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浩

作品数:97 被引量:64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成像
  • 21篇磁共振
  • 17篇肿瘤
  • 17篇关节
  • 17篇磁共振成像
  • 15篇影像
  • 13篇影像学
  • 12篇X线
  • 10篇造影
  • 9篇CT
  • 7篇血管
  • 7篇软骨
  • 7篇体层摄影
  • 7篇体层摄影术
  • 7篇骨肿瘤
  • 7篇MRI
  • 6篇影像学表现
  • 6篇膝关节
  • 6篇CT诊断
  • 5篇骨关节

机构

  • 87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市伤骨科...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宁波市第六医...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谢菲尔德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91篇江浩
  • 42篇丁晓毅
  • 40篇陈克敏
  • 30篇陆勇
  • 21篇何国祥
  • 21篇杜联军
  • 14篇潘自来
  • 10篇颜凌
  • 10篇吴达明
  • 10篇张华
  • 9篇刘建军
  • 7篇王毅翔
  • 7篇倪根雄
  • 7篇沈军
  • 6篇汪登斌
  • 6篇张欢
  • 5篇刘晓薇
  • 5篇陈憩
  • 5篇凌华威
  • 5篇管永靖

传媒

  • 19篇中国医学计算...
  • 10篇临床放射学杂...
  • 9篇诊断学理论与...
  • 7篇中华放射学杂...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上海医学
  • 6篇中国临床医学...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上海医学影像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2001年第...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4篇2006
  • 10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9篇2000
  • 6篇1999
  • 7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38
2004年
目的 探讨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pPNET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 10例骨pPNETs的临床和X线、CT及MR影像资料。结果 pPNETs多以局部疼痛 (9例 )伴肿块 (7例 )为主诉。X线示溶骨性骨质破坏 8例 ,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 1例 ,未见异常 1例 ;7例见软组织肿块 ;均未见骨膜反应。 7例CT扫描中 ,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 6例 ,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 1例 ,均有软组织肿块形成 ,2例伴有细小的点状钙化 ,均未见骨膜反应 ;10例MR扫描中 ,9例在T1WI呈等信号 ,1例呈中等偏高信号 ;在T2 WI和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 ,8例呈不均匀中、高信号 ,2例呈均匀高信号 ;均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 ;4个疗程化疗以后 ,肿瘤有明显缩小。结论 骨pPNETs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明显的软组织肿块、无骨膜反应为主要表现 ,缺乏特征性 ,但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治疗措施的制定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丁晓毅杨晓玲陈克敏陆勇金晓龙缪飞吴达明潘自来江浩
关键词:PNET软组织肿块外周骨膜反应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影像学表现
3D增强MRA在恶性胰腺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评估3D增强MRA在胰腺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18例胰腺肿瘤患者进行上腹部MR检查 ,均包括3D增强MRA及MRCP ,其中11例于检查后6~17天行外科手术 ,另7例评估为无法切除而未行手术。结果 :11例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中 ,8例为胰头部腺癌 ,3例为胰体尾部腺癌。7例未能切除的胰头恶性肿瘤中侵犯腹腔干3例次、肝总动脉2例次、脾动脉4例次及门脉系统者12例次 ,胰体尾部恶性肿瘤侵犯脾动脉或静脉4例次。其中肿瘤与邻近血管无法分割且突向血管腔 ,相交边界尚清晰者10例次 ,肿瘤侵入血管腔内或部分包绕血管 ,使血管狭窄、变细者4例次 ;完全包绕血管 ,其间无脂肪组织存在者3例次 ,使血管闭塞者1例次 ,相应部位侧支循环形成11例次。远处转移5例次。结论 :MR常规扫描 ,3D增强MRA及MRCP的综合运用在诊断胰腺肿瘤以及其可切除性评估有重要作用 ,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无创伤性和直观性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
张欢汪登斌江浩唐永华丁蓓宋琦杜联军倪根雄沈军刘建军
关键词:胰腺肿瘤MRCPMRI
骨尤文瘤与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学对照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尤文瘤与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异同点,为两者的鉴别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尤文瘤和10例骨pPNETs的临床和X、CT及MR资料。结果:尤文瘤的年龄范围10 ̄28岁,平均18.5岁。多以局部疼痛(17<18)伴肿胀(13<18)为主诉,1例以局部肿块为主诉。病变的部位为股骨6例、肱骨4例、锁骨2例,胫骨、腓骨、尺骨、髂骨、骶骨及髋臼各1例。18例X线片中,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并不规则骨质增生、密度增高11例;10例见软组织肿块;10出现骨膜反应,其中葱皮样骨膜反应3例;病变呈偏侧性6例;一侧骨皮质出现压迹3例。12例CT扫描中,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并不规则骨质增生、密度增高8例;10中有大小不一的软组织肿块形成;8例出现骨膜反应。9例MRI扫描中,T1WI等信号8例,中等偏高信号1例;T2WI及STIR呈不均匀中高信号;8例中见大小不一的软组织肿块形成,肿块的大小为2cm×3cm~3cm×10cm;5例MR增强扫描中,3例呈显著性强化,2例呈不均匀显著性强化。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s)年龄范围8 ̄68岁,平均24.4岁。病变的部位为:髂骨3例、肱骨干骺端2例,椎体、椎弓、肩胛骨、骶骨、蝶骨大翼各1例;多以局部疼痛(9<10)伴肿块为(7<10)主诉。X线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未见异常1例;7例见软组织肿块;均未见骨膜反应。7例CT扫描中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均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形成,2例伴有细小的点状钙化,均未见骨膜反应;10例MRI扫描中,T1WI等信号9例,中等偏高信号1例;T2WI及STIR不均匀中高信号8例,均匀高信号2例;均见软组织肿块形成,肿块的大小为2.5cm×4.0cm ̄7.5cm×13.0cm;5例MR增强扫描中,2例呈中等度强化,3例呈不�
丁晓毅杜联军陆勇颜凌江浩陈克敏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泌尿系结石相关结肠郁积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2007年
目的:回顾89例已确诊因泌尿系结石导致结肠郁积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程、结石分布与形态及疗效与结肠郁积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结肠郁积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按结肠郁积标准对447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筛选,其中有89例患者伴随结肠郁积表现。对该89例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KUB)和CT进行盲法分析,将全结肠分为5个部分,记录结肠郁积累及肠段数和结肠最大横径,分析内容如下:①发病和疼痛缓解后结肠郁积程度差异;②结石部位、最大径、形态与结肠郁积程度的相关性;③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治疗效果与结肠郁积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结石治疗前、后患者的结肠扩张肠段数和结肠最大横径有显著差异(F扩张肠段=168.064,P=0.027;F结肠最大横径=245.23,P=0.015);而患者的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结石部位、最大径、形态与结肠郁积程度间无关治疗效果与结肠郁积累及肠段数和结肠最大横径间均呈负相关(P最大径=0.031,r最大径=-0.573;P肠段=0.022,r肠段=-0.704)。结论:泌尿系结石致结肠郁积的最显著影响因素是结石治疗效果,结石分布与形态、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对结肠郁积程度无显著影响。结肠郁积的影像表现有助于隐匿型泌尿系结石的诊断。
陆勇黄欣江浩杨文洁朱晓雷杜联军陈克敏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影像学
MRI梯度回波T_2加权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自旋回波 (SE)序列和梯度回波T2 WI(准T2 序列T 2 )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CA)的显示能力 ,以探讨T 2 技术对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CA病人采用SE和T 2 序列进行MRI检查 ,观察两者对CA病灶的检测能力。结果 SE序列共检出 2 3个CA病灶。而T 2 序列则比前者多发现 2 0个CA病灶。T 2 序列能更准确识别邻近蛛网膜下腔的皮层下和缺血灶附近的小CA病灶。结论 CA病人MRI检查时 ,常规SE序列与T 2 相结合 ,能更全面准确地提供诊断信息。
凌华威童国海潘自来倪根荣刘建军沈军江浩
关键词: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骨及软组织肿瘤的介入治疗──附14例报告
1997年
张华吴达明丁晓毅何国祥江浩
关键词:骨肿瘤软组织肿瘤介入疗法
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术对门脉高压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
1986年
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PTP)可以获得有关静脉及其分枝的直接影像,对确定门脉高压的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帮助很大,今就我院自1984年10月-1986年2月对27例门静脉高压症和5例胃泌素瘤所作PTP作一小结,着重讨论介绍X线表现。
江浩朱桦王汝德唐伯荣唐敖荣何国祥徐开埜鞠兰芳杨惠娟郑溱元朱大成秦云峰沈修达蒋吕品董方中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术X线诊断
X线造影剂影响肺阻力动脉张力的中介因子:内皮素和内皮来源舒张因子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观察X线造影剂引起肺阻力动脉(PRA)张力改变是否由内皮素和内皮来源舒张因子(EDRF)介导。方法:(1)离体PRA分别于内皮素A/B受体拮抗剂SB-209670处理前后暴露于泛影葡胺或其等容甘露醇对照溶液,观察其收缩反应。(2)离体PRA依次由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PGFα诱发2次程度相似的收缩反应后分别暴露于低渗显影葡胺,观察其舒张反应。结果:(1)泛影葡胺及甘露醇对照组SB-209670处理前后的2次PRA收缩反应均无显著差异;(2)PGF2α或L-NAME+PGF2α收缩PRA后低渗显影葡胺引起的舒张反应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内皮素不介导泛影葡胺或高渗溶液引起的离体PRA收缩反应,EDRF不介导低渗显影葡胺引起的离体PRA舒张反应。
王毅翔何国祥江浩吴达明
关键词:造影剂肺动脉内皮素
磁共振膝关节软骨形态表现的组织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对照膝关节软骨磁共振和组织学表现,分析不同磁共振序列反映关节软骨厚度和组织学分层的能力与限度。材料和方法:分别对12例新鲜离体人膝关节标本采用以下序列行软骨磁共振成像:①SET1加权序列;②FSET2加权序列;③STIR序列;④3D-FS-SPGR序列;⑤FS-PD序列;⑥T2*加权GRE序列。选取各序列图像髁间凹中央层面髌软骨最厚区域为感兴趣区,测定软骨厚度及各分层大致厚度。成像后在标本相应部位取材以获得深及软骨下骨的软骨组织并行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测定软骨厚度各组织层次厚度。对MR和组织学测定的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不同MR序列所显示的髌软骨厚度差异明显(F=36.470,P=0.041);②FS-PD、FS-SPGR和T2*GRE所测软骨厚度与组织学测量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1.432,0.097,0.064),以FS-PD序列显示的髌软骨厚度值的组织学相关性最高(r=0.787);③MR与组织学检查所显示的关节软骨层次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的软骨层次厚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13.12,P=0.012);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值均小于0.05)。结论:MR成像技术能精确反映关节软骨整体厚度变化;但MR软骨分层表现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与组织学层次之间无相关性。
陆勇丁晓毅何川周琦杜联军刘建军杨庆铭江浩陈克敏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关节软骨组织学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被引量:68
2005年
目的评价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AMI)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AMI病例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67.2岁。除1例在诊断次日死亡外,其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梗塞4例,肠系膜上静脉梗塞(SMV)5例,肠系膜下静脉(IMV)梗塞1例。除1例行CT平扫外,其余9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详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直接征象为血管内充盈缺损(8例)。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4例)、肠壁增厚(6例)、薄纸样肠壁(4例)、缆绳征(5例)、肠系膜积液(3例)、肠壁积气(2例)、门静脉积气(1例)及腹腔积液(3例)。结论CT是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一种快速、敏感、可靠及无创伤的影像学方法。
江浩张蓓张华朱大成朱晓雷杨文洁丁小龙吴利忠
关键词:CT表现血栓形成肠黏膜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