数字期刊产业年收入约为7.49亿元,与数字出版产业1051.79亿元和传统期刊146.0亿元的总收入相比,仍显得十分弱小。[1]鉴于“中国传媒产业已经进入到超出‘单点式’经营、展开传媒价值链建构的发展阶段”[2],本文拟剖析数字期刊产业链中的价值创造过程和收益分配问题,以期为优化数字期刊产业链、促进产业整体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 于春生
- 关键词:产业链价值链中国知网传媒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