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枝桂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体育
  • 2篇瑜伽
  • 2篇高校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体育
  • 1篇大学体育课
  • 1篇大学体育课程
  • 1篇导师
  • 1篇导师制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学分
  • 1篇学分制
  • 1篇训练法
  • 1篇运动训练方法
  • 1篇思政
  • 1篇体育锻炼
  • 1篇体育教学
  • 1篇体育竞赛
  • 1篇体育课

机构

  • 6篇天津外国语大...
  • 2篇天津商业大学
  • 1篇天津广播电视...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王枝桂
  • 2篇万海波
  • 2篇李书泉
  • 1篇高健
  • 1篇杨晓龙

传媒

  • 2篇河北体育学院...
  • 2篇当代体育科技
  • 1篇武魂
  • 1篇体育风尚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主体功能定位及运行机制构建被引量:4
2015年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借鉴主体功能区理论,对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概念和主体功能进行定位,深入分析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存在的问题,提出课余体育竞赛的改革方案和运行机制,即: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引入学分制;组织机构明确化,赛事安排全年化;竞赛内容多样化与体系化;建立体育班导师制;赛事评价多元化与周期化。
王枝桂李书泉杨晓龙万海波
关键词:课余体育竞赛学分制
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影响的研究
2013年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14个运动项目锻炼体验为切入点,就大学生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主观锻炼体验进行分析,探索提高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最优项目,从而为提高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提供参考。
王枝桂
关键词:主观锻炼体验大学生
瑜伽运动的健身价值研究
2024年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的一种身心修炼体系,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深刻的哲学理念赢得了人们的普遍青睐。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瑜伽运动的健身价值,通过多个角度全面阐述其对身体的积极效应,彰显瑜伽在增进健康、提高生活品质方面的显著贡献。
王枝桂
关键词:瑜伽运动健身
基于表象训练法的瑜伽训练路径探赜
2025年
表象训练法起源于心理学领域,它倡导运动者在大脑中构建清晰的视觉与动觉图像,以此促进对动作深层次的理解。在瑜伽运动中,表象训练法通过深层次的神经-肌肉传导促进作用,助力实现动作、呼吸与精神的高度协调。被训练者能够在大脑中演练动作,熟悉动作路径、姿态以及节奏,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体式的完成质量。基于此,该文旨在从提升瑜伽训练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运用表象训练法优化教学路径,为瑜伽教育引入创新的心理训练手段,进一步深化被训练者对瑜伽的身心体悟。
王枝桂
关键词:表象训练法瑜伽运动训练方法心理学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5年
大学体育课程作为高校必修课程,独特的实践性、互动性赋予了丰富的思政教育潜力,将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等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可以实现“以体铸魂、以体怡情”的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该文围绕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作用方向与实现路径展开研究,提出通过构建整体性教学目标、重划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以及提升教师思政素养等措施,深化体育课程的德育效能,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从而更好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枝桂
关键词:高校教育体育教学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的功能定位、方案设计和评价体系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重新界定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并对其功能进行定位。依据针对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从参与课外锻炼的学生分类、课外锻炼的形式和内容及课外锻炼的组织与管理三个方面,设计高校课外体育锻炼方案。从注重评价督促与激励作用的角度构建课外体育锻炼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实行贯穿四年的学分制、将体育成绩与各级评优和奖学金挂钩、加大课外体育锻炼所占体育成绩的比例等具体措施。
万海波李书泉高健王枝桂
关键词:课外体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