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兰
- 作品数:31 被引量:30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从知识分子与政府的博弈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被引量:2
- 2009年
- 社会工作知识分子和政府的博弈推动着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知识分子利用专业话语,通过对社会工作重要性的研究和论述,建立社会工作存在的必要性,影响政府行为,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形成;对社会工作与政府关系的论述,激发政府作为社会工作发展主体的积极性。政府关于社会工作宏观话语的表述,使社会工作知识分子的专业话语不断地向宏观话语靠拢,规导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走向。专业话语和宏观话语的互动,推动着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 刘玉兰张黎夫
- 关键词:知识分子政府社会工作
- 论我国保护性转向发展性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
- 2014年
- 深入分析近20年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实践发展脉络,发现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主导模式为保护性救助,即将流浪儿童视为需要保护的特殊弱者或视为引起社会问题的风险因素,对他们采取封闭式的保护或强制性的管控,这种模式并不能有效促进流浪儿童个性发展与社会回归。该文在比较分析"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核心要素后,将优势视角的核心理论——抗逆力理论引入流浪儿童研究中,试图在该理论视域下构建新型发展性流浪儿童救助模式,并提出基本构建策略与路径。
- 冯元刘玉兰
- 关键词:流浪儿童社会工作抗逆力社会福利
- 西方儿童保护社会工作的理论转型与实践重构被引量:17
- 2017年
- 我国正处于构建适度普惠儿童福利制度的关键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在西方儿童保护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推动着儿童保护实践在保护内容、保护模型和保护政策取向上实现了转向。但是,儿童保护社会工作遭遇实践价值上"专业无能"和实践形式上"行政化""专业自主性缺乏"的争论。儿童保护实践者提出需要从实践模式、实践机制和实践方法三个层面重构实践,要求儿童保护社会工作回归"儿童"和"社会工作的服务本质",构建整合服务模式;建立"伙伴模型"或"社区为本儿童保护"的实践机制;综合采用科学性和反思性的评估方法,提升干预方法的文化敏感性和儿童的主体性,注重发挥社区网络和家庭支持的作用。西方儿童保护社会工作的转型和重构对中国适度普惠儿童福利制度的完善和服务体系构建有积极意义。
- 刘玉兰彭华民
- 关键词:儿童保护社会工作儿童权利
- 民族社会工作的文化实践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被引量:8
- 2019年
-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合服务陷入了服务系统性和发展性不足的困境。民族社会工作的文化视角强调维持不同文化群体的多样性,增强服务对象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融合,将其应用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合服务是突破服务困境的关键之举。该视角下的服务策略以“赋权”和“反思性对话”为方法;以“关系建立”为起点,搭建社区为本的支持系统;以“文化融合”为目标,形成整合服务框架。此跨文化服务策略对多元部门、专业服务和个体与群体困境的强调,从工作主体、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三方面创新了当前城市民族工作治理体制。
- 刘玉兰
- 关键词:民族社会工作文化实践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 嵌入文化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理论与实践反思被引量:19
- 2014年
- 流动儿童服务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其实质是文化视角缺失。嵌入文化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是解决流动儿童服务困境、实现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流动儿童所属文化系统中家属支持的重要性,决定了家庭为本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合适性。该模式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服务理念,以赋权为工作手法,通过反思流动儿童困境的社会结构根源、肯定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文化的独特性、评估流动儿童家庭的城市认知和文化适应性、制定家庭为本的流动儿童文化认同提升方案,构建出一套以增强流动儿童跨文化适应水平为目标的服务。
- 刘玉兰彭华民
- 关键词:文化流动儿童社会工作
- 国际劳工非政府组织与中国地方政府的博弈——基于两个个案的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跨国公司和资本的全球化将中国的劳工服务纳入全球视野。国际劳工NGO的"双重敏感性",使其通过"借"、"隐"策略来换取地方政府的信任。二者的博弈,促进了地方政府对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社会工作手法、劳工NGO、劳工问题的认识,有利于监督地方政府的服务成效。地方政府的权威也为国际劳工NGO服务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中国本土化劳工服务的形成,但是政府权威也可能使国际劳工NGO部分放弃原有的服务宗旨,对组织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 刘玉兰张黎夫
- 儿童抗逆力:一项关于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探讨被引量:31
- 2012年
- 儿童抗逆力是指儿童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展示积极适应结果的能力。本文基于"抗逆小童星"实践项目,总结出优势取向的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模式。此模式充分发挥儿童及其环境系统的主体性,以生态系统理论和优势视角为理念,立足于流动儿童及其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的劣势/优势,从系统整合和方法整合两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危险聚焦策略、资产聚焦策略、过程聚焦策略,最终实现流动儿童抗逆力的持续提升。
- 刘玉兰彭华民
-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工作
-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就业状况与实际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流动意愿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主体。对江苏实际社会工作者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实际社会工作者的性别、本单位工龄、社会资本以及目前工资评价对其职业流动意愿影响显著。完善社会工作的职业环境,建立良性的准入机制,有助于加快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
- 李红芳刘玉兰
- 关键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就业状况
- 社会工作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12
- 2010年
-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的要义就在于针对不同级的学生采取"分步推进"的策略,有的放矢地逐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优化社会工作专业实验教学平台,探索创新型社会工作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充分调动社工专业学生实验和实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手段,激发他们拥有实验的创新欲望和创新理念。社会工作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更加注重学生在就业求职时的竞争力,造就高层次的创新型社工人才。
- 江士方尚金萍刘玉兰胡学琦衡孝庆
-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社会工作
- 家庭抗逆力视角下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实践重构被引量:19
- 2016年
- 流动儿童家庭在城市面临各种困境,如何更好地协助其城市社会融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家庭抗逆力理论由于主张关注困境家庭的优势,实现了实践范式从问题取向到优势取向的转型。家庭抗逆力视角下的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能够有效突破当前问题化、个体化和静态化的服务困境。这一模式通过调整评估方向,肯定和发掘流动儿童家庭及其系统的优势和潜能;采取家庭群体决策制定方法,建立以流动儿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取向;制定灵活的、全方位的流动儿童家庭抗逆力提升服务项目;提供补缺和预防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增强系统间的协同和合作,搭建社区为本的多系统服务框架,最终实现流动儿童家庭抗逆力的提升。
- 刘玉兰彭华民
- 关键词: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