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洋中脊
  • 3篇热液硫化物
  • 3篇硫化物
  • 2篇大西洋中脊
  • 2篇热液
  • 2篇海底
  • 1篇地球构造
  • 1篇地形
  • 1篇动力演化
  • 1篇数字地形
  • 1篇统计分类
  • 1篇资源量
  • 1篇现代海底
  • 1篇景区
  • 1篇勘探
  • 1篇勘探靶区
  • 1篇块状硫化物
  • 1篇矿床
  • 1篇矿床模型
  • 1篇矿点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国家深海基地...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梁娟娟
  • 4篇朱志伟
  • 3篇叶俊
  • 2篇杜德文
  • 2篇杨耀民
  • 1篇邵明娟
  • 1篇王春娟
  • 1篇李兵
  • 1篇张海桃
  • 1篇杨刚
  • 1篇闫仕娟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矿物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第六届全国成...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模型的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前景区预测
2013年
地质动力区划的概念是由俄罗斯H.M.佩图霍夫教授和H.M.巴杜金娜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地球动力学和板块构造学说。地球构造运动及其动力演化过程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生、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地质环境的变迁,因此从地球动力学角度分析、研究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极其重要(张宏伟等,
梁娟娟杨耀民杜德文朱志伟邵明娟叶俊
关键词:板块构造学说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动力演化地球构造海底构造
基于GIS的大西洋中脊数字地形特征分析及硫化物矿点初步关联
梁娟娟
文献传递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模型的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前景区预测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研究已知多金属硫化物区的海底构造变形模式和应力分布关系,提出:(1)在剪应力为0的区域,易产出活动的热液硫化物矿床;(2)在剪应力小于0的构造张力区域,可能赋存不活动热液硫化物矿床;(3)在剪应力大于0...
梁娟娟杨耀民杜德文朱志伟邵明娟叶俊
关键词:洋中脊硫化物
文献传递
大西洋中脊13°~14°S热液沉积区地形统计分类及勘探靶区初选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ArcGIS平台提取水深、坡度、粗糙度等地形特征,采用全覆盖多波来声纳测深数据,将南大西洋中脊研究区划分为4 267个统计单元,提取单元内地形特征的统计参数: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经过统计筛选,最终选取水深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坡度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共8个变量参与地形分类;利用K-均值方法进行非监督分类,将4 267个统计单元划分为5类地形,其中1 300个统计单元为裂谷,671个为裂谷壁,150个为内角高地斜坡,1 052个为高粗糙度的高地,1 093个为低粗糙度的次高地。将地形类型与地质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关联,计算各类地形100网格见矿率系数,得到"内角高地斜坡"为热液硫化物发育的大概率地形类型,建议作为后继调查的重点勘探靶区。
梁娟娟杨耀民朱志伟杜德文王春娟叶俊闫仕娟杨刚
关键词:大西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勘探靶区
全球现代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资源量估计被引量:5
2014年
随着世界发展对各种资源需求量的增大,海底资源究竟有多少也已成为全球各界探索的热点问题。现代海底块状硫化物(SMS)作为当今重要的潜在海底金属矿产资源,已在全球各个海域被广泛勘探和调查研究。在国际海底管理局建立的全球海底热液活动数据库基础上,利用美国地质调查所海底矿产评价"三部法",即:(1)将洋中脊、海底火山弧、弧后扩张中心圈定为全球SMS矿床远景区;(2)选定验证SMS矿床适用的矿床吨位、品位模型;(3)根据质通量、热通量、热液柱以及控制区数据估计全球热液喷口区数量与SMS矿床数量,对现代海底SMS矿床的资源量进行初步估计。结果显示:全球现代SMS矿床约为1 000个,所含资源量约为6×108 t,其中铜、锌、铅金属量为3×107 t,与陆地新生代以来的火山块状硫化物(VMS)矿床1.9×107 t相近。
张海桃杨耀民梁娟娟朱志伟李兵叶俊
关键词:矿床模型资源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