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文涛

作品数:18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5篇肿瘤
  • 4篇调节性
  • 4篇调节性T细胞
  • 4篇亚群
  • 4篇节性
  • 4篇干细胞
  • 3篇单链
  • 3篇单链抗体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杀伤
  • 3篇双特异性
  • 3篇双特异性单链...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胃癌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颈动脉

机构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8篇梁文涛
  • 10篇徐迎新
  • 9篇梁凯
  • 4篇李力
  • 4篇李荣
  • 4篇刘巨超
  • 4篇李则学
  • 3篇钟苑
  • 3篇张兰
  • 3篇刘洪一
  • 3篇叶平
  • 3篇赵云山
  • 3篇杜瑞雪
  • 2篇颜光涛
  • 2篇周国艮
  • 2篇丁毅
  • 2篇张勇
  • 2篇王嵘
  • 2篇孙慧伟
  • 2篇邓子辉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11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胃癌患者(n=25)及正常健康者(n=25)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CD4^+CD25^+FOXP3^+Treg/PBL为(1.229±0.656)%,胃癌组CD4^+CD25^+FOXP3^+Treg/PBL为(1.993±0,830)%。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水平升高,可因其免疫负调作用而导致免疫抑制。
乔治李荣陈凛彭正周国艮梁文涛徐飞钟苑徐迎新
关键词:胃癌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术
结肠癌肺转移小鼠高调节性T细胞浸润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2018年
本研究旨在建立小鼠结肠癌肺转移高调节性T细胞(Tregs)浸润模型,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构建:经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结肠癌高转移细胞株(C126),建立结肠癌肺转移模型。2.病理组织学检测:用Bouins液对小鼠肺组织进行固定、染色,对肺转移灶结节进行分级及计数。
王垒梁文涛梁文涛梁凯徐迎新
关键词:BALB/C小鼠调节性T细胞T细胞浸润肺转移灶
胶原包埋人胃癌微小癌巢体外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胶原包埋人胃癌微小癌巢体外模型。方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以胶原为支架材料,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胶原包埋人胃癌微小癌巢体外模型。倒置显微镜观察模型中肿瘤细胞的生长状态;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曲线;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并与平面培养模型、胶原铺板培养模型比较。结果胶原包埋人胃癌微小癌巢体外模型中,肿瘤细胞呈立体生长,彼此聚集成球状;能够较长时间维持细胞活性,第7天平面培养模型、胶原铺板培养模型和胶原包埋人胃癌微小癌巢体外模型A496值分别为0.608、0.584和0.728,胶原包埋人胃癌微小癌巢体外模型与其他模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切片可见基质中较多微小癌巢形成。结论胶原包埋人胃癌微小癌巢体外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体内肿瘤生长状态,可用于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活性细胞的体外筛选。
孙培鸣徐迎新赵云山刘巨超周国艮梁文涛
关键词:胃癌胶原肿瘤模型
外周血Tcm和Treg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央型记忆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s,Tcm)和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28例未治胰腺癌患者作为胰腺癌组,另选取同期4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均采集外周血5 ml,分离单个核细胞,以荧光标记的抗CD3、CD4、CD8、CD45RO、CD62L、CD25、FOXP3抗体染色,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m及Treg表达率。并进一步分析胰腺癌组Tcm和Treg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Tcm及Treg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9.38±5.42)%vs(12.22±3.21)%,t=8.60,P=0.00;(2.34±0.89)%vs(0.17±0.03)%,t=16.87,P=0.00]。胰腺癌组Tcm及Treg表达率均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Tcm表达率还与患者年龄相关(χ2=28.00,P=0.00)。结论未治胰腺癌患者外周血Tcm和Treg高表达,提示存在一定程度的抗肿瘤预存免疫记忆,但呈现为免疫抑制状态;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郑丽娜李则学张兰梁凯梁文涛刘海亮
关键词:胰腺肿瘤T淋巴细胞亚群
移植肝细胞与胶原水凝胶单元皮下创建工程化肝组织
2015年
背景:胶原水凝胶可为肝细胞生长和组织重建提供良好的基质支持,并且以胶原为基质构建的工程化组织易于合并生长,形成融合组织。目的:尝试将肝细胞/胶原水凝胶复合物打散成小块肝单元,堆积在皮下腔中,提高工程化肝组织厚度。方法:将新鲜分离的大鼠肝细胞与胶原水凝胶复合,构建肝细胞/胶原水凝胶复合物,待固化后将其打散成小块肝单元,以未打散的肝细胞/胶原水凝胶复合物作为对照。取6只SD大鼠,其中3只切除2/3肝脏,诱导肝再生,于双侧腹股沟皮下腔中分别植入打散与未打散的肝细胞/胶原水凝胶复合物;另3只于双侧腹股沟皮下腔中分别植入打散与未打散的肝细胞/胶原水凝胶复合物。植入后7 d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印度墨水灌注等方法对工程化肝组织形成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两组移植物均在皮下腔中形成了血管工程化肝组织,但小块肝单元相互融合,形成了大块血管工程化肝组织,肝组织厚度可达4 mm;整块植入的肝移植物只形成小块肝组织,其厚度只有几层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血管工程化肝组织中的肝细胞具有天然肝细胞的特征及功能。肝部分切除实验表明,工程化肝组织具有对肝部分切除再生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结果表明将肝细胞/胶原水凝胶移植物打散成小块单元,堆积在皮下腔中,可提高工程化肝组织的厚度。
李则学张兰梁文涛梁凯卫博
关键词:肝细胞胶原水凝胶生物材料肝组织工程
冻存复苏制备同体来源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2016年
目的观察冻存复苏对淋巴细胞增殖及杀伤活性的影响,并探索小鼠同体CTL的制备。方法 5.0×106个/m L脾源性单个核细胞经CELLBANKER2小鼠淋巴细胞冻存液缓慢冻存,6 d后再采用39℃水浴快速复苏;分别取新鲜淋巴细胞和冻存复苏后(CP)淋巴细胞经体外100 ng/m L CD3ε单克隆抗体(m Ab)、10 ng/m 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2(rm IL-2)刺激扩增7 d分别获取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CP-CIK;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别于同系异体来源和冻存复苏后自体来源的脾源性单个核细胞混合培养制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台盼蓝拒染法分别计数活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及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ELISA检测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含量、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分析细胞毒活性。结果淋巴细胞经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为78%,冻存前、复苏后CD3+T淋巴细胞及Treg比例无统计学差异;CP-CIK与新鲜CIK在细胞扩增、Treg比例、上清中IFN-γ水平以及细胞毒活性均无明显差异;同体CTL和异体CTL在细胞扩增、Treg比例、上清中IFN-γ水平以及细胞毒活性方面也无显著差异。结论淋巴细胞的冻存复苏有助于获取与传统CTL同等增殖活性及杀伤活性的同体来源的CTL。
王垒彭娜胡晓燕梁文涛梁凯彭贵主
关键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冻存复苏调节性T细胞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的CIK细胞对结肠癌的体内杀伤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体内杀伤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Wlll6细胞种植裸鼠后,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CIK细胞及CIK细胞+双特异性抗体,每周治疗1次,共4周,取出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出各组的抑瘤率。结果在体内,CIK组和CIK+双抗组均可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29.70%和65.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组和CIK+双抗组的瘤体积、瘤重、抑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本身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加入抗CD3抗癌胚抗原(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后抑瘤作用明显增强。
刘洪一李荣刘巨超李力梁文涛徐迎新
关键词:结肠癌CIK细胞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氯甲基苯甲酰氨荧光染料用于羊骨髓基质干细胞标记和心肌内示踪动物实验
2017年
目的探讨氯甲基苯甲酰氨荧光染料(CM-Di I)标记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进行心肌内移植示踪的可行性。方法羊BMSCs经CM-Di I标记后(D-BMSCs),体外传代培养观察荧光变化;D-BMSCs细胞悬液经心肌内直接注射于心梗区和梗死移行区,观察示踪有效性。结果 CM-Di I可高效标记羊BMSCs。D-BMSCs在荧光显微镜下呈橙红色。体外培养证实D-BMSCs保持骨髓基质干细胞特异细胞形态,并在传2代后仍保持较强荧光。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D-BMSCs与BMSCs增殖能力没有差异;三系分化证实D-BMSCs与BMSCs分化潜能相当。心肌内植入1周,D-BMSCs在荧光显微镜下发红色荧光,清晰显示其在心脏中的位置和细胞形态。结论 CM-Di I可用于羊BMSCs标记和心肌内移植示踪。
赵云山王嵘丁毅梁文涛张勇梁凯
小鼠肝癌H22细胞中不同干性亚群的分选与鉴定
2012年
目的利用干细胞中乙醛脱氢酶(ALDH)高表达的特性分选并鉴定肿瘤细胞中存在的ALDHhigh、ALDHlow及ALDHneg细胞亚群。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癌H22、人胃癌BGC-823、结肠癌LS-174T、肝癌SMMC-7721细胞及胰腺癌SW-1990和Panc-1细胞系中ALDH+细胞的表达;在确定ALDH阳性表达的细胞中,以ALDH表达的高低差异,将细胞分选并定义为ALDHhigh、ALDHlow、ALDHneg细胞亚群;对分选出的3种细胞亚群进行CD133/CD44表型及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1)在小鼠肝癌H22细胞、人结肠癌LS-174T细胞、胰腺癌SW-1990细胞和Panc-1细胞中存在着ALDH阳性表达,而在人胃癌BGC-823细胞和肝癌SMMC-7721细胞中未见ALDH表达;(2)在小鼠肝癌H22细胞中能明确分选出存在荧光差异的3群细胞即ALDHhigh、ALDHlow和ALDHneg细胞亚群;(3)H22的ALDHhigh、ALDHlow、ALDHneg3个亚群中CD133/CD44表达存在差异,其表达比例依次减少;(4)H22细胞中ALDHhigh亚群主要处于G0/G1期,ALDHlow亚群处于S期,而ALDHneg亚群处于G2/M期。结论在肿瘤细胞中存在着介乎于肿瘤干细胞与终末肿瘤细胞之间的特异性亚群,该亚群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丁毅梁文涛胡鑫梁凯孙慧伟徐迎新
关键词:乙醛脱氢酶肿瘤干细胞流式细胞术细胞表型
双特异性单抗对胃肠癌的体内杀伤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抗CD3抗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CIK细胞在体内杀伤胃肠癌的作用。方法分别将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和人结肠中分化腺癌SW1116细胞种植裸鼠后,建立裸鼠胃癌及肠癌模型,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CIK细胞及CIK细胞+双特异性单抗,每3天治疗1次,共6次,取出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出各组的抑瘤率。结果在体内,CIK组和CIK+双抗组均可抑制肿瘤生长,对胃癌的抑瘤率分别为29.90%和44.33%。对结肠癌的抑瘤率分别为14.93%和38.81%。CIK+双抗组:胃癌及结肠癌的瘤体积、瘤重明显小于CIK组。结论 CIK细胞本身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加入抗CD3抗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后抑瘤作用明显增强。
刘洪一李荣刘巨超李力梁文涛钟苑徐迎新
关键词:胃肠癌CIK细胞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