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晖

作品数:38 被引量:315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急性
  • 12篇中医
  • 11篇脑梗
  • 10篇中风
  • 10篇脑梗塞
  • 10篇梗塞
  • 10篇出血
  • 9篇血管
  • 8篇细胞
  • 8篇内皮
  • 8篇急性脑梗塞
  • 7篇脑出血
  • 7篇辨证
  • 6篇血管内皮
  • 6篇活性
  • 5篇血性
  • 5篇血瘀
  • 5篇中医辨证
  • 5篇高血压
  • 5篇高血压性

机构

  • 35篇福建省人民医...
  • 7篇福建中医学院
  • 2篇福建省中医药...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福建省第二人...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厦门市中山医...
  • 1篇福建省南平市...

作者

  • 38篇梁晖
  • 7篇林松波
  • 6篇陈宗良
  • 5篇林卿
  • 5篇庞明
  • 4篇孙光
  • 4篇黄弘征
  • 4篇陈甦
  • 3篇余运贤
  • 3篇黄健
  • 3篇陈少芳
  • 2篇李成
  • 2篇王芳
  • 2篇方素钦
  • 2篇林孝正
  • 2篇张益伟
  • 2篇林心君
  • 2篇林青
  • 2篇郭跃进
  • 1篇翁苓

传媒

  • 5篇福建中医学院...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福建中医药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海峡药学
  • 2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5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8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参注射液对脑梗塞急性期NO、ET的影响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脑梗塞急性期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的影响。方法 :将 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 NO、ET的动态观察。结果 :在发病 72小时内 ,脑梗塞组血浆 ET明显升高 ,NO明显下降 ,与正常组比较 P均 <0 .0 1 ;治疗后两组 ET均有明显下降 (P<0 .0 1 ) ,NO有明显升高 (P<0 .0 1 ) ,但治疗组 ET降低 ,NO升高均较对照组显著(P<0 .0 5)。结论 :脑梗塞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有助于改善梗塞灶局部的血液供应 。
梁晖余运贤洪霞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期活血化瘀丹参注射液
大黄钩藤汤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40例
出血性中风起病急骤、病情笃重,急性期变证多端,死亡率高。我们以大黄钩藤汤为主,配合西药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治疗出血性中风40例。大黄钩藤汤组成如下:生大黄6g,钩藤12g,白芍15g,桑寄生10g...
林卿梁晖
文献传递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
1997年
黄弘征梁晖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东菱精纯克栓酶药物疗法
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阳性药通心络胶囊作非劣分析。方法:以通心络胶囊为对照,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评价指标有中风病积分值的减少,中医证候的变化,患者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的改善,中国脑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DAL)量表及Barthel指数(B I)记分。结果:两组总疗效、中医症候等比较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对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脑梗塞)具有治疗作用,且较为安全。
苏莉雅李应昆吕斌吉海旺丁红胡铃香方素钦梁晖曹小菊王忠
关键词:脑心通中风脑梗塞气虚血瘀证非劣效性
ACI急性血瘀期血管内皮因子活性变化与中医证指标筛选和诊断标准意见
林松波连其周庞明梁晖陈宗良
通过对100例ACI患者运用血管内皮细胞性因子指标,联合对比观察探讨:1、ACI急性血瘀期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变化,探讨其证指标变化和其病变基础;2、研究血瘀证量化指标;3、活血化瘀对其影响;4、为血瘀证不同时期,不...
关键词:
关键词:血管内皮因子活性变化中医
三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1
1997年
三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吸收的影响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福州350004)郭跃进梁晖为了观察活血化瘀药物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颅内血肿的吸收影响,我们用中药三七结合西药治疗。观察后发现,三七对血肿的吸收具有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郭跃进梁晖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
缺血性中风痰瘀相关机制的理论探析被引量:16
2004年
近年来,随着对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认识的不断深人,笔者从中医对痰瘀相关的认识出发,结合现代有关研究对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机制的形成基础及临床意义作进一步探讨如下:
林心君梁晖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痰瘀相关病因病机
急性脑梗塞血瘀证与一氧化氮、内皮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7
2000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内皮素(endothelin, ET)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方法:73例ACI患者分为血瘀证组58例(其中重度18例,中度19例,轻度21例)和非血瘀证组15例,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测定血浆NO和ET含量。结果:血瘀证组、ACI组ET、ET/NO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瘀证组轻、中、重度组ET、ET/NO依次增高,重度组与轻、中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仅ET有显著性差异(P<0.01);ACI组、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NO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P<0.01);血瘀证轻、中、重度各组间NO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NO和ET参与了ACI发展过程,推测由于血管及神经细胞等分泌NO、ET的功能失衡可能是血瘀证产生的病理基础。
余运贤梁晖黄健陈甦林卿黄弘征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血瘀证一氧化氮内皮素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变化和活血化瘀对其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8
1998年
目的 :为探讨急性脑梗塞 (acutecerebralinfarction ,ACI)中医不同证型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 ,以及活血化瘀对其影响。方法 :对 2 0名健康者及 66例ACI偏虚证和偏实证患者检测了血浆纤维溶解系统 ,前列环素系统以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等的水平 ,并对其中 45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前瞻性的“活血化瘀”治疗 ,一组以东菱克栓酶 (Difibrasebatroboxobin ,DF 5 1 2 )加活血化瘀中药心脑合剂 ,另一组单用DF 5 1 2 ,观察对神经缺损评分和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影响。结果 :(1 )ACI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活性、活性型tPA、前列环素F1α(6 keto ProstaglandinF1α,PGF1α)下降 ,而Ⅷ因子相关抗原 (FactorⅧrelatedantigen ,ⅧR :Ag)水平升高 ,其中以偏实证患者改变更为显著 ;偏虚证患者除tPA升高外 ,其他指标无显著改变 ;(2 )治疗 1个月后 ,两组改善神经缺损评分值无显著性差异 ,但治疗组评分值改善速度稍快 ;(3 )中西药结合治疗能显著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活性 ,ⅧR :Ag水平及血栓烷B2 (ThromboxaneB2 ,TXB2 )和PGF1α比值 ,提高活性型tPA值。结论 :ACI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 ,偏实证患者较偏虚证患者内皮损伤更严重。结合活血化瘀?
林松波连祺周梁晖孙光陈宗良庞明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血管内皮因子活血化瘀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近况
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发生后,临床上除中风固有的各种躯体症状外,尚出现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为主的病症。据统计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22%~79%;与国外报道的基本一致。有资料显示,随着中风病情的加重,PSD的发生率越高;...
梁晖黄健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中风抑郁症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