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药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嗜银细胞在200日龄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的分布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200日龄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为进一步研究黄羽鹌鹑消化道内分泌细胞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取消化道各段,运用浸银法处理,观察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并测量各消化段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结果:除食管、嗉囊、肌胃、泄殖腔未见嗜银细胞外,消化道其他部位均有嗜银细胞的分布.嗜银细胞多分布于黏膜上皮细胞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少量位于上皮细胞基部;腺胃为一分布高峰,其余差异不是很明显,其分布曲线大致呈"U"型,且雄性的分布密度大于雌性;嗜银细胞有的呈梭形具有突起,而有的呈锥形或圆形.结论:根据嗜银细胞形态及分布,推测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嗜银细胞具有内、外2种分泌方式.
- 廖琼何敏李沛郭红瑞潘燕
- 关键词:消化道嗜银细胞
- 嗜银细胞在300日龄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中的形态与分布
- 2012年
- 为了对消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研究300日龄中国黄羽鹌鹑(Coturnixaponica)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取消化道各段,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处理,观察嗜银细胞的分布、形态,并统计消化道各段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雌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黄羽鹌鹑的口腔、食管、嗉囊、肌胃和泄殖腔未发现嗜银细胞,在消化道其他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其分布曲线大体呈现波浪形,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腺胃和结直肠、空肠的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主要分布在腺胃腺叶内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肠固有层和肠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其形态多样,包括锥形、梭形、圆形、椭圆形等,其中锥形嗜银细胞的突起伸向肠腔,梭形嗜银细胞两端均有突起,分别指向固有层和肠腔。说明黄羽鹌鹑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可能与其种属有关,结合黄羽鹌鹑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与形态可以推测其有内分泌、外分泌和旁分泌3种功能。
- 潘燕何敏廖琼李沛郭红瑞
- 关键词:嗜银细胞消化道
- 荨麻叶乙醇提取物对空气中甲醛吸附效果的研究
- 2016年
- 为研究荨麻叶乙醇提取物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吸附效果,移取同体积荨麻叶乙醇提取液,通入甲醛气体,研究反应温度(5-40℃)、溶液pH值(7-12)、反应时间(15-75 min)对甲醛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0℃、pH 9、反应时间为45 min时,荨麻提取液对甲醛的吸附量最高。提示荨麻叶乙醇提取物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中的甲醛。
- 张硕潘燕梁晓霞邓颖林小娟
- 关键词:荨麻乙醇提取物甲醛
- 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规律及形态学观察被引量:9
- 2012年
-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100日龄中国黄羽鹌鹑的消化道进行嗜银性染色,观察了其消化道内嗜银细胞的分布规律和基本形态。结果显示,在中国黄羽鹌鹑的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发现有嗜银细胞的分布且分布密度呈现波浪形,在腺胃和直肠中最高,盲肠中最低。雌雄之间同一部位嗜银细胞数量比较只有十二指肠部差异显著。嗜银细胞主要分布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肠腺上皮细胞之间和肠固有膜中,盲肠和腺胃中发现有嗜银细胞分布在结缔组织中。嗜银细胞的形态有梭形、椭圆形、锥形和圆形,还有一些为不规则形状。其中锥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腺腔,梭形嗜银细胞两端均有突起,分别指向肠腔和固有膜。根据嗜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推测嗜银细胞有内分泌、外分泌和旁分泌3种功能。
- 郭红瑞何敏李沛潘燕廖琼
- 关键词:黄羽鹌鹑消化道嗜银细胞
- 紫萁小菇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为研究紫萁小菇的生物学特性,设置不同的温度、光照、pH和营养物质条件,观察紫萁小菇菌丝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菌丝在5℃和高于35℃的条件下不能生长,10~15℃和30℃生长速度缓慢,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光照条件对紫萁小菇菌丝的生长影响不大;紫萁小菇在pH 4.5~10.5均能生长,最适pH 4.5左右,中性和偏酸性条件下菌丝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偏碱性条件;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不同氮源中长势最好的是甘氨酸。
- 李方安潘燕秦芸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 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嗜银细胞胚后发育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
- 2012年
- 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中国黄羽鹌鹑(Coturnix aponica)消化道嗜银细胞胚后发育的分布规律和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口腔、食管、嗉囊和泄殖腔中未发现嗜银细胞,其余部位均有不同数量的分布,其分布呈波浪形,大多数日龄段在腺胃和结直肠中存在2个分布高峰,回肠次之,十二指肠、空肠、盲肠较少,随着日龄增加,不同部位嗜银细胞数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100 d时达高峰。嗜银细胞主要分布在腺胃腺叶内细胞之间、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及固有层内,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锥形及梭形等。结合嗜银细胞形态与功能间的联系,发现消化道内广泛分布着4种类型的嗜银细胞。我们认为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的嗜银细胞具有内分泌、外分泌及旁分泌3种功能,其分布特点可能与动物的食性及生活环境有关。
- 李沛何敏郭红瑞廖琼潘燕邓天怀
- 关键词:消化道嗜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