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龙

作品数:38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切除
  • 12篇细胞
  • 11篇切除术
  • 10篇肝切除
  • 8篇肿瘤
  • 8篇肝切除术
  • 8篇肝再生
  • 6篇激光
  • 5篇术后
  • 5篇尿道
  • 5篇前列腺
  • 5篇部分肝切除
  • 4篇剜除术
  • 4篇肝脏
  • 4篇肝肿瘤
  • 4篇部分肝切除术
  • 3篇血管
  • 3篇增生
  • 3篇尿道前列腺
  • 3篇汽化

机构

  • 28篇天津市第一中...
  • 19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药物研究...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天津商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天津药物研究...

作者

  • 38篇杨龙
  • 26篇张雅敏
  • 7篇崔喆
  • 5篇崔子林
  • 5篇刘子荣
  • 5篇李黎明
  • 3篇诸凯
  • 3篇孙江江
  • 3篇崔涛
  • 3篇李阳
  • 3篇史源
  • 3篇王雅博
  • 3篇杨超
  • 3篇沈中阳
  • 2篇史瑞
  • 2篇王宝龙
  • 2篇侯建存
  • 2篇门贺伟
  • 2篇李春风
  • 2篇张迪

传媒

  • 10篇中华肝胆外科...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泌体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纳米级囊泡结构,其内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包括microRNA、mRNA和蛋白等,是一类重要的细胞间通信分子。研究证实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转移和耐药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泌体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等体液中,在肾癌等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诊疗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外泌体的主要特点及其在肾癌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杨龙刘宏刚肖惠元
关键词:外泌体肾癌生物标志物
部分肝切除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抑制因子1,2的表达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有研究表明肝硬化个体在行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较健康肝脏缓慢的原因可能与其肝再生过程中的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延迟及活性降低有关,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发现的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的抑制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activator inhibitor,HAI)能够间接地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激活,但是鲜有研究探索HAI的抑制因子在肝硬化肝脏行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再生的关系。目的:通过建立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模型来研究HAI的抑制因子1,2(HAI-1,HAI-2)在硬化和正常肝脏再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AI-1,HAI-2在硬化肝脏部分肝切除后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采用体积分数40%四氯化碳油溶液背部皮下注射法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对实验组进行70%肝脏切除术建立再生模型,对照组大鼠仅给予普通饲料饮水喂养并行70%肝脏切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24,48 h麻醉处死大鼠并留取脾脏标本检测。采用RT-PCR技术检测脾源性HAI-1,HAI-2 mR 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部分肝切除后HAI-1 mR NA的表达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肝硬化大鼠HAI-1mR NA表达量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之间HAI-2 mRNA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过程中HAI-1 mR NA的表达持续高于健康大鼠,这可能导致了肝硬化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合成分泌不足,从而使得肝细胞生长因子前体活化不足,最终引起肝再生缓慢。HAI-2并没有参与肝脏的损伤修复进程。
杨龙张雅敏崔子林刘子荣杨超
关键词:肝再生肝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肝切除四氯化碳
2种不同方法构建肝纤维化小鼠70%肝切除模型的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求一种稳定可靠的建立肝纤维化小鼠70%肝切除模型的方法。方法 66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只作为对照组,剩余60只小鼠先诱导肝纤维化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肝脏的纤维化程度,随机均分为传统组(单纯结扎摘除肝叶,30只)和改良组(阻断血流后摘除肝叶,30只)建立70%肝切除模型。每组分别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12 h、24 h、48 h、72 h 5个时间点处死6只小鼠,收集肝脏组织及血液标本。记录术后2组的成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观察肝损伤情况;计算肝质量/体质量比值,并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来观察2组肝再生状态。结果 (1)传统组和改良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均构建成功,可用于70%肝切除。(2)肝部分切除术后,相比传统组,改良组小鼠的成活率显著升高(96.67%vs.73.33%),术中出血、术后腔静脉狭窄及胆漏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3)术后12 h和24 h,传统组的ALT和AST水平高于改良组,而各组内ALT、AST均于术后12 h时明显升高,之后随时间呈降低趋势(P<0.05)。(4)术后2组肝质量/体质量比值于术后12 h明显降低,之后随时间延长呈缓慢增长趋势,PCNA阳性细胞数均于术后开始升高,在48 h达到高峰后下降(P<0.05),但各时间点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阻断肝叶血流构建肝纤维化小鼠70%肝切除模型,可显著提高模型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迪张雅敏崔子林杨龙李阳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再生手术后并发症
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与肿瘤复发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肝部分切除术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体内及体外试验研究了促进术后肝脏再生以预防小肝综合征和肝功能衰竭发生的方法。但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从而激活隐匿性微小病灶导致肿瘤复发,肝再生的三个阶段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及基因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肝癌的形成、迁移、浸润和复发。如何权衡促进术后肝脏再生和抑制肿瘤复发成为肝脏外科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杨龙元喆悦张雅敏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肝脏再生肿瘤复发
伴CA19-9、CA125升高的脾上皮样囊肿行部分脾切除术1例
2023年
患者女,24岁,因体检发现脾占位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普美显-腹部MRI平扫+动态增强检查:脾上极囊性包块影,大小约8.3 cm×7.6 cm,增强后未见强化(图1)。肿瘤标志物:CA19-9>1 000.0 U/ml;CA125 108.00 U/ml。PET-CT:脾内囊性低密度灶伴边缘钙化,代谢缺损,考虑囊肿伴钙化。行部分脾切除术,术中见脾上极直径约7 cm囊肿,伴钙化,与肝左叶粘连,囊肿内为淡黄色澄清液体,在脾门处分离结扎脾上极动静脉,完整切除囊壁(图2,3)。术后病理:(脾囊肿壁)上皮性囊肿(图4)。术后第3天复查肿瘤标志物:CA19-9:568 U/ml;CA125:80.6 U/ml;术后1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CA19-9:26 U/ml;CA125:35 U/ml。
韩品盛杨龙于建发史瑞张雅敏
关键词:低密度灶脾囊肿脾门上皮样囊肿
肝部分切除术后连续性监测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对肝功能不全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手术结束即时、术后3、5 d的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ICG-R15)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对象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11月-2017年5月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70例。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水平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关系,对比术前及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在评估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之间的差别。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术前、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预估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14例,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56例,肝功能不全发生率20.0%。肝功能良好组中术前以及术后即时、3、5 d的ICG-R15平均值分别为(5.73±4.31)%、(12.36±7.41)%、(11.51±8.76)%、(9.60±7.00)%;肝功能不全组的术前以及术后即时、3、5 d的ICG-R15平均值分别为(18.02±13.48)%、(32.54±18.67)%、(34.73±18.49)%、(25.34±11.49)%,2组间术前、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68、3.966、4.571、4.901,P值均<0.05);术前ICG-R15<10%、10%20%的3组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1.10%、18.2%、62.5%,术后即时分别为0、20.0%、100%,术后3 d分别为6.3%、11.1%、50.0%,术后5 d分别为5.3%、12.5%、62.5%,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伴随ICG-R15升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374、28.024、14.810、21.159,P值均<0.001);术后即时3组进一步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术前、术后3、5 d中除ICG-R15<10%与10%
罗宇君张雅敏杨龙李姸刘子荣
关键词: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试验吲哚花青绿
热疗中血液灌注率对皮肤组织温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热刺激可促使皮肤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大血流量.为了确定生物组织血管舒张行为规律,建立了鼠背部皮窗加热实验台,获得了加热过程中的血流速率.同时,通过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获得了加热过程中,血管直径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了不同加热条件下对应的血液灌注率.采用Pennes方程,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加热条件下,皮肤组织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与实验测定的鼠背部皮窗温度进行对比验证,证实该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热疗过程中皮肤组织温度场的预测.最后分析了血液灌注对组织温度的影响.将采用自适应血液灌注率计算的组织温度与恒定血液灌注率计算的温度进行了对比.从计算温差,热平衡时间的角度对温度预测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
王金山诸凯王雅博李雪强杨龙史源
关键词:皮肤组织血管直径温度场数字图像相关
白细胞介素-22对肝纤维化小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70%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脏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4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PHX组(单纯70%肝切除组)、CCl4纤维化组、CCl4+PHX组(CCl4诱导肝纤维化后行70%肝切除组)和CCl4+IL-22+PHX组(肝纤维化后经IL-22干预后再行70%肝切除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3、6、12、24、48和72小时处死。收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清AIJT、AST及ALB水平,计算ALT/AST值,观察各组各时间点肝脏损伤情况。收集肝脏组织标本,称肝叶重量计算肝体重比,病理观察各时点肝脏纤维化程度和病理损伤情况,检测不同时点肝脏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水平及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结果(1)术后24、48、72小时CCl4+IL-22+PHX组小鼠血清ALT/AST值明显高于CCl4+PHX组;术后48和72小时CCl4+IL-22+PHX组小鼠血清ALB水平较CCl4+PHX组显著升高(P〈0.05)。(2)CCl4+IL-22+PHX组小鼠术后肝再生显著增快,术后24、48和72小时肝体重比(分别为2.34±0.07、3.23±0.09、3.55±0.09)明显高于CCl4+PHX组(2.08±0.16、2.77±0.07、2.97±0.14),且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P〈0.05)。(3)CCl4+PHX组术后24、48和72小时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再生肝组织内STAT3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余各组,而CCl4+IL-22+PHX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及再生肝组织内STAT3蛋白和CyelinD1蛋白表达量较CCl4+PHX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行70%肝部分切除术后,IL-22对肝脏再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
张迪张雅敏崔子林杨龙李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肝纤维化部分肝切除术肝再生
胰腺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建立胰腺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并进行初步药效实验。方法将新鲜胰腺恶性肿瘤组织样本(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种于裸鼠皮下,构建胰腺癌PDX模型。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挑选1例胰腺癌PDX模型进行药效学评价,将裸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G)组、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组,每组各5只。记录不同时间移植瘤体积,给药第27天后处死裸鼠,评价2种化疗方案对该胰腺癌PDX模型的肿瘤抑制效果,并与该患者临床用药进行比较,组间的数据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出11例胰腺癌PDX模型,成瘤率达到73.3%(11/15),原代肿瘤与移植瘤病理学形态及关键蛋白的表达相似。实验结束后对移植瘤进行称重,AG组(0.12±0.05)g、FOLFOX组(0.20±0.09)g移植瘤湿重显著小于模型组(0.65±0.31)g(F=13.41,P<0.05),AG组肿瘤抑制率约为(79.94±0.08)%,FOLFOX组肿瘤抑制率约为(67.90±0.0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48,P<0.05)。结论成功构建胰腺癌PDX模型,并进行初步药效学实验,实验结果与临床基本相符。
韩品盛苗宇徐策杨龙崔涛吴昊张锦锐付兵伊秀林张雅敏
关键词:胰腺癌
肝恶性肿瘤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库的建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构建肝恶性肿瘤人源性异种移植(PDX)模型,分析影响PDX模型成瘤率的相关因素,并比较原代肿瘤和PDX模型的生物学特点。方法通过手术收集新鲜肝恶性肿瘤组织样本(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种于BALB/c-nu小鼠皮下,分析患者临床病理信息与PDX模型成瘤率的相关性,并比较PDX模型和原代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从63例肝恶性肿瘤样本中成功构建出33例PDX模型,整体成瘤率达到52.4%(33/63),其中原发性肝癌成瘤率为46.3%(25/54),肝转移癌成瘤率为88.9%(8/9)。影响成瘤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肿瘤的病理类型、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均P<0.05)。PDX模型和原代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和组织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相似。结论成功构建了肝恶性肿瘤PDX模型,且成瘤率较高,并能保持原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韩品盛杨龙崔涛童文苗宇徐策伊秀林张雅敏
关键词:肝肿瘤成瘤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