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春玉

作品数:61 被引量:90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土壤
  • 21篇水稻土
  • 19篇红壤
  • 18篇水稻
  • 17篇微生物
  • 14篇物量
  • 13篇微生物生物量
  • 10篇施肥
  • 10篇重金
  • 10篇重金属
  • 10篇红壤水稻土
  • 7篇有机碳
  • 7篇施肥处理
  • 7篇碳矿化
  • 7篇污染
  • 6篇养分
  • 5篇有机碳矿化
  • 5篇生物量碳
  • 5篇团聚体
  • 5篇重金属污染

机构

  • 49篇中国科学院
  • 2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江西省农业科...

作者

  • 61篇江春玉
  • 46篇李忠佩
  • 40篇刘明
  • 30篇吴萌
  • 12篇盛下放
  • 7篇何琳燕
  • 7篇刘佳
  • 4篇陈晓芬
  • 4篇栗方亮
  • 4篇车玉萍
  • 4篇宋蒙亚
  • 3篇孙乐妮
  • 3篇马海艳
  • 3篇夏娟娟
  • 2篇冯有智
  • 2篇刘满强
  • 2篇李运东
  • 2篇陈瑞蕊
  • 2篇李振高
  • 2篇胡锋

传媒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土壤
  • 6篇土壤学报
  • 4篇土壤通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酸性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酸性土壤调理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蚯蚓粪40‑56%、腐殖酸原料40‑56%、石灰2‑5%、腐解菌剂0.1%‑0.5%;所述酸性土壤调...
刘明李忠佩江春玉吴萌
文献传递
添加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72
2012年
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添加生物质炭对江西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育第2天达最大值后迅速降低,培养7天后下降缓慢并趋于平稳;添加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培养结束时,不加生物质炭的对照处理中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分别比添加0.5%和1.0%生物质炭的处理高10.0%和10.8%。此外,生物质炭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添加0.5%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11.5%~250.6%和11.6%~97.6%,添加1.0%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58.9%~243.6%和55.9%~110.4%。相同处理中,干旱的水分条件下(40%田间持水量)微生物生物量要高于湿润的水分条件(70%田间持水量)。同时,添加0.5%和1.0%的生物质炭使土壤代谢熵分别降低2.4%和26.8%,微生物商减少了43.7%和31.7%。
匡崇婷江春玉李忠佩胡锋
关键词:红壤生物质炭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
无色菌产酸对土壤溶液重金属浓度及海州香薷重金属吸收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一株无色菌(Achromatium sp.)对复合污染土壤上Cu、Zn的溶出效果及其对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生长和Cu、Zn吸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在培养试验(pH=4.65)中的产酸效果较盆栽试验(7.3
唐明灯吴龙华李振高骆永明胡锋盛下放江春玉
关键词:重金属海州香薷植物修复
两种典型水稻土中秸秆碳转化的微生物过程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土壤中秸秆腐解速率、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参与秸秆腐解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为揭示土壤有机质转化和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亚热带两种典型水稻土——常熟乌栅土和鹰潭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添加秸秆(CK)和添加13C标记的水稻秸秆(RS)处理,厌氧恒温培养38 d,在培养过程中定期测定气体释放量,研究秸秆矿化速率的动态变化;采集土壤样品,利用13C-PLFA-SIP技术分析参与秸秆降解的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培养前12 d,秸秆降解缓慢,此时秸秆对土壤有机质(SOM)产生正激发效应;培养12-18 d秸秆快速降解,18 d后趋缓。培养结束时,秸秆碳在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中的矿化率分别为24%和33%。秸秆碳对CO2和CH4贡献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培养末期分别为53%-60%和54%-57%。添加秸秆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活性,乌栅土微生物活性高于红壤性水稻土。16:0(一般细菌)是参与秸秆分解主要类群,i16:0和i15:0(G+细菌)和18:1ω9c(真菌)也是参与秸秆分解的重要微生物类群。随培养时间增加,G+细菌和放线菌的相对丰度增加,G-细菌呈降低趋势。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PLFAs中标记利用秸秆碳的PLFAs的比例分别为27%-32%和18%-24%。真菌和一般细菌对秸秆碳的利用效率较高,而土壤原有有机质(SOM)矿化主要与G-和放线菌相关联。添加秸秆造成乌栅土和红壤性水稻土两种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明显差异,但分解利用外源秸秆碳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而分解利用SOM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结论】秸秆厌氧降解过程中秸秆碳的矿化滞后于土壤自身SOM;不同本底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是影响秸秆碳矿化速率的重要因素;添加秸秆后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是参与SOM降解的微生物差异,土壤原SOM
仇存璞陈晓芬刘明李委涛吴萌吴萌江春玉冯有智
关键词:水稻土微生物群落
镉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对番茄吸收镉的影响被引量:24
2003年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镉(CdSO48H2O, Cd 200mg/L),从土壤中分离到3株具有很强的镉抗性细菌,经初步鉴定,它们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和芽胞杆菌属(编号分别为NJ3、NJ9、RJ16).将分离到的3株菌分别接种到添加镉(200mg/kg)的土壤并进行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抗性菌株均能显著促进植株生长,活化植株根际镉,接RJ16菌株处理的番茄地上部植株干重、根际有效镉含量及植株吸收的镉含量分别比不接菌对照增加64.2%,46.3%,107.8%,而接NJ3和NJ9菌株处理的番茄植株吸收的镉与对照植株吸收的镉没有显著差异.
盛下放白玉夏娟娟江春玉
关键词:番茄抗性菌株土壤重金属污染
一种用于提取高抑菌活性腐殖酸盐的提取剂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腐殖酸提取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取高抑菌活性腐殖酸盐的提取剂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该提取剂由碱金属氢氧化物和乙醇组成,具体提取方法为:将富含腐殖酸原料进行干燥,筛分,加入到碱金属氢氧化物的乙醇溶液中,室...
吴萌李忠佩刘明江春玉
文献传递
碱渣处理的秸秆堆肥对红壤生物功能和花生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碱渣处理秸秆堆肥对红壤养分含量、微生物学性质和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5%碱渣花生秸秆堆肥配施化肥(NPK+PC)和5%碱渣水稻秸秆堆肥配施化肥(NPK+RC)等4个处理,于花生收获期测定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BIOLOG功能多样性变化,并同时测定花生产量、秸秆生物量和农艺性状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碱渣处理的秸秆堆肥配施化肥有效缓解了红壤的酸化程度,增强了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碱渣处理的花生秸秆堆肥配施化肥对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的提高效果较好,而水稻秸秆堆肥配施化肥对转化酶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效果较好;BIOLOG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秸秆堆肥配施化肥改善了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和功能多样性,花生秸秆堆肥配施化肥次之;花生秸秆堆肥配施化肥通过增加百果重,从而使花生增产,同时提高了花生荚果全氮、全磷含量,增加了荚果养分累积量。由此可见,碱渣处理的秸秆堆肥配施化肥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功能,还可以促进花生高产、高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刘明翟修彩李忠佩江春玉吴萌
关键词:土壤生物学性质退化红壤
一种土壤调理剂及土壤调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调理剂及土壤调理方法,该土壤调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风化煤300‑2000份;有机肥300‑2000份;动物粪便50‑100份;松土保水剂1‑2份,通过特定比例的风化煤与有...
江春玉李忠佩李运东
文献传递
一种秸秆促腐方法及其在酸性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酸性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促腐方法及其在酸性土壤改良中的应用。该方法以秸秆为原料,以钙盐和海泡石粉作为促腐助剂,助剂中二者结合能够明显加快秸秆腐解过程,显著缩短秸秆腐解时间,同时还避免了与人畜粪便的...
刘明刘佳李忠佩江春玉吴萌易殿珊
文献传递
腐殖酸对低浓度百菌清的缓释增效作用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明确腐殖酸对低浓度(5 mg·L^(-1))百菌清(chlorothalonil)的缓释增效作用,为减少农药使用量、延长农药药效提供新的科学思路,为选择新的农药增效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腐殖酸(50 mg·L^(-1))添加至低浓度百菌清中,进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的体外平板及液体培养,通过菌丝体生长试验及血球计数板、等温微量热技术,测定相应的抑菌率(inhibition rate,IR)、孢子体数量以及生长代谢过程中的热量排放。【结果】将对照抑菌率设定为0,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较百菌清处理的IR显著提高了10.29%(P<0.05),相对增效达到25.33%。液体摇菌培养过程中,摇菌培养的第3天,百菌清处理与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的孢子数无显著差异;摇菌培养第7天,百菌清处理的孢子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1);摇菌培养的第14天,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的孢子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百菌清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腐殖酸延长了低浓度百菌清对尖镰孢孢子数增加的抑制效应。各处理的热功率-时间曲线图显示,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热量排放曲线在监测的72 h内未检测到热排放峰;而单独添加百菌清的处理在试验的后期重新出现热排放峰;单独添加腐殖酸处理的热排放曲线与对照曲线接近。对热功率-时间曲线相关参数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百菌清处理的Pmax(最大热功率)显著低于对照和腐殖酸处理(P<0.05),而Tmax(最大热功率时间)显著高于对照和腐殖酸处理(P<0.05);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的Pmax、Q(整体发热量)、k(生长速率常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表明该处理病原菌的生长代谢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即病原菌生长代谢受到抑制的程度最大;腐殖酸处理与对照曲线各参数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病原菌的生长代谢活性没有受到抑制,同时说明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中生长
魏世平吴萌李桂龙江春玉刘明陈瑞蕊陈瑞蕊
关键词:腐殖酸百菌清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