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真惠 作品数:43 被引量:119 H指数:6 供职机构: 西安外国语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学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更多>>
史诗《玛纳斯》的域外翻译传播 被引量:2 2012年 作为"活形态"史诗,《玛纳斯》属于口头文学范畴。不同于书面文学,口头文学传播涉及两种方式:口头传播与文本传播。口头传播一般局限于一个地区、一群人中间,传播范围有限,因而文本传播成为口头文学流播范围得以扩大化的重要途径。论文探讨史诗《玛纳斯》口头传播局限性以及文本传播成因,从搜集记录、翻译出版等方面梳理、概述了《玛纳斯》史诗在域外的翻译传播过程,认为对于《玛纳斯》史诗来说,如果缺少翻译传播这种文本方式,史诗将很难形成跨民族、跨地区、跨国界的传播态势,这对于《玛纳斯》史诗的"世界化"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和缺憾。 梁真惠 陈卫国关键词:《玛纳斯》 采录 翻译 图式在语篇连贯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004年 以往研究语篇连贯多从语言因素的角度出发,文章以Brown和Yule对图式(schema)的阐释为基础,探讨了语言外因素,如世界知识和先前经验在语义连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图式理论对语言教学的现实意义。 梁真惠关键词:背景知识 语义连贯 语篇理解 “影像文化志”视野下“活态”史诗口头表演特征的翻译——以《玛纳斯》史诗英译为例 被引量:2 2021年 "活态"史诗是表演的史诗,具有很强的口头表演特征,这一特征在"文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丢失,成为该类史诗在记录、转写以及翻译中的一大缺憾。影像文化志将影像作品视为对民众日常生活的一种翻译"文本",是对原生态文化的视觉化立体呈现,为翻译"活态"史诗口头表演特征提供了理论方法。本文以我国三大"活态"史诗之一的《玛纳斯》为例,探讨"活态"史诗的口头表演特征以及在翻译中的缺失,认为在文字译本之外提供原生态表演的真实影像文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口头表演特征的缺失,实现"活态"史诗在他者文化中的立体呈现。 陈卫国 梁真惠关键词:《玛纳斯》 The Significance of Understanding Western Culture to Translation 2012年 Culture,which takes language as its carrier,has a close tie with translation,which,generally speaking,is the transfer of a text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Therefore,a qualified translator is required not only to be bilingually competent,but a biculturally compe tent.Western culture is deeply rooted in Western philosophy and religion.In order to achieve a translation of high quality,a translator must learn about Western tradition of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陈卫国 梁真惠 杨玲关键词:WESTERN CULTURE ORIGIN TRANSLATION 动物词“兔”的汉英国俗语义探析 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从历史典故、神话、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角度探讨了兔子这种动物在中英传统文化中的国俗语义,揭示了兔子在汉英文化中所具有的丰富联想意义,从而说明同一种动物在不同文化中所具有的国俗意义与其背后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梁真惠 陈卫国关键词:兔子 国俗语义 传统文化 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以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为例 被引量:6 2010年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传教士东来而引发的中西文化冲撞和交流,仅仅在中国少数文人学子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却没有对中国社会造成大的冲击。然而由传教士译介到欧洲的中国儒家哲学却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督教文化受到冲击,圣经的权威遭到质疑。本文以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为代表的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与中国文化的接触入手探讨了中国儒家思想的译介对于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从而说明欧洲文明源头中固有的人文精神和"理性"尊崇是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根本来源,但同时也受到由传教士译介到欧洲的中国儒家学说的重要影响。 梁真惠关键词:翻译 儒学 启蒙运动 动物词“猪”的中英国俗语义探析 2008年 本文从历史典故、神话、民俗、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角度探讨了猪这种动物在中英传统文化中的国俗语义,揭示了猪在两种文化中所具有的丰富寓意,从而说明同一种动物在不同文化中所具有的国俗意义与其背后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梁真惠 陈卫国关键词:国俗语义 传统文化 威廉·拉德洛夫的《玛纳斯》德译本评析 被引量:1 2018年 徳裔俄国学者威廉·拉德洛夫是世界上第一个翻译出版《玛纳斯》的学者,他的德译本为《玛纳斯》史诗从柯尔克孜民族内部走向外部世界打开了第一扇窗,并催生了改变"荷马问题"研究路向的重要理论——"口头程式"理论,在世界民俗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学者对这个重要德译本进行过研究。本文从文体特征、翻译策略、粗俗词汇的处理、误译现象等方面对拉德洛夫德译文进行评析,以呈现这个最早的《玛纳斯》译本的具体面貌。 朱琳 梁真惠关键词:柯尔克孜 《玛纳斯》 媒介融合语境下影视学中副文本研究新趋势 被引量:3 2022年 媒介融合语境下,文本与副文本间的链接由隐喻转变为实际操作,副文本的流播摆脱了时空及载体限制,草根媒介成为重要的副文本源头。以此为背景分析得出,边缘之于中心的变革力量这一底层逻辑、不同媒介载体间文本的互文关系及中介与操纵的研究视角是“媒介融合”概念与副文本研究相互嵌构的前提。同时,通过梳理媒介融合语境下国际副文本研究的演进趋势发现影视学领域将成为未来研究之重镇。媒介融合语境重塑了影视学领域中跨媒介叙事及接受研究视角的副文本研究。 刘冰琳 梁真惠关键词:副文本 媒介融合 跨媒介叙事 “活态”史诗《玛纳斯》的翻译与传播 被引量:9 2018年 论文是对柯尔克孜民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翻译传播的系统梳理和整体研究。从跨文化传播入手,对《玛纳斯》国内外的翻译状况进行爬梳整理,勾勒出该史诗在我国及西方主要国家翻译传播的认知地图。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评析,归纳出三个"点":文本类型与翻译方式多元复杂性的特点、完整性与时效性的难点以及译本中史诗综合性特征丢失的缺点。结语部分指出民族志诗学、深度描写理论、影像文化志等跨学科理论方法为翻译"活态"史诗综合特征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梁真惠 陈卫国关键词:《玛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