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特征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 2005年
-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与冠脉造影所见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心电图改变与冠脉病变和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11~2004-12收治并经冠脉造影检查ACS病人的临床资料238例,平均年龄(61.9±13.7)岁,按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对比两组心电图,造影所见病变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组成。结果在除右室导联组以外的各导联组,单支病变≥70岁组明显少于<70岁组;≥70岁组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明显增多,下后壁组虽有增多,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46.3%比53.1%,P>0.05;糖尿病比例≥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9.5%比58.26%,P<0.05;≥70岁组Tchol高于<70岁组(5.92±0.31)比(5.15±0.37),P<0.05;≥70岁组LDL低于<70岁组(5.31±0.22)mmol/L比(4.25±0.17)mmol/L,P<0.05;TG无明显差异(2.68±0.19)比(2.73±0.21),P>0.05;非致死性AMI在≥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35%比65.5%,P<0.05;ST段下移的AMI≥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1.6)%比(43.8)%;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多见;ST段下移的急性心肌梗死更多见;高龄、糖尿病和心电图ST段下移多预示多支血管病变;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病组按年龄分组无明显差异;老年组,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增多。
- 李原风王玫杨静刘畅赵虹肖煜东董壮丽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特征造影结果ST段下移冠脉病变特点冠脉造影检查
- 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发作和时间规律的观察
- 1999年
-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呈现不仅上升而且年轻化趋势。有相当一部分人发生猝死,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利用Holter对109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可疑冠心病者给予24小时心电监测,发现心肌缺血、心...
- 王玫关卫金贞玉
-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发病时间
- 使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应注意的问题
- 1998年
- 在广大农村和城乡居民家庭,由于对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保管不当或误食、口服,造成有机磷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目前,抢救有机磷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使用阿托品,此办法虽然效果明显简单易行,但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医院、卫生院和医护人员的广泛注意。
- 王玫薛振伟
- 关键词:阿托品急救有机磷中毒
- 脂必妥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
- 2005年
- 王玫杨静刘畅肖煜东
- 关键词:脂必妥高血压
- 单向加压式体外主动脉球囊反搏对血压及颈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自制体外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各年龄组动脉血压和颈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对心、脑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人60人,年龄30~71岁,按年龄分为3个组:30~49岁组(A组),50~59岁组(B组)和60岁以上组(C组),在静卧、清醒状态下,以自制的体外主动脉球囊反搏仪进行腹部主动脉球囊反搏,监测反搏前、中、后上肢动脉血压,以经颅多普勒检测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上肢动脉血压:收缩压(SBP):各组均未出现显著变化.舒张压(DBP):A组无显著变化;B组在反搏中较反搏前有明显升高(P<0.05),反搏后很快恢复;C组在反搏中和反搏后1、3 min时与反搏前比较变化显著(P<0.05),反搏后5 min统计学差异消失.颈内动脉血流速度:A组未出现明显变化;B组在反搏中有明显升高(P<0.05),反搏后1 min仍较反搏前快(P<0.05),但比反搏过程中已明显减慢,反搏后3、5 min已明显低于反搏中的流速(P<0.05);C组:反搏中和反搏后1、3 min较反搏前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反搏后5 min与反搏中比较已明显下降(P<0.05),仍高于反搏前.A、B、C三组均未出现皮肤及软组织损伤或淤血,也未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未见反搏部位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征象.结论体外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各年龄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对收缩压均无明显影响,舒张压和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反应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恢复逐渐减慢.单向加压式腹部主动脉体外反搏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或副反应.
- 李原风王玫肖煜东吕宾刘金琪
- 关键词:收缩压舒张压
- 体外腹主动脉反搏仪的研制及实验研究
- 肖煜东李原风多兰凤刘畅杨静吴丽春张艳宾刘金琪吕宾董壮丽王玫赵虹
- 该双球囊单向序贯加压式体外腹主动脉反搏仪利用反搏装置将外周血液人为驱动,使其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重新在体内分配从而达到治疗或改善疾病状态的目的。还能识别伪心电信号,避免误加压而增加心脏射血阻力;反搏球囊对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
- 关键词:
- 关键词:体外反搏动脉血压脑血流速度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近中期疗效和相关因素分析
- 2005年
- 目的分析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下移者介入治疗的近中期疗效与预后方面的因素。方法病例来自我科2001~2004-12间收治并经介入治疗的AMI病人,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分组,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治疗结果(包括术后心脏功能指标、冠脉血流分级、随访期间病死率、非致死性梗死、再住院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比较:ST段抬高组年龄明显低于下移组,分别为(55.43±12.34)岁和(73.45±7.25)岁,P<0.05;性别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危险因素比较:ST段抬高组糖尿病比例明显少于下移组:(45.28%)∶(64.58%),P<0.05;高血压病两组无明显差异:(77.36%)∶(89.58%),P>0.05;LDL∶ST段抬高组明显高于下移组:(5.31±0.22)∶(4.25±0.17),P<0.05;HDL:两组无明显差异:(1.10±0.11)∶(1.24±0.10),P>0.05;造影结果:ST段抬高组多支病变明显少于下移组:(45%)∶(67%),P<0.05;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98%)∶(94%),P>0.05;随访时间无明显差异:(22.77±8.55)个月比(20.91±7.79)个月,P>0.05;治疗后靶血管获得血流(TIMI)ST段抬高组较好:(2.84)∶(2.45),P<0.05;心脏事件:ST段抬高组非致死性AMI明显少于下移组:(5.6%)∶(19%),P<0.05;住院率无明显差异:(26.4%)∶(27%),P>0.05;CABG及再次介入治疗两组间无明显差异:(5.6%)∶(8.3%),P>0.05;ST段下移组死亡率明显高于抬高组:(9%)∶(17%),P>0.05;ST段抬高组LVEF优于ST段下移组:术后1周(0.49±0.11);1个月:(0.51±0.10)∶(0.42±0.12),P<0.95。结论ST下移的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明显增多,年龄和糖尿病是其重要影响因素,高血压与其无明显关系;ST段下移的心肌梗死术后心脏功能较差,冠脉血流HDL明显慢,病死率高,心脏事件无明显差异;血脂水平LDL可能是较低年龄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而在高龄组可能影响不大;ST下移的心肌梗死预后较差。
- 李原风王玫杨静刘畅赵虹肖煜东董壮丽
- 关键词:内科学ST段介入治疗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2年
- 曲安生刁宏伟郭续媛王玫初颖铭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高压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RAOSGB
- 肾上腺素致低血钾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引量:5
- 1993年
- 肾上腺素为心肺复苏时选用的血管加压素,有助于自主循环的迅速恢复,而在临床上确发现心脏骤停者发生低血钾,导致复苏失败,本文重点讨论低血钾是否与肾上腺素的应用有关,通过家兔试验说明二者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实验结果如下。
- 于鸣凤关卫王玫马虹宇檀桥
- 关键词:肾上腺素低钾血症
- 精制蝮蛇抗栓酶加654-2治疗硬皮病1例报告
- 2000年
- 王玫张微
- 关键词:精制蝮蛇抗栓酶联合用药药物治疗硬皮病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