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秀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幼穗无性系变异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被引量:9
- 1992年
- 冬小麦(综抗矮6号×泰山1号)F_1代花培H_1代纯系经幼穗离体培养建立的13—7管无性系获得一株R_0代种子,后代变异类型多、频率高,其R_2、R_3代株高、抽穗期都呈一个正态分布、连续性变异,调查的几个性状在R_3代稳定率已达84.85—100%。已从稳定品系中选择出一批不同株高和高蛋白材料,其中4个品系比对照冀麦6号增产17.2—35.8%,2个品系比对照早熟3天,3个品系的千粒重比对照提高7.2—13.7克。
- 王培范光年方仁桑建利王玉秀朱至清
- 关键词:冬小麦幼穗培养无性系育种小麦
-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种子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变异被引量:9
- 1992年
-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来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纯合花粉植株的幼穗愈伤组织的9个无性系及其供体植株系的种子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发现有6个无性系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电泳谱带与供体植株完全相同,另3个无性系的两种蛋白的谱带彼此相同,但与供体株系有明显差别。这表明在无性系诱导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了基因水平上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 桑建利王玉秀朱至清
- 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体细胞无性系
- 冬小麦单倍体幼穗无性系后代变异的研究
- 1991年
- 自1971年开始研究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现象以来,国内外先后在甘蔗、马铃薯、水稻、番茄、小麦等作物中观察到了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这些研究的外植体均来源于生产应用品种,用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材料再进行幼穗培养建立的体细胞无性系及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特别是种子蛋白质含量的无性系变异在小麦作物上更无人报道。
- 王培范光年方仁桑建利王玉秀朱至清
- 关键词:冬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幼穗单倍体
-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培育高蛋白小麦种质被引量:8
- 1992年
- 从一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单倍体花粉植株的幼穗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分化138株再生植株,其中5株部分结实。所得42粒种子播种后得到34株R_2代植株,它们在株高、芒性、蜡质和成熟期等性状上出现变异。 R_3代一些株系分离,多数株系基本稳定。R_4代全部无性系基本稳定。 R_3代选出100多个稳定的无性系,取82个无性系的种子分析蛋白质含量,从中发现5个高蛋白无性系,含量介于19.16%和21.33%之间。 R_6代重复测定的结果与R,代的相近。各无性系的种子蛋白电泳组分和氨基酸含量也有差异。
- 朱至清桑建利王玉秀李银心朱颖民王培方仁范光年陈玉蓉裴翠娟
- 关键词:种子蛋白小麦体细胞变异无性系
- 拟南芥叶片直接分化雌蕊的诱导及其RAPD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以拟南芥为材料 ,通过培养诱导首次获得了叶片上直接分化雌蕊这一自然界罕见的拟南芥变异体 ,雌蕊结构典型 . RAPD分析结果表明变异体 DNA分子上发生了突变 .
- 刘选明朱至清王玉秀李银心贾庚祥常风启
- 关键词:拟南芥RAPD分析
- 高蛋白小麦无性系
- 1992年
- 八十年代以来在多种植物组织培养物的再生植株中观察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现象,并开始用于植物的品种改良。本工作以小麦花粉植株纯系为材料,经幼穗培养,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经8—10个月继代培养,得到大量再生植株(SC1)。SC1植株中约有30%表现性状变异,这些变异在SC2代分离。一些 SC1不变异的植株在 SC2代中出现变异株。表明体细胞无性变异包括显性和隐性两类变异。变异的性状有:植株高度、成熟期、芒性、蜡质、穗形等。
- 朱至清桑建利王玉秀方仁王培
- 关键词:性状变异花粉植株无性系幼穗胚性愈伤组织植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