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7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治疗和减少术后复发率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8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诊断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随访1~10年,腮腺区复发5例(11.3%),腭部区复发1例(6.25%),发生在颌下区和其他部位的无复发。结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前诊断困难,易造成误诊。术中快速冰冻明确诊断、确定手术范围是减少术后复发率有效方法。
- 王益华
- 关键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
- 引导骨再生技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三叉神经第Ⅱ支眶下神经痛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在眶下神经切断撕脱的同时采用GBR技术,对照组常规行眶下神经切断撕脱术。结果经术后1-2年随访,应用GBR技术治疗三叉神经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GBR技术在治疗三叉神经中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的优先选择。
- 王益华刘守超闫秋菊
-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技术三叉神经痛神经撕脱术
- 改良Blair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通过与改良面部除皱切口(MRI)比较,评价改良Blair切口(MBI)应用于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治疗效果和美观度。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按随机计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MRI联合Dermabond粘合剂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BI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及切口美容评分。结果:术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暂时性耳垂麻木和Frey’s综合征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I对于患者切口的美容度更高,疼痛感更少,手术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出现率更低。
- 张文静王慧敏王霞王芳芳王益华
- 颏神经撕脱与局部粘膜埋藏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被引量:3
- 2005年
- 王益华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 局部药物注射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肿胀和感染
- 2005年
- 目的:探索一种减轻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的肿胀和感染的方法。方法:将需要拨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同一类型阻生齿采用同一种拔除方法。对照组按常规将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常规口服消炎药物;治疗组在拔除阻生牙后,在拔牙创周围软组织内局部浸润甲硝唑和地塞米松的混合液,每日1次,共3次,不再口服消炎药物。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组肿胀和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肿胀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 0 1 )。结论:本术式方法简单,费用低廉,是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的肿胀和感染的有效方法。
- 王益华
- 关键词:拔除后肿胀注射预防局部药物下颌阻生智齿拔除软组织内
- 自体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究分析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自体组织瓣移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依据治疗修复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外科手术修复方法治疗,研究组则应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经临床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后临床总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总满意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运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还可使得患者术后病情改善,降低术后缺损修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 王益华
- 关键词:缺损修复
- 微创橡皮条引流与传统术式对比治疗口内型舌下腺囊肿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微创橡皮条引流与传统术式对比治疗口内型舌下腺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进行舌下腺囊肿治疗的80例患者,其中以实施微创橡皮引流术40例为对照组,传统的舌下腺及囊肿切除术式40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经手术切除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82.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患者有出现血肿、感染和不适感,观察组患者未发现有血肿、感染和舌体麻木现象。两组术后血肿、感染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术后舌体麻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5.00%,明显高于观察组术后复发率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舌下腺及囊肿切除术比较,微创橡皮条引流更有利于口内型SGC的治疗,且舌下腺正常分泌功能得以保留,避免损伤颌下腺导管及神经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更低,更有助于临床依从性好的儿童患者或不能耐受舌下腺全切术的老年患者。
- 王慧敏王彪徐娟王益华
- 关键词:舌下腺囊肿疗效
- 腮腺区域性切除在混合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王益华
- 关键词:腮腺区域性切除混合瘤
- 颏下岛状皮瓣对N1~N2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研究颏下岛状皮瓣对N 1~N 2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62例N 1~N 2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观察组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皮瓣范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率及功能恢复(语言、吞咽、咀嚼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皮瓣范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率及口腔功能恢复优秀率依次为(29.06±4.39)cm^2、(3.12±1.15)h、(11.03±2.51)d、96.77%(30/31)、96.77%(30/31),对照组患者的手术皮瓣范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率及口腔功能恢复优秀率依次为(43.15±5.17)cm^2、(5.17±1.43)h、(15.47±3.62)d、77.42%(24/31)、67.74%(21/3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皮瓣范围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皮瓣成活率及语言、吞咽、咀嚼功能恢复优秀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对N 1~N 2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显著,术后皮瓣成活率高,有利于促进患者语言、吞咽、咀嚼功能快速恢复。
- 王慧敏王益华张文静
-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肿瘤缺损修复颏下岛状皮瓣
- 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对预防面部凹陷畸形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并即刻行胸锁乳突肌肌瓣充填,对照组常规方法行腮腺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经术后3-24个月随访,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的手术方法在面部凹陷畸形的改善效果及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可作为修复腮腺术后畸形及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优先选择。
- 王益华
- 关键词:腮腺胸锁乳突肌肌瓣腮腺咬肌筋膜味觉出汗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