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儿童
  • 11篇川崎
  • 11篇川崎病
  • 6篇小儿
  • 4篇动脉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病变
  • 3篇电图
  • 3篇动脉病变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血管
  • 3篇患儿
  • 3篇冠状动脉病
  • 3篇冠状动脉病变
  • 2篇心房

机构

  • 2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28篇梁翊常
  • 7篇冀石梅
  • 6篇刘颖
  • 3篇袁越
  • 2篇李国敏
  • 2篇王乃坤
  • 2篇王德
  • 2篇柴晓敏
  • 2篇李棠
  • 1篇何晓琥
  • 1篇张新春
  • 1篇马桂琴
  • 1篇滕庆
  • 1篇金兰中
  • 1篇何乐健
  • 1篇吴光驰
  • 1篇吴明昌
  • 1篇王晓慧
  • 1篇刘为民
  • 1篇刘予

传媒

  • 5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北京医学
  • 4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实用儿科杂志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4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创性检查识别右房异位房性心动过速
2003年
冀石梅刘颖梁翊常
关键词:无创性检查EAT儿童心房率心肌病
小儿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附6例报告)
1980年
本文报告小儿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例,均系男孩。年龄3~8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已8年。主要临床表现有乏力、头晕及持续性心动过缓。X线检查仅1例心影中度增大。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结性心律5例;窦房传导阻滞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房扑动及颤动1例。4例经阿托品试验为阳性。4例疑为病毒性心肌炎。2例病因不明,其中1例于胎儿期即有心动过缓,3岁时心电图示结性心律,心房扑动及颤动。文中介绍了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问题。
梁翊常吴明昌杨丽华
关键词:逸搏心室纤颤阿托品试验窦房阻滞窦房结功能小儿
先天性心脏阻滞与结缔组织病
1989年
先天性心脏阻滞不常见,约为活产新生儿的1/20,000。其中30%合并心血管畸形,70%为单一病变。本病患儿的母亲常有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占1/3。1954年Mecuistin首次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娩的新生儿有红斑狼疮症状,此后有不少类似报道。Hardy等,总结新生儿红斑狼疮54例,其中31例有心脏阻滞。新生儿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常于生后2~3月消退,而心脏阻滞则多为永久性损伤。结缔组织的患者的后代易患先天性心脏阻滞的机理尚不明确。
梁翊常
关键词:新生儿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心血管畸形活产自身抗体脑缺氧
儿童及青少年血压运动负荷试验的意义及正常值
1991年
对于儿童青少年将来发生高血压的预测曾用过不同的激发试验,而运动负荷试验是其中之一。运动与血压的关系早在1937年就由Adam及Smirk发现,但科学地研究血压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则仅在近20年报道有所增多,有关儿童的报道很少且国内未见报告。因此,我们对236名6—19岁健康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了血压运动负荷试验,根据运动后血压最高值,订出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诊断标准,运动试验阳性者作为有高血压倾向者。
王惠玲金梅王磊苏小红李竞於长华王乃坤梁翊常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被引量:36
1992年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血管炎,由于本病可有严重的心血管病变而受到重视.近年来发病者增多,北京儿童医院1990年住院的病人中,川崎病67例,急性风湿热27例;
梁翊常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79
1994年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梁翊常川崎病(KD)是一种急性血管炎。婴幼儿发病多。其特征为发热、粘膜炎、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和肢端改变。本病心血管受累最著,早期包括全心炎,冠状动脉炎及动脉瘤,后期表现为心肌梗塞及缺血性心脏病。1967年日本川崎医师首次报道本病,称...
梁翊常
关键词:川崎病婴幼儿
儿童血压发育规律的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为研究儿童血压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6、9、12岁3个年龄组的健康儿童1164名进行了连续8年的血压纵向研究,总复查率为89.4%。初查与后7年复查血压相关系数,收缩压(除1989年外)为0.470~0.623,舒张压为0.293~0.451。初查血压高百分位者(P81~99)第8年时仍保持原相应百分位者占32.1%,表明儿童血压存在轨迹现象。连续2年及3年高血压发生率为3.8%和1.4%,复查血压上升组的体重、身高、皮脂厚度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下降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血压与体重关系明显。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的儿童血压高于阴性组,提示体重及遗传因素为影响儿童血压变异的重要因素。
梁翊常吴光驰吴光驰郭素怡韩玲郭素怡柴晓敏
关键词:血压儿童发育规律
川崎病患儿血浆抗心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集物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1
2002年
冀石梅梁翊常滕庆何晓琥
关键词:川崎病儿童抗心磷脂抗体冠状动脉病变
食管心房调搏对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被引量:8
1994年
3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儿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诊断为房室结折返13例。快慢径有效不应期分别为337±59.46ms和278±71.24ms(P<0.05);传导时间分别为220±50ms和308±58.09ms(P<0.05)。旁室旁道折返19例,其中6例为隐性,旁道前向有效不应期200~320ms,与年龄呈正相关,但无显著性。自律性房住心动过速2例。儿童SVT以房室折返为主,测定PV1-PE时距及RPE间期有助于鉴别折返性室上速的类型及旁道位置。房室结折返PV1-PE时距近于零,房室折返为34.29±8.5ms.左侧旁道为正值,右侧为负值。但PV1有时辨认不满意,有局限性。房室结折返RPE间期<70ms.而旁路折返则>70ms。
梁翊常王德王坤
关键词:食管心房调搏心动过速儿童
儿童特发性长Q-T综合征11例报告
1999年
自50年代首先报道了特发性Q-T延长综合征(LQTS)之后,国内外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有了许多报道。进入90年代,有关诊断又有了新的评分标准,并在发病机制的基因学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已转化和应用于临床研究。现将我院1981年~1997年11例LQTS住院病儿的诊断、心电图、治疗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刘颖王兰菊王芳韵梁翊常
关键词:儿童LQTS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