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迪华
- 作品数:57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科技厅资助项目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广西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部位的外周动脉硬化斑块与冠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脉病变的预示情况。方法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有冠脉病变的患者237例,用超声检查不同部位外周动脉斑块的情况,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斑块的阳性率高于股动脉斑块的阳性率,尤其是冠脉单支病变和狭窄程度<75%时。结论颈动脉斑块较股动脉斑块更能预示冠脉病变的存在。
- 潘迪华潘迪光
- 关键词:颈动脉股动脉动脉硬化斑块冠脉病变
-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 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为CSF的患者61例,分为A组(30例)和B组(31例),B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4周。研究CSF患者治疗前后c EPCs的数量及功能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增加CSF患者c EPCs的数量,同时也显著改善其c EPCs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增殖能力。结论:短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增加CSF患者c EPCs的数量且伴随着c EPCs功能的改善。
- 刘笃秋夏中华潘迪华蔡彬周天天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阿托伐他汀内皮祖细胞
- 单根电极导管VDD起搏系统的初步临床应用
- 1998年
- 对4例窦房结正常的患者(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1例)植入单根电极导管VDD起搏系统,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术中所测平均A波振幅为2.3±1.3mV,随访期间(8~12个月,平均10.5±1.7个月),房室同步起搏率保持在100%,无心房感知不良、肌电干扰和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表明单电极导管VDD起搏系统具有植入简单和房室同步功能稳定的特点。
- 黄文新阳跃忠陈建中潘迪华
- 关键词:心脏传导阻滞
- 全文增补中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相关炎症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患者血清中相关炎症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冠状动脉疾病,冠脉支架置入术,炎症介导素类,内膜增生,凋亡,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1995/2008)采用电子检索方式进行文献初检,语种限定为中文。收集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相关文献17篇,从冠心病并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研究对象、实验分组、标本采集、测定方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加以整理,同时对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基本的分析,结合支架置入后的相关炎症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17篇有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文献均显示,患者血清中相关炎症与细胞因子水平呈动态变化,其可能的机制有:①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不可避免地损伤内皮细胞,内皮受损、脱落、胶原暴露,可引发或促进斑块破裂,使斑块中的炎症递质或细胞因子促炎因素暴露于血循环中,使循环血中性粒细胞激活,并上调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和激活。②多种刺激可以诱发核转录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产生白细胞介素6,刺激肝细胞产生C-反应蛋白。③支架置入后仅数天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置入前升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高趋势,同时通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调节增殖;通过诱导内皮素的基因表达,使内皮素合成增加等共同作用,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且与球囊损伤有关,可能是再狭窄的机制之一。结论:相关炎症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反应强弱的指标;可溶性cD40配体、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能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
- 莫新玲谢福生张建义李全忠夏中华阳耀忠潘迪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炎症介导素类内膜增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率、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1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对其中81例心肌桥患者的造影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524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81例为心肌桥患者;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χ2=0.0076,P>0.05),且心肌桥并不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显著危险因素(OR=0.93)。11例孤立性肌桥患者中,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者6(54.4%)例,有心绞痛症状者4(36.4%)例。结论心肌桥并不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显著危险因素,但可继发冠状动脉硬化的形成;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及心电图ST-T改变;心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
- 阳跃忠于养生夏中华潘迪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心肌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辛伐他汀对脉压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在正规药物治疗下他汀类降脂药对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高血压患者在正规治疗基础上加或不加用他汀类降脂药治疗3个月后的脉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脉压均有改变,但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组差异存在显著性;在血脂紊乱亚组中,其差异更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在正规降压治疗基础上使用他汀类降脂药,能更好地改善其脉压。
- 潘迪华潘迪光岳艳萍
- 关键词:高血压脉压辛伐他汀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的改变
- 2013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30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的患者为CSF组,冠脉造影血流正常的患者30例为NCF组。以校正TIMI帧数>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采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1周,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EPCs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结果:CSF组外周血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F患者外周血EPCs功能降低可能参与CSF现象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
- 王典博夏中华李全忠潘迪华刘笃秋钱宗杰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内皮祖细胞外周血
- 不同导联连接方式对ST-T的影响
- 目的①比较常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AECG)Einthoven-Wilson12导联系统(A系统)和Mason-Likar12导联系统(B系统)记录时ST-T的差异。②评价ECG、AECG采用不同导联系统对冠心...
- 陈华夏中华阳耀忠李全忠莫新玲潘迪华池慧
- 文献传递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前体浓度与QTc的关系以及二者对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与QTc的关系以及二者对 CH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CHF患者208例,均为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收住本科的住院患者,年龄分布为60...
- 张建义黄文新阳跃中潘迪华莫新玲夏中华徐彤彤
- 文献传递
- 双心房同步起搏发生交叉感知引起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一例
- 2002年
- 黄文新阳跃忠陈建中潘迪华阳光辉
- 关键词:起搏器双心房同步起搏交叉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