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瑟章
-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阿司匹林抵抗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雄性8周龄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正常组(n=48)。糖尿病组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溶于0.l mmol/L、p H 4.5的柠檬酸缓冲液)来诱发糖尿病模型,正常组大鼠注射相同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血糖大于16.8 mmol/L且同时具备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的糖尿病症状的大鼠认为糖尿病造模成功。糖尿病和正常大鼠分别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糖尿病阿司匹林组(DM-ASA)、糖尿病辛伐他汀组(DM-SIM)、糖尿病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组(DM-ASA+SIM)和正常对照组(NC)、正常阿司匹林组(NC-ASA)、正常辛伐他汀组(NC-SIM)、正常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组(NC-ASA+SIM)(n=12)。阿司匹林组、辛伐他汀组及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组分别给予10 mg/kg阿司匹林、2 mg/kg辛伐他汀、10 mg/kg阿司匹林加2 mg/kg辛伐他汀溶于PBS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PBS灌胃。连续灌胃8周后,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活化指标,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脂联素(APN)、血栓素B2(TXB2)水平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进行大鼠胸主动脉离体血管张力实验评价内皮功能;检测大鼠胸主动脉血红素氧合酶-1(HO-1)、血红素氧合酶-2(HO-2)、内皮型NO合酶(e NOS)、磷酸化-内皮型NO合酶(p-e NOS)、抗凋亡蛋白(Bcl-2)、环加氧酶-2(COX-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其血小板活化及聚集值增高,且模型组呈现阿司匹林的反应性减低现象(P<0.05);在糖尿病大鼠,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较单用阿司匹林组显著降低血小板活化及聚集值(P<0.05),其通过上调HO-1、e NOS、p-e NOS、Bcl-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升高血清APN水平,下调COX-2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改善内皮功能,调节TXA2/PGI2水平、增加NO水平,发�
- 郝卫军柯瑟章刘霖李建华罗晓星孙玉发曹剑范利
- 关键词:辛伐他汀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3年
- 依达拉奉是比较强的抗氧化剂,多项实验证明,其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的肢体障碍功能恢复,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且安全性良好。奥扎格雷钠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血栓素A2(TXA2)抑制剂,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本文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 柯瑟章方勇强
- 关键词: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
- 老年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现患率和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调查老年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现患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入选在解放军总医院高干病房住院的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547例,均口服阿司匹林(100mg)≥2个月,采用光比浊法检测其血小板功能,依据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为AR组41例、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219例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287例,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液检查情况。结果 AR现患率为7.5%;与AS组比较,AR组和ASR组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C和LDL-C水平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OR=2.911,P=0.000)、hs-CRP(OR=5.946,P=0.000)、NT-proBNP(OR=1.012,P=0.000)、Hcy(OR=1.704,P=0.000)水平与AR检出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AR现患率稍高,高水平的LDL-C、hs-CRP、NTproBNP、Hcy是发生AR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预防和干预。
- 柯瑟章邹晓孙玉发郝卫军高凌根曹剑范利
-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小板聚集高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质
- 他汀类药物对80岁以上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对80岁以上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于我院住院并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8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辛伐他汀32例、氟伐他汀26例、阿托伐他汀55例、瑞舒伐他汀33例,了解其所用剂量,于第1、4、12、24周复查血脂和肝肾功能。结果患者治疗前、后TC、LDLC、HDL-C、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ALT、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1周,共4例患者出现ALT升高≥参考值上限3倍,其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出现ALT升高的患者最多。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与治疗24周的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80岁以上患者应用标准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早期监测肝功能。
- 谢玉华柯瑟章林娟黄玉章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老年人肝功能试验
- 1997~2006年漳州市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调查分析
- 2007年
- 目的分析近10年我院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了解老年病人疾病谱变化,为防治工作及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7~2006年10年来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疾病资料,分析全部病例的疾病构成。结果近10午病例显示排名前10位疾病43981例次,占住院患者总数的91.33%。其中肿瘤、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这前4位疾病占老年住院患者的69.41%。结论肿瘤、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是医疗防治工作和卫生资源配置的重点。
- 柯瑟章郭浩溶
- 关键词:老年人疾病构成慢性疾病肿瘤
- 肥胖型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肥胖型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特点。方法评价95例诊断为肥胖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年龄、性别、睡眠打鼾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动脉血压。使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记录睡眠过程中的多次生理事件,评价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SaO_2),使用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评估哮喘控制情况。结果肥胖型支气管哮喘患者48.4%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型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组与单纯哮喘组对比,肺通气功能更差、哮喘控制率更低。结论肥胖型支气管哮喘患者易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导致哮喘不易控制。
- 蔡志明刘建南陈理达柯瑟章
- 关键词:肥胖支气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现患率和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调查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患率和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北京市万寿路社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192例,口服阿司匹林75~100mg治疗〉1个月。根据光比浊法检测结果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14例,阿司匹林半抵抗组82例,阿司匹林敏感组96例。光比浊法检测0.5mmol/L花生四烯酸和10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特征。结果与阿司匹林敏感组比较,阿司匹林抵抗组TG、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糖尿病及调脂药物比例显著升高,而HDL-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比例显著降低(P〈0.05,P〈0.01);阿司匹林半抵抗组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糖尿病比例显著升高,而ACEI/ARB比例显著降低(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OR=3.748,95%CI:2.062~6.813,P=0.000);ACEI/ARB(OR=0.091,95%CI:0.010~0.863,P=0.037)和硝酸酯类(OR=0.126,95%CI:0.016~0.976,P=0.047)是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增加。
- 李雪柯瑟章陈德友邹晓高凌根刘霖曹剑范利
- 关键词:阿司匹林花生四烯酸类高半胱氨酸
- 高龄老年餐后低血压的临床特点及二甲双胍治疗的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的高龄老年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对比高龄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组患者的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效果。结果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早餐和中餐的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P<0.05);3组晚餐餐后低血压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患者组内的早餐和中餐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晚餐(P<0.05),正常组患者三餐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高龄老年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由治疗前的(145±6)mm Hg降为(137±5)mm Hg,舒张压由(93±5)mm Hg降为(88±4)mm Hg,早餐和中餐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明显降低,分别为21.5%和20.0%;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由治疗前的(7.03±0.53)mmol·L-1降为(6.13±0.42)mmol·L-1,餐后2h血糖(2h PG)由(9.75±2.36)mmol·L-1降为(7.11±2.02)mmol·L-1,早餐和中餐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明显降低,分别为20.7%和22.4%。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高龄老年患者与正常高龄老年患者相比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更高,经过二甲双胍的治疗血压和血糖得到控制,且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明显降低。
- 林娟柯瑟章黄玉章
- 关键词:高龄老年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餐后低血压二甲双胍
- 阿托伐他汀预防冠脉CTA检查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预防对比剂肾病中的作用。方法将92例单纯行冠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40mg/d,n=46)和小剂量组(10mg/d,n=46),分别于冠脉CTA检查前2~3天开始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40mg及10mg。所有患者分别于冠脉CTA检查前1天、检查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测定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留尿标本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并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①小剂量组:与检查前相比,检查后第1、3天Scr、mALB均有显著升高(P<0.01),Ccr显著降低(P<0.01);检查后第7天Scr、Ccr、mALB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②大剂量组:与检查前比较,检查后第1、3天Scr、mALB均升高(P<0.05),Ccr降低(P<0.05),检查后第7天Scr、Ccr、mALB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③与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检查后第1、3天Scr、mALB显著降低(P<0.01),Ccr显著升高(P<0.01);检查后第7天mALB、Scr、Cc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检查前后BUN均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使用较大剂量(40mg)的阿托伐他汀可能有助于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 林娟洪鹭蓉邱艳谢玉华方勇强柯瑟章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对比剂肾病冠脉CTA
- 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晨尿蛋白/尿肌酐(UP/Cr)比值和24h尿蛋白定量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住院103例患者晨尿及24h尿,按24h尿蛋白0.50g界点分为非临床蛋白尿组52例和临床蛋白尿组51例,分析UP/Cr比值及24h尿蛋白定量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UP/Cr比值对应24h尿蛋白0.15g、1.00g和2.00g的最佳诊断界点。结果:52例非临床蛋白尿患者UP/Cr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37,P<0.05),以晨尿蛋白/尿肌酐≥0.09作为24h尿蛋白≥0.15g诊断的界点,其诊断敏感度0.78,特异性0.60。51例临床蛋白尿患者,UP/Cr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85,P<0.01),以UP/Cr≥0.96作为24h尿蛋白≥1g诊断的界点,其诊断敏感度0.92,特异性为0.93;以UP/Cr≥1.97作为24h尿蛋白≥2g诊断的界点,其诊断敏感度0.89,特异性为0.85。结论:晨尿蛋白标本测UP/Cr比值是临床蛋白尿患者方便、可靠评估尿蛋白的方法。对于微量蛋白尿患者,需要结合分析24h尿蛋白和UP/Cr比值,以更好的评估病情。
- 柯瑟章方勇强黄玉章邱艳林岳武
- 关键词:24小时尿蛋白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