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军

作品数:40 被引量:640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福特基金韩国国家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自然保护
  • 8篇生态
  • 8篇保护区
  • 7篇草原
  • 6篇自然保护区
  • 5篇生计
  • 5篇草场
  • 4篇政府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自然资源
  • 4篇旅游
  • 4篇牧民
  • 4篇干旱
  • 3篇社会
  • 3篇社会生态
  • 3篇生态系统
  • 3篇同位素
  • 3篇牧户
  • 3篇牧民生计

机构

  • 40篇北京大学
  • 2篇西南财经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0篇李文军
  • 4篇张倩
  • 3篇李艳波
  • 2篇王子健
  • 1篇张青莲
  • 1篇魏瑞芳
  • 1篇葛小东
  • 1篇刘春艳
  • 1篇庄明浩
  • 1篇赖玉珮
  • 1篇叶文虎
  • 1篇石璇
  • 1篇刘一宁
  • 1篇李兵
  • 1篇谷宇辰
  • 1篇张静
  • 1篇李昌凌
  • 1篇李巍
  • 1篇刘美珍
  • 1篇蒋高明

传媒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人与生物圈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改革
  • 1篇旅游学刊
  • 1篇AMBIO-...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环球科学
  • 1篇中国畜牧业
  • 1篇2008年生...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计和生态视角下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行为研究——以青海省玉树州搬迁牧户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为理解牧区城镇化背景下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行为逻辑及其生态影响,以青海省玉树州3个村庄的搬迁牧户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数据,分析牧民在迁出地保有牲畜的具体形式、原因和数量变化及牧民的生态感知,并根据斯科特关于道义小农的“安全第一”原则选择变量,定量探究牧民保留牲畜行为和数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搬迁牧户通过家庭分工、亲友代养和雇工放牧等多种形式保有牲畜,作为融入城镇生活的适应性策略。牧户保有牲畜主要出于“安全第一”的需求,经济收入较高的牧户兼具“理性小农”的特点。家庭人口规模大及非生计原因搬迁的牧户更倾向于保有牲畜。收入较高的牧户保有牲畜的概率更高且数量更多,城镇就业人数较多的家庭保有牲畜的概率更低。牧户保有牲畜的适应策略受到社会关系和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可能难以维持。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行为并未直接增加迁出地的放牧压力,但鼓励牧民通过搬迁实现减畜目标的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关注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形式、返迁的可能性、行为动机的转变和留居户的牲畜数量变化。
李名镜祁应军李文军
关键词:牲畜青藏高原
干旱半干旱区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及应对行为分析——基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案例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通过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牧区的案例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多相关利益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描述牧民对于气候变化的感知并辅以气象数据分析,记录其感知下的应对行为,探讨影响其适应能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气候变化,牧民的感知主要为自2000年起干旱加剧,具体表现是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以及云、风、雾等气象变化。在气温、降水和气象灾害方面,牧民的感知与气象数据以及统计资料一致。由于牧民更关注气候变化对于生态以及畜牧业产生的影响,除降水量外,他们还关注降水的频率和空间异质性,降水量的年际波动和累积效应以及气温和降水的综合影响。对于干旱加剧导致的地表水减少和天然牧草产草量下降,牧民采取的应对行为包括恢复牧户和牲畜的移动、加强资源使用的排他性和从外界购买饲草料。气候变化下牧民能够采取上述应对行动并有一定作用。当地放牧场的共有产权安排形式、有效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和自上而下的制裁以及外界力量如政府项目、市场和信贷的支持起到关键作用。
汪韬李文军李艳波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牧民感知
草场流转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和牧民生计影响研究——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M嘎查为例被引量:43
2012年
干旱半干旱牧区社会生态系统人、草、畜三者紧密关联,草场承包政策阻碍了牲畜在较大空间范围内的移动,长期而言不但使草地生产力下降,也对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草场流转被认为是草场承包之后,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解决草畜矛盾、改善牧民生计的途径之一。作为一种市场手段,流转是否能解决草场承包带来的草原生态和牧民生计困境,对草原管理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试图从牧区人、草、畜关系特征的角度,在案例地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搜集相关资料,深入剖析草场流转给牧民生产生活和草原生态带来的影响,探讨用市场方法整合草场、恢复牲畜移动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研究表明,草场流转在一定程度上能协调草场承包到户后产生的牲畜对草场的需求与草场供给之间的矛盾,草场整体的放牧压力稍有缓解,牧民生计有所提高;但是却造成草场内部放牧压力转移、被流转草场过度利用,贫困户因无法转产而无法根本改善生计,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此外,草场流转后组用草场的富户虽然移动距离有所增加,但是空间仍相对固定,牧户关系更加独立,仍然使其难以灵活应对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带来的风险。
赖玉珮李文军
关键词:草原生态牧民生计
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权衡被引量:3
2018年
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保护地,一个共同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以及保护地周边的人口压力,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发生了冲突。这种冲突往往是直接导致自然保护失败的根本原因。为了解决这一冲突,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已经成为自然保护领域的通用话语。通过这种双赢达到减贫,已经成为包括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贫困和环境行动,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内的众多发展项目努力的目标。
李文军蔡石
关键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发展人口压力保护地
碳同位素参考样品的研制
李文军
关键词:碳同位素
生态地球拼图
2021年
今年3月,印度南部干旱地区的农民莫利杰里·钱德拉玛(Moligeri Chandramma)通过一名翻译告诉我,在疫情封锁期间,她的村子里没有任何人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也没有人感染新冠病毒,钱徳拉玛在大约1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种植了40多种农作物,以本地粟类、水稻、兵豆和香料为主。她同时也是徳干发展协会(Deccan Development Society,DDS)的一员。
阿希什·科塔里张智起(翻译)李文军
关键词:钱德拉干旱地区
草场管理中的市场机制与习俗制度的关系及其影响:青藏高原案例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在完善承包到户基础上的草场经营权的流转,目的之一是通过市场手段来整合牧户个体的草场资源,促进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市场机制与牧区传统管理草场的习俗制度,二者的关系及其对草场管理的影响是怎样的?论文选择位于青海省贵南县的元义村和查乃核村为案例地来研究上述问题。元义村反映市场机制取代习俗制度,查乃核村则反映了市场机制嵌套在习俗制度中。通过比较两个案例地的牧户生计、畜牧业生产以及贫富差距,研究发现:1)查乃核村的牧户年均畜牧业资产高于元义村;2)查乃核村的畜牧业生产量逐年增加、牲畜死亡率明显减少,畜牧业生产收益率高于元义村;3)查乃核村的贫富差距明显低于元义村。基于此,论文认为市场机制嵌套在社区习俗制度的制度安排在草场管理中更有效,因为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满足牧户个体对于权属明晰和补偿需求的同时,能够维持社区共用草场以适应青藏高原多变的气候特征所导致的资源时空分布的异质性。随着市场化的发展,草场管理需要权属明晰及市场机制,但实现这样的目标不需要弱化甚至取代已有的社区习俗制度。
贡布泽仁李文军
关键词:草场管理青藏高原
从“破碎化”到草场资源重新整合使用--理论构建与政策启示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中国草场破碎化问题加剧,学界和政府部门都意识到草场重新整合使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和产权理论分析现行产权制度下造成草场破碎化问题的制度根源,构建了一个能够实现草场整合使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当前中国牧区存在的三种草场整合使用实践进行理论化阐释。研究表明:(1)当前草场资源破碎化的根本原因是以草场资源系统(物理)边界明晰了家户草场使用权,而非简单的草场使用权私有化所致;(2)虽然草场流转与股份合作社都能实现草场经营权的集中整合,但只有股份合作社可以实现草场资源的连片使用;(3)联户经营可以将草场经营权转变为放牧权,同样能够维持草场资源系统的相对完整和实现草场连片共用。因此,要实现草场重新整合就需要将以往分散、零碎的草场经营权集中统一使用或将其转变为放牧权,相比股份合作社,联户经营是一种相对稳妥的合作化经营模式。
祁应军李文军贾翔宇姹苏
网络有效性:评价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一个新指标被引量:19
2002年
旅游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旅游区的游径往往是这种影响的集中体现地。游径的构建方式、空间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但目前景观生态学中相关的廊道指标不能对此做出有效的评价。论文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研究地,克服现有廊道指标只单一考虑空间特性的局限,将廊道的空间格局与生态功能结合起来,采用运筹学的方法,提出网络有效性这个新的指标。在九寨沟案例研究地的应用表明,与传统景观生态学指标连通度和环通度相比,网络有效性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游径的利用状况,也能够较好地反映旅游的环境影响程度,从而为旅游管理提供依据。
葛小东李文军朱忠福
关键词:景观功能运筹学生态功能
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及争论——基于生态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被引量:41
2017年
生态补偿的概念自提出便受到学界和政府决策者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近20年来生态保护的主要政策手段。虽然基于生态补偿的政策手段被大范围使用,但是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却处于发展与争论的阶段,该理论的适用性及对现实问题的剖析在实践过程中备受质疑。本文梳理了生态补偿理论发展及构建的过程,将其总结为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建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市场机制的构建三个主要阶段。已有研究更多集中在生态补偿的具体实施层面,如补偿标准、补偿方式、效果评估等方面,但是对基础理论探讨不足。本文从生态补偿理论发展及构建的三个过程,综述了目前对生态补偿理论的讨论及争议,认为在处理"社会—生态"关系的核心问题上,尤其在一些长期依赖并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地区或者民族地区,目前学术界和政策决策者均对此问题缺乏深入的理解,这也是实践中生态补偿政策未达到理想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本文提出用"社会生态系统服务"一词代替目前所使用的"生态系统服务",这一概念有助于在理论上避免忽视社会系统及社会与生态系统二者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当外部政策干预。
范明明李文军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补偿社会生态系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