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清黎

作品数:62 被引量:521H指数:15
供职机构:湖北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29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5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碎茶
  • 10篇红碎茶
  • 9篇茶叶
  • 6篇砖茶
  • 6篇儿茶素
  • 5篇多糖水解酶
  • 5篇水解酶
  • 5篇青砖茶
  • 5篇红碎茶品质
  • 5篇茶品
  • 5篇茶品质
  • 4篇药理
  • 4篇蒸馏
  • 4篇蒸馏萃取
  • 4篇制茶
  • 4篇同时蒸馏
  • 4篇同时蒸馏萃取
  • 4篇黄酮
  • 4篇活性
  • 4篇儿茶

机构

  • 28篇孝感学院
  • 23篇湖南农业大学
  • 18篇湖北工程学院
  • 8篇湖南省茶叶研...
  • 5篇湖北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常德市农业局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萨里大学

作者

  • 62篇毛清黎
  • 30篇杨新河
  • 16篇刘仲华
  • 15篇朱旗
  • 12篇吕帮玉
  • 11篇施兆鹏
  • 7篇王星飞
  • 6篇谭振初
  • 5篇斯琴朝克图
  • 5篇贾海云
  • 5篇彭继光
  • 5篇李玲
  • 4篇章爱群
  • 4篇周文
  • 4篇曾洪涛
  • 4篇杨清平
  • 4篇黄明军
  • 3篇王征
  • 3篇黄怀生
  • 2篇杨伟丽

传媒

  • 7篇食品科学
  • 7篇茶叶通讯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食品与机械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福建茶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食品科技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食品工业
  • 2篇贵阳中医学院...
  • 2篇茶叶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茶叶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兽药杂志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1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叶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7
2001年
提出了茶叶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综述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及发酵工程四大生物工程技术在茶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据此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方向。
毛清黎王星飞施兆鹏
关键词: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
青砖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青砖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初步探明其体外抗氧化作用及活性部位,同时将其开发成抗氧化性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DPPH·)、清除ABTS自由基(ABTS·^+)及测定总还原能力3个体外指标来评价青砖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能力。结果:青砖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中清除DPPH·能力和测定的总还原能力排序一致,为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提取物>水层>氯仿层;清除ABTS·^+能力为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水层>水提取物>氯仿层。结论:青砖茶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以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较强,水提取物和水层较弱,氯仿层很弱。
杨新河陈梦圆彭洋毛清黎黄明军刘仲华
关键词:青砖茶抗氧化活性部位
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研究 Ⅱ.红碎茶初制中多糖水解酶成品酶的应用方法研究被引量:5
1991年
本文研究了多糖水解酶成品酶在红碎茶初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不同酶液浓度、液叶比与不同 PH 条件的效应试验,找出了适宜的工艺指标。果胶酶用于红碎茶初制的适宜浓度为1%~2%,液叶比为2:10,pH 为4.0~4.4。纤维素酶用于红碎菜初制茶的适宜浓度为1%~2%,液叶比为1.5:10或2:10,pH 为5.4即酶的水溶液。
毛清黎彭继光贾海云谭振初曾洪涛
关键词:红碎茶多糖水解酶制茶
红碎茶初制中酸处理的增质及贮藏
毛清黎谭振初彭继光
关键词:茶叶红碎茶初制酸处理
我国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现状与前景被引量:18
2007年
综述了我国天然食用色素开发的原料资源、品种、提取方法与新分析技术,并深入分析了我国天然食用色素开发存在的关键问题、发展方向和开发的前景。
吕帮玉杨新河毛清黎
关键词:天然食用色素
茶叶氨基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1989年
氨基酸(Amino acid,AA)是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之一,茶叶中AA的含量与组成对茶叶品质有重要作用,并且也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及药理功效。一、茶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特点茶叶中蛋白质(protein,Pr)
毛清黎
关键词:茶叶氨基酸
~3H和^(14)C标记药物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被引量:1
2018年
~3H和^(14)C标记药物广泛应用于新药研究和药物残留分析等领域,是用来阐明药物代谢、处置过程及评价药物残留危害的完美工具。~3H和^(14)C标记药物还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生物化学特性,揭示生物合成途径和酶促反应机制,阐明有机反应机制和解决环境科学领域诸多问题。放射性示踪研究可提供化合物分子及其分解产物、代谢产物、相关物质的定量信息,在新药或待开发药物的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中,拥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利用大部分药物分子中含有H或C原子的特点,用适当标记制备方法,将药物分子中原有的H或C原子用~3H或^(14)C等放射性原子替代,用于后续放射性示踪研究的一种特殊手段。~3H和^(14)C标记药物的制备包括选择、评估和优化放射性标记合成路线和工艺;挑选合适的~3H和^(14)C前导物及中间体;常规合成规模改造成微量合成规模;优化反应条件和收率;最后还要进行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结构确证,分析测量其化学纯度、放化纯度、比活度和标记位置以及相关质量控制项目。由于~3H和^(14)C标记药物对药物研发领域的重大影响,本文采用举例讨论方法,对~3H和^(14)C标记药物的制备策略、技术路线选择、合成方法、微量合成改造及其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斯琴朝克图毛清黎杨新河戴余军章爱群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苦丁茶总皂苷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苦丁茶总皂苷的工艺参数。分别用AB-8、NKA-9、S-8、X-5、D101、HP-20对其进行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筛选出效果较好的D101树脂。通过对D101树脂分离苦丁茶总皂苷的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吸附条件:流速为2BV/h时,料液的pH值和浓度分别为6和14.47mg/mL;优化的洗脱条件:流速为2.5BV/h,先用2BV水洗脱去杂,然后用3BV 70%乙醇水溶液进行洗脱并收集洗脱液、浓缩、冷冻干燥,得到总皂苷含量为68.9%粉末,纯化倍数为1.77。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苦丁茶总皂苷的方法可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杨新河刘仲华黄建安毛清黎
关键词:苦丁茶总皂苷大孔吸附树脂纯化
绿茶儿茶素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被引量:4
2009年
为寻求一种安全高效的儿茶素溶剂提取工艺,对不同溶剂、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等工艺条件对儿茶素提取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15(W∶V)、乙醇浓度为80%、提取70℃、提取30min,提取2次,从绿茶中儿茶素总提取率可达到98.17%。
毛清黎杨新河徐炜毛雅慧
关键词:绿茶儿茶素乙醇
红茶发酵中pH调控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茶黄素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9
2005年
利用悬浮发酵模拟试验研究了酸处理调控红碎茶发酵.结果表明,发酵系统pH值与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7,p<0.001;r=-0.864,p<0.005),而与茶褐素(TB)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6,p<0.005);TF形成主要受二羟基多酚氧化酶(DPPO)与三羟基多酚氧化酶(TPPO)相对活性影响;酸处理可促进PP向TF的有效转化,TF转化率比对照提高71.2%.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红茶发酵中pH调控提高TF含量的作用机制.
毛清黎朱旗刘仲华施兆鹏
关键词:茶黄素多酚氧化酶红碎茶悬浮发酵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