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爱华
- 作品数:44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谈谈《聊斋》动物小说中的“义”
- 2002年
- 楚爱华
- 关键词:《聊斋》小说文学评论
- 《牡丹亭》大团圆结局新解被引量:1
- 2010年
- 中国古典戏曲的大团圆结局,因其种种缺点经常遭到人们的否定和批判。《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是汤显祖试图协调个体与社会这一永恒矛盾,建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尝试,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不能与才子佳人式小说一概而论。
- 马瑜楚爱华
- 关键词:牡丹亭汤显祖杜丽娘
- 对继续教育古典文学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 2006年
- 古典文学博大精深,如果教学方法陈旧古板,就会挫伤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运用引而不发、提示点拨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启发学员深入思考;与中学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员的业务水平。
- 楚爱华
- 关键词:继续教育古典文学问题情境高等师范院校
- 父权秩序的倾覆和持守--《醒世姻缘传》的女权主义批评
- 楚爱华
- 关键词:持守女权主义批评醒世姻缘传
- 明清小说家的妇女观及其文化心理被引量:4
- 2001年
- 明清小说家对女性的描写经历了丑化、美化、再丑化、再美化的否定之否定的变化。其中在它的前三个阶段 ,无论是丑化还是美化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固守父权。但各自又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对女性再美化阶段冲破了陈旧文明深厚的性别成见 ,表现了一种进步的妇女观。
- 楚爱华
- 关键词:妇女观文化心理
- 精神文明视野下古琴传播在影视剧中的得与失
- 近年来不少影视剧将古琴作为经典的文化元素糅合在作品中,在带给观众视听盛宴的同时,还推进叙事、创造意境等,在艺术域场提升了影视剧的审美品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琴清微淡远、合蓄蕴藉的文化气质容易生成艺术佳境,古琴意向的多义...
- 楚爱华于泓珊
- 关键词:古琴影视剧视听盛宴
- 试论《红楼梦》中贾府的建筑文化及其对家庭小说的影晌
- 《红楼梦》继承了家庭小说《金瓶梅》以房屋建筑拓展叙事时空的经验,不仅为家庭小说的叙事提供了充足的环境和空间,而且还做到了房屋建筑与小说叙事血肉相连,脉络贯通,容纳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此,将房屋建筑作为小说叙述空间正式定型...
- 楚爱华
- 关键词:《红楼梦》建筑文化家庭小说
- 从父子关系看贾宝玉叛逆形象在现代文学中的流变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尝试从父子关系着手,分别从伦理环境、理论武器和叛逆力度等三个方面对贾宝玉叛逆形象在现代文学中的发展流变进行探讨。从父厌子到子弃父,从内生的真情到外来的西方理论,从对旧家的拆解到对新家的重建等,贾宝玉等逆子们的身影愈发清晰,他们的叛逆也由稚嫩逐渐走向坚定和成熟,终于由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将封建父亲之家烧成历史的废墟。他们叛逆的文化血脉,体现着人类自我拯救的意志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品格,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 楚爱华
- 关键词:逆子现代文学
- 文人身份的认同与凸显:琴人形象在明清琴乐小说中的新变
- 2013年
- 琴人形象在明清琴乐小说中发生了诸多新变,其文人身份得到认同与凸显:琴人由超现实人物大量转为现实中人,在精神域场展现了文人气质和文人品格,神秘性逐渐隐退;琴人形象塑造出现意境化倾向;古琴作为雅化和衬托琴人品格的人文环境备受关注,是文人沟通天地的精神载体和文人身份的表征,"琴挑"也成为男性文人追求情爱的惯性模式。以上新变,是多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刘冬蕊楚爱华
- 关键词:明清小说古琴
-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影——品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于无处写”被引量:3
- 2014年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节选了《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一共涉及三个人物形象:父亲陈太丘、儿子陈元方和“无信”客。人教实验版《中学教材全解》主题归纳为:“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年纪小小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 楚爱华刘晓春
- 关键词:《陈太丘与友期》品读《世说新语》中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