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敏敏

作品数:16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肿瘤
  • 4篇64层螺旋
  • 4篇64层螺旋C...
  • 3篇血管
  • 2篇动脉
  • 2篇动脉血
  • 2篇动脉血管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桥
  • 2篇血管成像
  • 2篇影像
  • 2篇诊断及鉴别诊...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枢神经系统
  • 2篇细胞

机构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殷敏敏
  • 14篇余永强
  • 5篇徐丽艳
  • 5篇钱银锋
  • 3篇刘斌
  • 2篇余长亮
  • 2篇张诚
  • 2篇周勇
  • 1篇王海宝
  • 1篇宫希军
  • 1篇吴礼明
  • 1篇潘志立
  • 1篇黄薇园
  • 1篇钱银峰
  • 1篇詹鹤琴
  • 1篇刘连城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安徽医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全国第七次外...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估心肌桥
第一部分 64层螺旋CT在不同心率情况下对冠状动脉测量准确性的评价—心脏体模模拟实验 研究背景与目的64层螺旋CT目前广泛用于冠状动脉成像,成为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手段。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受多种因...
殷敏敏
关键词:冠状动脉螺旋CT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影像诊断
文献传递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估心肌桥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运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描述壁冠状动脉在舒张期受压情况,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方法分析611例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病人,对心肌桥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在舒张期受压及其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壁冠状动脉舒张期受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并按心肌桥存在与否进行分组配对,比较有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无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果611例病人中173例发现心肌桥(28.3%)。左前降发生率最高(122/173)。舒张中期壁冠状动脉重度受压者心肌桥厚度与无或轻度受压心肌桥厚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6)。壁冠状动脉受压情况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842,P=0.002)。邻近心肌桥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7)。结论心肌桥厚度与壁冠状动脉舒张期受压程度及邻近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心肌桥可能是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殷敏敏余永强刘斌周勇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壁冠状动脉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结果25例侧脑室肿瘤中,星形细胞瘤9例,其中3例(3/9)位于侧脑室三角区,3例(3/9)位于侧脑室体部;脑膜瘤6例,其中4例(4/6)位于侧脑室三角区,6例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均匀强化;室管膜下瘤3例,2例位于侧脑室前角和室间孔区,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1例位于侧脑室前角,1例位于侧脑室体部;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室管膜瘤2例;转移瘤1例。结论侧脑室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
潘志立余永强钱银锋王海宝周勇殷敏敏宫希军
关键词:侧脑室肿瘤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在低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低级别胶质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1例低级别胶质瘤,分为Ⅱ级星形细胞瘤(AC,9例)、少突胶质细胞瘤(OD,5例)和少突星形细胞瘤(OA,7例)三组。测量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ADC、EDC值,并计算相应的rADC及rEDC值。对三组胶质瘤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D组肿瘤实质的ADC和rADC值分别为1.12和1.52,OA组分别为1.14和1.4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均低于AC组的1.93和2.38(P<0.01)。OD组肿瘤实质的EDC和rEDC值分别为0.33和0.70,OA组分别为0.32和0.71,两者间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AC组的0.15和0.34(P<0.01)。瘤周水肿的各参数在三组胶质瘤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在区分OD、OA与AC间具有一定的价值,但难以区分OD与OA。
钱银锋殷敏敏余永强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神经胶质瘤
大鼠C6脑胶质瘤超小型超顺磁氧化铁灌注成像与Gd-DTPA灌注成像对比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大鼠C6脑胶质瘤超小型超顺磁氧化铁(USPIO)PWI与Gd-DTPA PWI的异同点,观察USPIOPWI评价胶质瘤微血管水平血流灌注的可行性。方法对30只雄性SD大鼠接种C6胶质瘤,并随机分成2组:USPIOPWI组及Gd-DTPA PWI组,于接种后12天行常规MR及PWI扫描,之后行SE T1 W或FSE T2 W增强扫描。于肿瘤最大层面选取ROI,分别于肿瘤强化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区获取灌注曲线,计算ROI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SRRmax)、相对血流容积(rBV)及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rBV比值(QrBV)和SRRmax比值(QSRRmax),同时取肿瘤组织行HE及GFAP染色。结果 USPIO PWI组及Gd-DTPA PWI组肿瘤组织rBV和SRRmax值均明显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0.05)。USPIO PWI组肿瘤组织rBV和SRRmax均高于Gd-DTPA PWI组(P<0.05)。USPIO PWI组与Gd-DTPA PWI组的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QrBV和QSRRmax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Gd-DTPA PWI相比,USPIO PWI具有更加明显的灌注效应,有助于评估肿瘤微循环。
殷敏敏余永强黄薇园钱银锋
关键词:灌注成像钆喷酸葡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误诊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MR)表现,提高术前诊断,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其中17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DWI扫描并测量ADC值。结果 17例血管外皮瘤中16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脑内多发病灶,病灶边界清晰,14例病灶呈分叶或浅分叶状。MR平扫T1WI:8例呈混杂信号,3例呈稍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T2WI:10例呈混杂信号,4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高信号;FLAIR:病灶呈等或稍高信号。行DWI扫描6例病灶中5例实质部分呈低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16例呈不均质明显强化,8例可见明显坏死囊变,7例瘤体内可见出血信号,15例肿瘤体内或边缘可见散在小囊状或多发迂曲的流空血管影。14例肿瘤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水肿信号。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DWI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殷敏敏徐丽艳余永强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
少突胶质细胞瘤MRI表现及ADC值、rADC值与Ki-67增殖指数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2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与Ki-67增殖指数相关性,提高术前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资料,皆行常规MR扫描及功能扫描并测量相关ADC、rADC值;病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测量Ki-67表达情况,分析ADC、rADC值与Ki-67表达相关性。结果 2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中7例为Ⅱ级,13例为Ⅲ级。随着病理等级增加,肿瘤呈向脑叶深部及跨脑叶生长,平扫肿瘤实质信号更为混杂,坏死囊变出血更为明显,周围水肿及强化更为显著。少突胶质细胞瘤瘤体实质ADC值与Ki-67增殖指数呈负相关(r=-0.521,P=0.019),瘤体实质rADC值与Ki-67增殖指数亦呈负相关(r=-0.440,P=0.030)。结论少突胶质细胞瘤MRI表现及ADC值、rADC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生物学特征,间接评估其基因表达,可术前无创性评估肿瘤的病理分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殷敏敏徐丽艳詹鹤琴余永强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脑肿瘤少突胶质细胞瘤表观扩散系数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者脑内原发性淋巴瘤PCL的MRI表现,提高MRI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收集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9例PCL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 9例中8例位于小脑幕上,1例位于小脑幕下。颅内PCL MRI表现为以等及稍长T1信号,T2WI信号不高,呈等、低及稍高信号,2例内见明显长T1长T2信号囊变坏死,邻近脑实质及脑室轻度受压移位,9例肿块病灶周围均可见长T1长T2信号水肿带;增强扫描后肿块明显强化,呈"棉花团状"或"手握拳样"改变,9例均未见邻近颅骨受累。结论 MRI对颅内PCL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其与其他颅内肿瘤有着相似之处,确诊仍需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吴礼明徐丽艳殷敏敏余永强
关键词: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MR成像中的纳米颗粒对比剂
2007年
淋巴结转移对于癌症分期及预后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淋巴结成像及良恶性判断仅依赖于大小和形态改变,诊断正确率有限。纳米颗粒MR对比剂以其大小适中、性质独特,结合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很好地显示淋巴结、淋巴管,准确地进行性质判断。回顾了近年来淋巴结MR成像中纳米颗粒对比剂研究进展,旨在对淋巴结成像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殷敏敏余永强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淋巴成像对比剂
中重度急性胰腺炎CT肝脏密度改变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CT肝脏密度变化及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探讨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所致肝脏密度减低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CT的肝脏密度变化及相应CRP的水平变化。结果 65例患者中,62例肝脏密度不同程度减低,平均值为(35.91±15.47)HU;治疗后9例患者肝脏密度恢复正常,余53例肝实质密度不同程度升高。65例患者CRP在治疗前平均值为(184.2±63.43)mg/L,治疗后平均值为(49.97±15.06)mg/L。治疗前后肝脏密度改变及CRP测量值变化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肝脏密度值与CRP测量值相关系数r为-0.673(P<0.05),治疗后肝脏密度值与CRP测量值相关系数r为-0.658(P<0.05)。结论绝大多数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肝脏损害在CT上表现为短暂性的肝脏密度减低,其程度与CRP水平呈负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殷敏敏余长亮余永强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坏死性肝疾病C-反应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