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良
- 作品数:114 被引量:62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江汉盆地典型二级构造带特征分析
- 2019年
- 在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带划分原则,把江汉盆地构造带划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断裂、盐构造及古潜山,共25个,并分别在3个类别中选取一个典型构造带进行讨论研究。
- 卢圣力赵江王秋良
- 关键词:江汉盆地盐构造古潜山
- 微动探测方法在武汉后湖勘察中的应用
- 本文使用直线型或三角型台阵在武汉后湖地区开展微动观测。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SPAC)提取了116个观测台阵的瑞利波频散曲线。通过近邻法反演获得后湖地区浅层地下三维横波速度结构及不同速度界面的深度分布。该区域浅表速度分...
- 廖武林林亚洲李井冈王秋良姚运生张丽芬
- 关键词:微动空间自相关频散曲线面波
- 文献传递
- 单站地震P波检测预警仪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站地震P波检测预警仪,涉及地震观测技术。本发明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记录模块和通讯及报警模块;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由三轴向力平衡式加速度传感器和外接加速度传感器接口组成;所述的数据记录分析模...
- 陈志高郭唐永李井冈邹彤王秋良黄俊夏界宁蒋冰莉杨江项大鹏
- 文献传递
- sPL震相在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根据近震深度震相sPL的基本特征,对2017-06-16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进行分析,运用频率-波数(F-K)方法模拟不同深度下的理论地震图,并与实际波形拟合对比,得出震源深度分布。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集中在3~4km范围内,误差约为1km,表明在三峡地区利用sPL震相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震源深度。
- 董彦君王秋良王秋良魏贵春
- 关键词:震源深度
- 湖北巴东地区滑脱构造与地震活动特征被引量:6
- 2018年
- 通过对川东-鄂西地区弧形薄皮构造以及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认为,本区存在中三叠统巴东组、下三叠统大冶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下志留统罗惹坪组4个易于发生构造滑脱的软弱地层。结合三峡地区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构建了巴东地区多层滑脱构造的理论模型。结果显示,该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与滑脱构造的几何形态非常一致,地震活动多沿着区内3条NE向滑脱背斜的枢纽方向分布,背斜核部地震较少,而两翼地震较多,且较大地震多发生在两翼较深处。多层滑脱构造组成的构造背景、碳酸盐岩的大面积分布以及库水位的反复加卸载是造成巴东地区地震特征复杂性的3个主要因素。
- 王杰王秋良黄颂吴海波赵凌云陈俊华
- 关键词:滑脱构造三峡水库地震
- 高层建筑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及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及其方法,涉及地震观测技术。本系统由依次连接的传感及记录单元组、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报警箱组成,系统分析与控制软件植入在工业控制计算机;本方法包括:①通过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和...
- 陈志高郑水明郭唐永杨江王秋良蒋冰莉邹彤黄俊夏界宁项大鹏
- 文献传递
- 微动探测方法在武汉后湖勘察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4年
- 本文使用直线型或三角型台阵在武汉后湖地区开展微动观测。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SPAC)提取了116个观测台阵的瑞利波频散曲线。通过近邻法反演获得后湖地区浅层地下三维横波速度结构及不同速度界面的深度分布。该区域浅表速度分布非常不均匀,存在多个异常区域,不同速度界面局部洼陷和抬升明显,为下一步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廖武林林亚洲李井冈王秋良姚运生张丽芬
- 关键词:微动空间自相关频散曲线面波
- 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ka以来古气候演化的沉积记录被引量:6
- 2006年
- 对江汉平原江陵剖面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和粒度参数的分布特征与环境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碳、总氮较高,有机质的δ13C值偏负,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较粗时,气候温暖湿润;反之,沉积物中有机碳、总氮较低,有机质的δ13C值偏正,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较细时,气候温凉偏干.结合14C测年,判别江汉平原江陵地区的古气候演化过程:8900-6070 aBP,为温湿时期;6000-4600 aBP为相对冷干时期;4600- 2500 aBP为温暖湿润时期;2500 aBP以来为温凉偏干时期.
- 王秋良李长安谢远云
- 关键词:有机碳有机碳同位素粒度古气候江汉平原
- 三峡库首区高桥断裂带断层泥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沿高桥断裂带发生了一系列地震活动。为了解断层泥特征与断裂活动的关系,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高桥断裂带内的断层泥进行X光衍射和粒度分布测试。结果显示,高桥断裂带断层泥的粘土矿物含量一般低于35%,并且主要矿物为不具膨胀性的绿泥石和伊利石;断层泥分维值在2.20~2.67之间变化,表明高桥断裂带的运动方式以粘滑为主。断层力学性质和断层泥分维计算均表明其具有分段性,结合断裂附近的地震活动认为,北东段较南西段稳定,但不排除高桥断裂带未来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 高红亮姚运生王秋良张丽芬陈星星
- 关键词:断层泥分维值粘滑
- 江汉平原9.0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来自江陵剖面沉积物记录被引量:43
- 2006年
- 对2002年9月在荆州市江陵县发现的9kaB.P.以来的江陵剖面进行^14C测年、粒度、TOC、TN、δ^13C、孢粉等综合分析,重建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kaB.P.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9.0~6.07kaB.P.为高温阶段,其间8.1kaB.P.记录到一次较明显降温事件;6.07~4.60kaB.P.为冷干期;4.60~3.44kaB.P.间气候波动频繁,为全新世第二个暖湿期前期阶段;3.44~2.50kaB.P.为高温期,湖沼泥炭发育,是全新世第二个暖湿期后期阶段,为稳定的暖湿阶段;2.50kaB.P.以来温度相对较低,为冷期。江陵地区近9kaB.P.以来气候变化不仅与国内大量研究资料相一致,且在许多较大气候事件上与世界许多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江陵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
- 谢远云李长安王秋良殷鸿福
- 关键词:江汉平原KA气候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