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沙键

作品数:40 被引量:12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科研基金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前列腺
  • 12篇肿瘤
  • 11篇膀胱
  • 8篇增生
  • 8篇前列腺增生
  • 7篇膀胱肿瘤
  • 6篇增生症
  • 6篇尿管
  • 6篇前列腺增生症
  • 5篇前列腺癌
  • 5篇细胞
  • 5篇腺癌
  • 5篇穿刺
  • 4篇输尿管
  • 4篇前列腺肿瘤
  • 4篇腺肿瘤
  • 4篇活检
  • 3篇电切
  • 3篇血尿
  • 3篇肾癌

机构

  • 40篇上海市徐汇区...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第八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磐安县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八五...

作者

  • 40篇沙键
  • 36篇郦俊生
  • 35篇潘良
  • 32篇李立
  • 24篇程捷
  • 22篇杨银才
  • 16篇唐来坤
  • 10篇田峰
  • 6篇林文耀
  • 5篇赵宏
  • 3篇徐伟
  • 3篇江鱼
  • 2篇卢国军
  • 1篇李进银
  • 1篇王珂
  • 1篇姚立欣
  • 1篇宋立
  • 1篇王伟良
  • 1篇李水军
  • 1篇汪祖林

传媒

  • 5篇中国综合临床
  • 4篇现代泌尿外科...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中国男科学杂...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5篇200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分析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8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43例(钬激光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40例(TURBT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术后1、2年的复发率情况。结果钬激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例数均低于TURB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膀胱穿孔发生例数和术后1、2年膀胱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佳,安全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沙键林文耀潘良王宇雄郭剑明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切除术
腹膜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附八例报告)被引量:39
2001年
目的 介绍经腹膜后腹腔镜肾盂或输尿管切开取石及切口不缝合的术式经验。 方法 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 8例 ,病程 3个月~ 2年 ,结石直径 0 .8~ 2 .4cm。X线或B超标志定位 ,经膀胱插入输尿管支架管至结石处 ,水囊扩张腹膜后间隙 ,形成腹膜后操作空间 ,暴露输尿管。于结石处用输尿管刀切开肾盂或输尿管 ,取出结石 ,将输尿管支架推入肾盂。 结果  8例手术均成功 ,手术时间 6 0~ 2 30min ,平均 115min。恢复顺利 ,随访 3~ 6个月 ,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肾盂或输尿管取石及切口不缝合 ,简化了操作程序 ,安全、有效。
唐来坤蔡永葆陆立平郦俊生杨南京李立潘良沙键杨银才江鱼
关键词: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腹腔镜外科手术
诺雷德联合康士得间歇性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局限性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局限性晚期(T3a、T3b)前列腺癌患者60例,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6~9个月,停药时机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2ng/ml后,持续3~6个月,以后根据每月PSA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再行内分泌治疗。治疗期及间歇期检测血清睾酮值,并行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结果全部患者完成第1个周期的治疗,50例(83.33%)完成2个周期的治疗,22例(36.67%)完成3个周期的治疗,2例(3.33%)进入到第4个周期的治疗。第一至第四疗程的平均间歇期分别为5.32、5.53、5.36、2.17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PS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是治疗局限性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近期治疗效果较好。
沙键郦俊生李立潘良程捷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诺雷德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60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CD4^+细胞计数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CD4+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对60例已确诊的膀胱恶性肿瘤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l.d-1。在注射前1周内、注射后3个月及注射后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血液中CD4+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结果:注射后3个月与注射前比较,患者血液中CD4+细胞绝对计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后6个月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增加膀胱肿瘤患者血液中CD4+细胞计数水平,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改善生活质量。
沙键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膀胱肿瘤CD4+细胞
前列腺增生症并发慢性前列腺炎关系浅析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并发慢性前列腺炎(CP)的关系。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23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BPH大小与CP关系。结果123例BPH患者中伴有CP者105例(占85.4%)。其中Ⅰ度前列腺增生38例,合并CP30例占78.9%;Ⅱ度52例,合并CP45例占86.5%;Ⅲ度33例合并CP30例占90.1%。结论BPH患者多半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腺体增生愈大CP发生率愈高。
卢国军唐来坤潘良杨银才郦俊生李立沙键田峰程捷
关键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抗生素联合爱普列特治疗血精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及评价抗生素联合爱普列特(Epristeride)选择性治疗炎症性血精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炎症性血精症70例,随机分2组;其中35例联合用药组采用抗生素联合非那雄胺治疗3个月,35例对照组仅用抗生素治疗3个
沙键郦俊生杨银才李立潘良程捷
文献传递
无症状巨大肾癌误诊为脾肿大一例报告
肾癌生长迅速,早期即可发生淋巴或血行途径转移。临床主要依据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腰痛及腹部肿块“三联症”来诊断本病。而一旦出现“三联症”往往也是肾癌晚期的表现。当时大多数医院尚无CT、MRI及B超等设备,又为普外科病人,对...
唐来坤程捷郦俊生李立杨银才潘良沙键田峰
关键词:巨大肾癌无症状
文献传递
良性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入所成角度评估梗阻程度的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向膀胱内凸起部分与膀胱所成夹角(APB)对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诊断价值。方法BPH患者90例,采用经腹超声查测矢状面膀胱基底到前列腺突入顶端的距离(BBIPP),计算APB,同时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将B超结果、膀胱残余尿量、临床症状与压力-流率测定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当APB>20°时,诊断BOO的敏感性79.7%(59/74),特异性100%(59/59);当APB<5°时,诊断无BOO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比BBIPP好。结论体外B超检查前列腺向膀胱内凸起部分矢状面图像直观感觉好,APB可以作为尿流动力学检查之外诊断BOO的补充方法,对BPH的临床分级分期模式有意义,但不能代替尿动力学检查。
潘良唐来坤郦俊生杨银才李立沙键田峰程捷赵弈文方超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膀胱出口梗阻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附31例报告)
2001年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有关文献对1980年10月~1999年10月收治的3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及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 31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最常见,术前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凡原因不明的血尿患者,经B超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发现肾积水或肾不显影时应考虑到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可能。认为在各种检查中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郦俊生唐来坤杨银才李立潘良沙键
关键词: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诊断肉眼血尿输尿管镜检查
膀胱无功能性副神经节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膀胱无功能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2例膀胱无功能性副神经节瘤并复习文献。结果:膀胱无功能性瘤不具有内分泌功能引起的相应症状,如头痛,心悸,多汗,排尿后血压一过性升高等。病理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巢状结构,部分呈菊形团样,周边血窦围绕形成器官样结构。免疫组化示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蛋白(CHGA),突触囊泡蛋白(SYN),S-100蛋白阳性,CK,AE1/3阴性。2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效果满意。结论:膀胱无功能性副神经节瘤是膀胱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建议长期随访。
郦俊生杨银才李立潘良沙键程捷
关键词:膀胱肿瘤副神经节瘤无功能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