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浩
- 作品数:216 被引量:1,738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现阶段中国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
- 1989年
- 伦理精神是深层意义上的伦理现象.民族是伦理的实体,伦理是民族的精神.伦理精神反映民族人际关系的设计、组织和调节方式;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伦理关系及社会成员在社会中伦理地位;体现人们社会生活的价值趋向以及人们处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性格特征.任何伦理精神都必须采取特定的民族形式,探讨现阶段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对从根本上把握民族伦理的国情,建设中国道德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情主义——民族伦理精神的传统形态探讨现阶段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首先必须对传统伦理精神进行考察和反思。
- 樊浩
- 关键词:民族形式民族伦理伦理政治主体性原则伦理关系
- 中国式道德教育的价值结构与运行原理被引量:6
- 1994年
- 当今的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着三大难题: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的冲突.西方价值观冲击面前的无力感;传统与现代冲击中的无用感;现实操作中的无位感,使中国道德教育陷入困境.于是,中国道德教育就面临三大课题:世界化;现代化;现实化.从系统论的角度考察,道德教育的这三大课题在理论上的要求就是要实现三个接轨:中国与世界接轨;传统与现代接轨;理论与现实接轨.实现这些接轨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它们之间的结合部或切入点.为此,就必须在中国道德传统中寻找根源动力与源头活水,并对此进行创造性的转化,确立起中国道德教育的价值结构与运行原理,寻找到现代道德教育的民族道路.
- 樊浩
-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精神社会生活功利主义中国式德性主义
- 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引量:6
- 1994年
- 本文从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沿革及其民族性内涵出发,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概括为十个方面,即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骂实宽厚;勇毅力行。传统迈德规范或德目有两种,一是伦理学家概括出来的,或者由统治者提倡的上升为理论的规范;二是那些虽未在理论上体现,但在世俗生活中得到广泛认同与奉行的习俗性规范。前者比后者更自觉,后者比前者更纯朴。传统德目是阶级性与民族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那些具有普遍的民族性内涵、体现时代精神的德目,便构成美德,它们在价值的意义上构成中华民族的“形”与“魂”,是现代中国迈德文明建设的极为重要的源头活水。
- 樊浩
-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统伦理道德道德智慧中国伦理道德规范体系
- 家-国伦理公正与“国家”文明形态
- 2024年
- 以家-国伦理公正探讨现代中华文明的“国-家”形态,必须进行方法与话语的辩证。在方法上,对于家庭与国家的文化本性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不能只将其当作一种政治关系,而是必须当作伦理关系,家庭与国家,不仅是政治实体,而且在理想性和现实性上应当是也必须是伦理性的实体。
- 樊浩
- 关键词:文化本性政治实体文明形态理想性伦理关系伦理性
- “新传统”的建构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辩证
- 2011年
- 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多元、多样、多变,使中国意识形态面临"非传统"与"新传统"的悖论。一方面,改革开放使传统又一次遭遇空前涤荡;另一方面人们日益渴望以传统重建社会生活的基本同一性,30年改革开放也正在形成某种"新传统"。制度意识与意识形态主张之间的不平衡,伦理与道德之间的不平衡,市场经济观念与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之间的不平衡,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与"一"、"变"与"不变"的基本特点和重要规律。社会意识是否可能有"形态"?如何才能有"形态"?是"多"与"变"的时代面临的严峻课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竞争",是"新传统"的合理建构必须澄明和辩证的三大难题。
- 樊浩刘桂楠
- 关键词:意识形态
- 伦理精神现代“建构”的文化战略被引量:2
- 2022年
- 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必须超越关于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难题的“治病”模式,超越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过度反思的批判模式,确立基于“发展”的“建构”文化战略,以发展看待伦理道德,以伦理道德看待发展。作为一种文化战略,“建构”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立体性体系:理论维度的伦理学理论体系和伦理实体体系的建构;实践维度的伦理观、伦理方式、伦理能力的建构;民族精神维度的“精神”素质、精神哲学理论和精神哲学形态的建构。现代中国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必须破解三大难题:“是中国”“有伦理”“成体系”。伦理实体体系建构的前沿课题是“国家”文明形态下家庭与国家两大伦理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转化创新;伦理观、伦理方式与伦理能力建构的要义是关于伦理的观念、建构伦理的方式和达到伦理的能力的现代化;“精神”建构包括“点石成精”的“精神”素质、伦理道德一体的精神哲学理论、“伦—理—道—德—得”一体贯通的精神哲学形态三大结构。理论建构、实践建构、精神建构,就是关于伦理道德发展的中国理论、中国话语和中国气派的建构,是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
- 樊浩
- 人文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学”?
- 2024年
- “人文经济”和“人文经济学”的精髓和正果是什么?关于经济的人文关切、人文内涵和人文对于经济的贡献率的理解,当然是一种重大觉悟,但不能止步于此,因为它只局限于对于人文经济的“经济学”的学科式的理解,其直接后果可能甚至必然将人文工具化,将人文当作经济发展的工具价值和经济学的人文装饰。人文经济和人文经济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理念和发展战略,无论人文科学家的欢欣鼓舞,还是经济学家的与时俱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显得捉襟见肘。
- 樊浩
- 关键词:人文关切人文经济经济学哲学理念工具化人文内涵
- 市场经济与现代中国伦理的转换点被引量:5
- 1994年
- 市场经济与现代中国伦理的转换点樊浩市场经济与伦理关系、道德生活的冲突,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必然要促使伦理关系、伦理原理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必须以一定的文化尤其是伦理文化为背景,经济生活受到伦理规律的制...
- 樊浩
- 关键词:中国伦理传统伦理道德精神伦理经济经济形态
- 孝道的文化之重被引量:7
- 2017年
- 在市场经济和现代性的裹挟下,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生命和生活也为经济和科技所绑架,而洞明生活意义和生命真谛、建构精神世界的能力日趋式微。关于孝道的理解便是如此。"孝"是"德",还是"道"?将"孝"仅仅理解为"德",严重消解了它的文明意义和智慧境界。在中国,孝承受着特殊的文化之重。在传统文明的顶层设计中,它承载着终极关怀的重托,是对生命永恒不朽的期许与承诺。在独生子女邂逅老龄化的现代,孝承受着"超载"的文化重负,由于血脉传承压过不朽期许,世俗自救替代彼岸超越,在寻找经济、社会、科技的世俗替代中孝道失需、失用、失能,最后面临失传的巨大风险。在未来文明中,孝道承担着伦理型文化传续的文化重任,它有待追问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孝道,文化将会怎样?独生子女邂逅老龄化"超载"下悄然兴起的"新家庭主义"也许为孝道的复兴提供契机。必须唤醒孝道,捍卫孝道。因为捍卫孝道,就是捍卫文化,捍卫文化安全。
- 樊浩
- 关键词:孝道终极关怀
- 伦理—经济冲动力的合理体系(下)
- 2006年
- 伦理冲动力对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方向是“义”,经济冲动力对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方向是“利”,“义利合一”就是在“作用方向”意义上“冲动力的合理体系”。伦理冲动力对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点是组织“合力”,经济冲动力对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点是个体“活力”,“活力”与“合力”的互动整合,就是“作用点”意义上“冲动力的合理体系”。平行四边形是“冲动力合理体系”的“力”学模型,从中可以演绎出伦理冲动力—经济冲动力辩证互动在结构、原理、体系三方面的“力”的法则和“力”的原理。
- 樊浩
- 关键词: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