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洁颖 作品数:36 被引量:510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社会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政治法律 更多>>
中国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研究--基于家庭养老视角 被引量:17 2020年 家庭结构小型化背景下,家庭养老逐渐弱化,由此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多维贫困为例,试图从家庭养老的角度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探讨空巢老人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变化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老年人的视角,利用2009年与2011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追踪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滞后因变量回归(LDV)考察基期的居住形式在下一期的影响,实证检验了是否空巢所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差异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空巢增加了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发生率,降低了收入和健康维度的贫困发生率,综合作用下空巢并没有显著增加老年人多维贫困发生率,且该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空巢通过影响老人的经济和非经济支持获得作用于老人贫困:子女的经济支持和配偶的非经济支持保障了空巢老人免于陷入收入和健康维度贫困;子女的非经济支持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人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这意味着在养老资源有限情况下需更多关注独居空巢老人,在鼓励子女关爱老人的同时,还可以鼓励老人通过社会参与弥补缺失的精神慰藉。文章为理解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邓婷鹤 毕洁颖 聂凤英关键词:家庭养老 多维贫困 农村人口动态多维贫困:状态持续与转变 被引量:92 2016年 能力贫困、动态贫困、多维贫困更符合贫困的本质和走向,本文利用2010年和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村平衡面板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基于个人层面可行能力和主观福利感受分析农村人口多维贫困状态持续与转变。结果表明:农村人口年龄、从事农业活动时间、区域差异、受教育程度、绝对收入、社会地位及相对收入等均对农村人口持续多维贫困产生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从事农业活动时间、区域差异、年龄、相对收入、户籍和绝对收入均对农村人口陷入多维贫困产生显著影响。农村人口从事农业活动的时间越长,持续多维贫困的可能性越高,陷入多维贫困的可能性越低。东部、中部、西部发生持续性多维贫困的可能较高,而东部、西部陷入多维贫困的可能性较低。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和社会地位越高,农村人口发生持续性多维贫困的可能性越低。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人口持续性多维贫困的可能性更高。相对收入较低的农村人口易于陷入多维贫困,然而相对收入对农村人口持续性多维贫困的作用不明显。社会地位对农村人口持续性多维贫困产生消极作用,却对陷入多维贫困的影响不显著。主要研究结论:打破"持续多维贫困"恶性循环应从"小处"着手,以"输血"为主,"走进去"识贫,"走出来"脱贫;防范农村人口陷入多维贫困应从"大局"着眼,把发展和消除不平等作为解决多维贫困的根本途径,引导"脱贫"和防范"返贫",提能力避返贫,新思路促扶贫。精准扶贫机制要建立在契合贫困本质的贫困标准上,找准"贫根",寻共性扶贫,诊特性脱贫。 高帅 毕洁颖关键词:多维贫困 能力贫困 中国食物安全状况报告 被引量:1 2010年 近年来,全球粮食供求偏紧,许多国家经历了粮食危机,而中国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城乡和地区发展的差异,中国仍然存在粮食安全脆弱区域和脆弱人群。本文对1996年以来中国食物安全状况进行了回顾和评价。 肖运来 聂凤英 顾莉萍 毕洁颖关键词:食物 粮食安全 粮食自给率 营养导向型的中国食物安全新愿景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48 2019年 经过40年显著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当前的目标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可持续性和公平的基础上,更好地连接经济与市场,让市场决定最优的生产水平,农业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健康中国2030、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中长期战略推动下,政府及学术界对营养问题的关注持续提升,农业与营养的联系逐步增强,但“农业-食物安全-营养”的有机融合与衔接还尚未形成。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和食品行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中国食物安全战略决定的国民食物营养与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中国的国民身体素质,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能否顺利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需要新的食物安全战略提升国民营养水平,并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业与食物安全和营养的联系。论文基于国际经验的食物安全战略发展思路,梳理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新旧挑战,提出食物安全新愿景以及相应政策建议,为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决策支持。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诸多,与食物安全与营养高度相关的挑战主要表现为:耕地资源不足与退化、水资源紧缺与污染、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影响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压力,农业生产补贴提高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膳食能量摄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以及膳食能量和营养摄入过剩的营养不良“三重负担”,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食物损失与浪费问题。因此中国在经济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侧重质量增长的深化过程中,将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制度及技术创新,这意味着农业需要生产高价值、营养和安全的食物,更高效地使用水、土地和能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平等,因而需要中国食物安全战略顶层设计上的系列转变。据此,本文提出了营养导向型的中� 陈志钢 毕洁颖 毕洁颖 聂凤英 方向明关键词:食物安全 营养教育 农户多维贫困测量及2020年后展望 被引量:11 2017年 采用AF方法,建立多维贫困指标体系进行多维贫困测量,发现在40%的临界值水平下,2010年的多维贫困发生率为31.29%,2012年为20.83%。健康维度对农户发生多维贫困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生活条件和教育。农户在食物安全和社会关系维度的被剥夺情况对多维贫困贡献相对较小,但随着临界值的提高食物安全和社会关系的贡献提高,说明越多维贫困的人群,其食物安全和社会关系状况越差,增加食物安全和社会关系维度是对多维贫困指标体系的有益补充。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食物安全和社会关系也是减贫工作的重点。政府补贴型农户是帮扶的重点对象,但不同类型农户需要帮扶的重点不同,经商型农户和工资型农户更需要改善健康状况。2020年后的贫困测量可以采用多维贫困测量的方法,关注人的可行能力发展。 毕洁颖 黄佳琦关键词:多维贫困 贫困地区农户培训的收入效应——以云南、贵州和陕西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2017年 本文以2015年云南、贵州和陕西三省六县的1259户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了贫困县农户培训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农户培训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培训使云南、贵州和陕西三省六县的农民家庭总收入平均提高了21.75%;另外发现,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长、家庭土地数量多、家庭生产资产多、加入合作社、家中有村干部、家中有女性参与村里会议活动、家庭宗教支出多七个因素,均提高了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而家庭人员数量多和到市场的距离远两个因素,会降低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熊雪 聂凤英 毕洁颖贫困县农户食物安全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陕西、云南、贵州等3省6个贫困县2010年、2015年调研获得的面板数据,分析农户食物安全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持续食物不安全农户占6.1%,食物安全水平恶化农户占9.5%;食物不安全更容易出现在患病、户主年龄较大、不积极参与培训、受教育水平偏低的农户中。采用Bi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持续食物不安全以及陷入食物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结果发现:能力不足、食物营养知识缺乏是导致农户食物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改善农村地区食物安全水平应着力提高精确识别瞄准"精度",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加大食物营养知识宣传力度。 程晓宇 张莉 聂凤英 黄佳琦 毕洁颖关键词:食物安全 影响因素 家庭结构变迁视角下农村老年贫困研究 被引量:12 2022年 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的目标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群体成为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人群。家庭作为贫困识别的最小单元,对不同类型家庭老年贫困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未来相对贫困的识别。从家庭结构变迁视角下考察农村老年贫困的变化,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11—2018年调查数据,采用A-F法测算了不同家庭结构下农村老年贫困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两者间关系。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滞后因变量回归(LDV)考察基期的家庭结构对下一期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结构是影响农村老年贫困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时间推移,独居和四代合住家庭贫困发生率下降最小,两代合住家庭次之;农村老年贫困的分布从三代合住逐渐向独居和两代合住转变。不同家庭结构的老年多维贫困呈现不同特点。在考虑农村老年群体差异后发现,与配偶合住的男性老人、三代合住的高龄老人以及生活能自理老人免于贫困的优势更明显。为此,构建老年脆弱家庭的多维防贫机制,防止规模性返贫。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老年相对贫困的治理需更多关注独居和两代合住家庭,结合各类家庭老年贫困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全方位帮扶措施,形成多元化的农村老年相对贫困治理体系。 邓婷鹤 郑晓冬 毕洁颖 杨园争关键词:家庭结构 农村老人 多维贫困 贫困治理 涉农电商减贫机制与未来发展方向 被引量:2 2018年 以湖北省建始县为例,基于产业链角度,通过论述政府、企业、农户、协会和特殊群体等主体在电商减贫过程中的参与路径,分析了涉农电商减贫的作用机制,指出了涉农电商的发展困境。在此基础上,对涉农电商扶贫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预判。 熊雪 聂凤英 毕洁颖 朱海波新农保对贫困脆弱农户消费的影响 被引量:7 2021年 贫困脆弱农户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关注人群。文章基于消费视角,利用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8年数据,使用绝对贫困线(2300元/年)和相对贫困标准(每人每天3.2美元)下的贫困脆弱性指标,利用PSM-DDD模型分析新农保对贫困脆弱农户消费及其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参保状态、年龄展开群体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在绝对贫困标准下,参与新农保对贫困脆弱农户的人均总消费能力有促进作用;而对消费结构而言,参与新农保能显著增加衣着鞋帽、日常和文教娱乐的消费,但会明显降低医疗保健支出。上述影响在相对贫困线下并不显著。(2)群体异质性分析显示,在绝对贫困线下,缴费参与新农保显著增加了贫困脆弱农户的人均总消费支出,并提高了食品、日常和文教娱乐的消费;而领取新农保则显著降低了贫困脆弱农户的人均总消费水平,并对文教娱乐的支出产生抑制效应。上述影响在相对贫困线下则基本不显著。(3)年龄异质性分析表明,参与新农保对60周岁以上群体的人均总消费有促进作用,但由于低保障水平而不显著。新农保作为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抓手,在进一步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揭示的关于新农保对贫困脆弱农户消费影响的结论,可为该政策的改进提供具体方向。 王建英 何冰 毕洁颖关键词:新农保 消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