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玉娥

作品数:28 被引量:197H指数:9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5篇血糖
  • 5篇出血
  • 4篇脑出血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病
  • 3篇同型半胱氨酸
  • 3篇卒中
  • 3篇急性
  • 3篇高血压
  • 3篇氨酸
  • 3篇半胱氨酸
  • 3篇病因
  • 3篇并发
  • 3篇痴呆
  • 3篇磁共振
  • 2篇蛋白

机构

  • 16篇合肥市第二人...
  • 9篇安徽省合肥市...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巢湖市人民医...

作者

  • 25篇洪玉娥
  • 7篇夏明武
  • 7篇徐文安
  • 4篇郭茜
  • 4篇刘祖欣
  • 3篇吴倩
  • 3篇群森
  • 2篇赵昊
  • 2篇王国平
  • 2篇郁秀娟
  • 2篇贺军
  • 2篇陈清军
  • 2篇刘锦绣
  • 2篇熊凌杰
  • 2篇郭琴
  • 1篇湛秀兰
  • 1篇张持
  • 1篇余峰
  • 1篇程东红
  • 1篇梁伟

传媒

  • 4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卫生职业...
  • 2篇实用全科医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功能性和立体...
  • 1篇综合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黔南民族医专...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56
2009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A)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9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04例非脑梗死患者(非脑梗死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分析人组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吸烟、饮酒与CAA斑块发生率的关系,观察不同等级的CAA斑块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高龄、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吸烟者CAA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0.01);.脑梗死组CAA斑块的发生率较非脑梗死组明显增加(P〈0.01);有斑块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2级CAA斑块的发生率及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CAA斑块的形成与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因素有关,CAA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洪玉娥吴倩贺军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
新型抗癎药奥卡西平在治疗难治性偏头痛中的尝试
2009年
目的对我科收治的5例难治性偏头痛患者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报道5例难治性偏头痛患者临床应用奥卡西平后病情转归,予以患者奥卡西平每天900mg,分3次口服。结果应用奥卡西平治疗难治性偏头痛可以使患者头痛得到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减少。结论难治性偏头痛发病机制可能与离子通道病变相关。
夏明武洪玉娥刘祖欣
关键词:偏头痛奥卡西平离子通道病
丁苯酞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3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4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另加用丁苯酞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胶囊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熊凌杰洪玉娥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脑梗死疗效
31例青年型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青年型缺血性脑梗死可能存在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以达到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方法对我科1989-2004年间的年龄在19-45岁之间经影像学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结果高血压、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病变、偏头痛、围产期等均为引起青年型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结论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脂、风湿性心脏病及感染性病变作为引发青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群森洪玉娥韦东平
关键词:青年人脑梗死病因
高血压性脑出血再次出血探讨
1995年
高血压性脑出血再次出血探讨朱求庚,洪玉娥高血压性脑出血再次出血,国内报道较少。我科1989~1994年收住的3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统计中,有18例(4.7%)再次出血,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4例,女4例。年龄为42~72岁,其中55~...
朱求庚洪玉娥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再次出血
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小血管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小血管病(CSVD)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1月—2018年3月诊治的年龄>60岁老年患者222例为受试者,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77例为高血压组,单纯CSVD患者83例为CSVD组,高血压合并CSVD患者62例为合并组,收集受试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测定生化指标。3组受试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价,比较各组受试者认知功能的差异。根据MoCA评分,将入选受试者分为轻度认知障碍(MCI)组85例和非MCI组137例,分析两组受试者认知功能的差异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合并组MoCA评分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CSVD组[合并组(23.31±0.71)比高血压组(26.03±0.71)和CSVD组(26.08±0.56),P<0.05];合并组患者MCI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CSVD组(合并组66.13%比高血压组27.27%比CSVD组27.71%,P<0.05)。MCI组MoCA评分明显低于非MCI组(22.06±0.61比27.72±0.76,P<0.05),且视觉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和定向各分项的评分也低于非MCI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是老年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是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CSVD患者MoCA评分明显降低,MCI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CSVD组。
唐世发李玉宝何迎东赵艳秋郁秀娟洪玉娥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
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为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1、7、14天计算颅内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的体积,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第7、14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治疗后第1、7、14天血肿体积和脑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干预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
洪玉娥唐世发郭茜赵昊
关键词:局部亚低温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
脑小血管病的轻度认知损害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SVD)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损害(VMCI)的关系。方法选取SVD患者151例,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的评分结果分为VMCI组(80例)和非VM-CI组(7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浆Hcy及叶酸、VitB12水平。结果 VMCI组Hcy水平高于非VMCI组,叶酸、VitB12水平低于非VMCI组(P<0.01)。SVD患者Hcy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76,P<0.05),与MoCA评分的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与计算力、语言、延迟回忆各亚项的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均<0.01)。结论高Hcy可能是SVD患者V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VitB12缺乏是间接引起Hcy增高而导致VMCI的重要营养因素。
余招平徐文安洪玉娥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血管性认知损害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研究现状
2010年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近年来临床发现的一种白质脑病,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上以痫性发作、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视觉异常等症状,影像学以大脑后部对称性片状白质水肿为特征,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包括神经影像学改变)完全逆转,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但对RPLS概念临床上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为此,本文对RPLS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郭茜洪玉娥徐文安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因
卒中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卒中的鉴别与诊断研究
刘祖欣徐文安刘锦绣王莉夏明武洪玉娥郭琴朱求庚崔绪安赵惠毕美仙陈清军
卒中患者伴有血糖增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原因一是卒中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并发卒中。卒中早期鉴定这两种不同原因的高血糖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防止复发都有非常实际的意义。研究过程中,血糖测定采用已糖激酶法,糖化血...
关键词:
关键词:高血糖糖尿病卒中血红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