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内镜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窄带成像
  • 2篇三联疗法
  • 2篇食管
  • 2篇螺杆菌
  • 2篇成像
  • 1篇蛋白免疫印迹
  • 1篇导管
  • 1篇凋亡
  • 1篇凋亡抑制
  • 1篇性病
  • 1篇氧氟沙星
  • 1篇印迹
  • 1篇应激性
  • 1篇应激性溃疡
  • 1篇沙星
  • 1篇食管癌

机构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南京市江宁医...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2篇柏文霞
  • 5篇王建宁
  • 3篇余艳秋
  • 3篇朱祖明
  • 3篇王建宁
  • 2篇翟启智
  • 2篇王川
  • 2篇施瑞华
  • 2篇刘伟
  • 2篇魏敏
  • 1篇李加虎
  • 1篇许平
  • 1篇毛荣
  • 1篇杨业林
  • 1篇郝波
  • 1篇张启德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文选
  • 1篇现代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具备无菌存储功能的内镜活检钳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无菌存储功能的内镜活检钳,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钳头组件、导管和固定套,所述钳头组件连接在导管的一端,所述固定套连接在导管的另一端,所述导管内设置有拉线,所述拉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钳头...
柏文霞
文献传递
TMEM16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TMEM16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2007-01/2008-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60例,均为癌组织及距癌至少5cm远的配对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的TMEM16A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TMEM16A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50%vs20.00%,P<0.05),TMEM16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5.38%vs21.43%,P<0.05),不同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食管鳞状细胞癌中,TMEM16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27%、43.75%和84.62%,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MEM16A表达与食管鳞癌的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TMEM16A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强(t=42.16,P<0.05).结论:TMEM16A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有望为食管癌的分子诊断、基因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柏文霞施瑞华王建宁郝波刘伟
关键词:食管鳞癌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
一种排气量可控型呼吸球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气量可控型呼吸球囊,包括凹面弧形底座,在凹面弧形底座的两端竖直设有主轴,主轴上端通过第一连杆连接,在主轴上套设有弹簧和滑块,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中部通过连接块连接有用于挤压呼吸球囊的凸面...
帖广玄王建宁柏文霞双金权
文献传递
NBI和染色放大方法对大肠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与染色放大模式下对大肠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常规肠镜镜检的70例(114处病灶)进行研究,采用NBI观察息肉表面微血管结构(CP),染色放大模式下观察息肉表面腺管的开口形态(PP),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NBI正确诊断增生性、炎症病变增生38例(80.85%)、腺瘤35例(68.63%)、腺癌14例(87.50%),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19,P<0.001;染色放大模式下正确诊断增生性、炎症病变增生38例(80.85%)、腺瘤36例(70.59%)、腺癌14例(87.50%),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32,P<0.001。鉴别诊断大肠病灶良恶性的价值:NIB检查CP分型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3.88%,染色放大模式下PP分型的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95.92%,常规肠镜的灵敏度为68.75%、特异度为81.63%。结论:NBI与染色放大模式下对大肠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鉴别诊断能力均优于常规肠镜。
柏文霞魏敏朱祖明余艳秋王建宁王川
关键词:窄带成像大肠肿瘤
食管癌相关癌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癌基因改变,本文就几个上调基因:TMEM16A,CTHRC1,整合素α6亚基作简要阐述,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基因诊治探索可行途径.
柏文霞刘伟施瑞华
关键词:食管癌相关癌基因
以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补救疗法的临床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以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补救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患者50例,予雷贝拉唑20mg,阿莫西林1.0,一天两次;左氧氟沙星0.5,一天一次;口服一周。停药1个月后行13 C呼气试验检测来判断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49例完成了整个研究过程,意向处理分析(ITT)根除率为82.00%,完成治疗分析(PP)根除率为83.67%,总的副作用发生率为12.00%,症状缓解率95.92%。结论:以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短程三联疗法对根治失败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柏文霞王建宁翟启智朱祖明许平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
微管相关蛋白1S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调控自噬介导的凋亡抑制在克罗恩病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微管相关蛋白1S(MAP1S)在克罗恩病(C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的方法观察MAP1S在活动期CD患者的粘膜活检标本和正常对照人群粘膜活检标本中的表达差异。构建...
柏文霞
关键词:克罗恩病WNT/Β-CATENIN通路细胞自噬
文献传递
胃息肉118例内镜下治疗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胃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胃息肉内镜下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7月施行内镜下息肉治疗(包括活检钳钳除、高频电凝电切、氩离子凝固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118例病例,共162枚息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息肉的位置、形态、大小、病理情况、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62枚息肉分布的部位以胃窦、胃体为主,分别占46.91%、29.63%;息肉的形态主要为山田Ⅰ型和山田Ⅱ型多见,分别为33.95%、29.01%;息肉的大小以0.5~1.0cm的为主,占60.49%;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和增生型息肉多见,分别占45.68%、37.65%。162枚息肉均予内镜下切除,治疗过程中,21枚采用活检钳钳除,65枚采用圈套电凝电切,51枚采用氩离子凝固术,25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最佳方法,内镜下息肉切除是胃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余艳秋王建宁翟启智李加虎柏文霞
关键词:胃息肉内镜治疗
一种多功能听诊器
本发明涉及听诊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多功能听诊器,包括听诊架,听诊架内侧安装有设备盒,设备盒内部设有隔板,设备盒的左侧安装有后盖,后盖侧壁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安装有横杆,设备盒靠近听诊架的侧壁设有贴条,听...
柏文霞王建宁
文献传递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为主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以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BC)为主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2例,用RBC+克拉雷素+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68例,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疗程1周,停药后检测Hp。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8·9%,不良反应发生率5·6%;对照组用Hp根除率82·4%,不良反应发生率8·8%。结论治疗组是一种疗效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价格适中的Hp根除方案。
柏文霞王建宁
关键词: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三联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