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晋
- 作品数:67 被引量:41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利用、振幅比资料测定澜沧—耿马震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被引量:5
- 1991年
- 本文采用P、S最大振幅比资料测定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参数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地震前后震区182个中、小震的震源机制参数。并将这些结果结合大震及强余震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对大震前后震区应力场方向的时空调整变化,以及序列的震源错动性质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王绍晋于利民李钦祖
- 关键词:振幅比地震震源机制澜沧-耿马
- 宁洱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资料得到宁洱地震序列的主震、5.1级强余震和52个余震震源机制解。分析表明,该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呈NW走向,倾角陡立。在接近水平的近南北向压应力作用下,断裂具有右旋走滑的错动性质。主震、强余震和众多的余震都发生在同一发震断裂上。大量的余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与主震一致,是地震序列的主要破裂类型,但还存在与主要类型不一致的倾向滑动类型,这可能与余震破裂起始点的微构造控制作用有关,但是它们呈水平向的应力轴与主震的主应力轴一致。NW向断层作右旋走向错动,滑动断层推挤的象限都是逆冲类型的余震,而拉张的象限都是正断层类型的地震。宁洱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和周围4次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相同,表明震源区应力场和区域应力场完全一致,宁洱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 付虹王绍晋龙晓帆刘丽芳邬成栋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 腾冲火山区某些地震学参数特征
- 2000年
- 测定了腾冲火山区地震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 ,对火山区及附近的震源深度、地震时距曲线和地震波速度等地震学参数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 ,腾冲火山区地震震源深度相对较小 ,向周围地区逐渐增大 ,震源深度分布的低值区 ,又是环境剪应力场的低值分布区。腾冲火山区P、S波平均速度 ,明显比外围地区小 ,腾冲火山区存在低速区。这些地震学参数分布的差异 ,一方面反映出腾冲地区作为火山区的固有特征及其地域分布的大小 ,同时也揭示出腾冲火山在近代仍然表现出一定的活动性 ,是近代休眠火山。
- 王绍晋龙晓帆曹刻
- 关键词:震源深度地震波速度腾冲火山区地震
- 澜沧、耿马震区断层启动系数与大震序列发震断裂研究
- 1997年
- 在分析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和断层走向之间的夹角与断层错动关系的基础上,同时还考虑断层的几何特征、错动性质以及应力场状态等因素,提出以断层启动系数K值来定量表征处在相同构造应力环境中,不同走向的活动断裂的活动程度。并以1988年澜沧—耿马大震序列为例,计算了大震和强余震震源机制解节面的断层启动系数,对震区主要活动断裂在近似情况下也计算了断层启动系数。
- 王绍晋龙晓帆罗淑进
- 关键词:断层活动发震断裂地震地震地质
- 唐山和澜沧地震序列震源区应力场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 1995年
- 以唐山地震序列167次Ms≥4地震的震源机制和澜沧地震序列163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为基本资料,系统分析了各自震源区应力场的状况.结果表明,震源区应力场的方向稳定,没因发生强震序列造成显著的改变.余震机制解的优势空间取向与主震机制解相近,受主震及强余震影响,部分余震机制解有所偏离,但偏离程度随时间减小.唐山和澜沧序列中优势取向的机制解占全部解的比例相当,暗示构造应力场对强震序列的控制作用大体相同.经震源机制的聚类分析发现,唐山较澜沧序列类型多、取向分散,分析认为是唐山地区参与活动的构造比澜沧地区参与活动的构造复杂所致.
- 刁桂苓于利民李钦祖王绍晋
- 关键词:震源机制应力场地震序列
- 滇西地区地震活动图象与近用强震危险性分析
- 1995年
- 本文着重研究了滇西地区(N23.5°~28°;E97.5°~101.5°E)地震活动概况、地震时空展布、地震活动特点以及震源深度分布。并对近期滇西地区强震危险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 龙晓帆王绍晋
- 关键词:地震活动图象地震活动性强震危险性分析
- 腾冲火山地震群的活动特征被引量:26
- 2003年
- 根据 1998 ,1999和 2 0 0 2年腾冲火山区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 3期观测资料 ,从中选择出 30个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地震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以地震群的形式出现。从地震群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各观测台的地震波记录特征、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等方面 ,分析研究区内火山地震群的活动与岩浆囊体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 ,腾冲火山区存在 2个岩浆囊体 ,一个位于北纬 2 5 0°~ 2 5 1° ,东经 98 4 2°~98 4 8° ,深度约 4~ 6km ;另一个位于北纬 2 4 9°~ 2 5 0 5° ,东经 98 4 5°~ 98 5 5°,深度约 8~ 14km以下。地震群活动主要围绕在岩浆囊体的周围 ,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 叶建庆蔡绍平刘学军王绍晋蔡明军
- 关键词:腾冲火山地震群震源机制
- 1976年盐源—宁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被引量:3
- 1995年
- 使用地震活动图象和震源机制资料的构造分析方法,研究盐源—宁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结果认为:6.7级地震破裂面是北北东向左旋走滑断层,5.6和6.4级地震破裂面是两条北西西向右旋走滑断层,构成以北北东向断层为主干的共轭破裂组合。该序列受弥渡—木里地壳深部活动断裂带控制。
- 张四昌王绍晋龙晓帆刁桂苓
-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图像震源机制地震
- 川滇地区7级大震前中强震震源机制变化被引量:12
- 2001年
- 分析了 70年代以来 ,川滇地区发生的 8次 7级大震前 5年内 ,发生在大震孕震区和震源区内的中强震震源机制解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最早中强震发生在大震震源区或其附近 ,其发震应力场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 ,与大多数大震发震应力场一致或接近。大多数中强震震源破裂特征与大震明显不同。之后有多次中强震发生在距大震震源区较远的大震孕震区内其他地方 ,它们的发震应力场往往经历了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大震应力场一致与不一致的多次交替变化。大震前最后 1个中强震也发生在距大震震源区较近的地方 ,其发震应力场与大震发震应力场明显不一致 ,偏转了 30°~ 5 0° ,或更多 ,大多数也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不一致 ,有的中强震发震断裂破裂特征与大震不一致。大震前中强震震源机制的变化 ,反映了大震孕育过程的不同阶段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时空调整变化和增强过程 ,以及由此引发的构造断裂异常活动 。
- 王绍晋付虹卫爱民龙晓帆
- 关键词:中强震震源机制应力场变化
- 滇西地区应力场和Q值的时空变化与地震前兆分析被引量:7
- 1992年
- 本文用云南滇西地区及邻区从1970—1988年共19年期间内约1万个中小地震资料,采用联合求解区域应力场P轴方位和剪应力值τ_θ以及用地震尾波方法,把该区分为7个小区域,讨论了区域应力场方向、强度和尾波Q值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分析地震前兆性关系的某些定量指标,并在日常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检验效果。
- 秦嘉政阚荣举王绍晋宋文黄毓珍
- 关键词:地震前兆Q值应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