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锋刚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主题

  • 4篇庄子
  • 4篇美学
  • 2篇艺术
  • 2篇哲学
  • 2篇真人
  • 2篇真知
  • 2篇中国美学
  • 2篇庄子哲学
  • 2篇逍遥
  • 2篇逍遥游
  • 2篇美学研究
  • 1篇代书
  • 1篇当代书法
  • 1篇当代中国美学
  • 1篇研究述论
  • 1篇艺术地位
  • 1篇艺术情感
  • 1篇艺术人格
  • 1篇中国美学研究
  • 1篇生命

机构

  • 9篇兰州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0篇杨锋刚
  • 1篇邹元江

传媒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美与时代(美...
  • 1篇戏剧艺术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哲学年鉴
  • 1篇西安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典立范 继往开来——刘纲纪中国美学研究述论
2022年
刘纲纪是当代中国美学界极富独创性的哲学家、美学家之一,他的许多重要论著中的思想观念深刻并持续影响着当代中国美学界,为中国美学研究确立了基本的理论范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堪称一位创典立范、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式的美学家,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邹元江杨锋刚
关键词:当代中国美学中国美学研究美学家继往开来
寻找梦中的蝴蝶:庄子“逍遥游”的诗性精神
庄子思想的起点源于对人生痛苦的深沉感受和对人生困境的深度思考,对人在天地闻“桎梏”、“倒悬”一般的生存状态的独特体验。人生的痛苦和出路问题是庄子思想的主线。本文集中分析了庄子的生命痛苦意识,指出时代的罪恶,命运的捉弄构成...
杨锋刚
关键词:庄子思想诗性精神
论孔子的“中庸”智慧被引量:1
2014年
"中庸"作为中国思想的基本观念,源于上古文明时期代代相传的"允执厥中"的政治理想及其实践,它最早是在政治领域并通过政治来表达、建立和形成的。孔子总结并承续了这一精神传统,并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极大地拓展了"中庸"的思想空间,成为"中庸"思想发展道路上关键性的界标。在孔子的思想世界中,"中庸"智慧表现为"叩其两端"的思想方式,"无可无不可"的生命态度,"中行"的人格追求,以及"美善统一"的审美理想等。
杨锋刚
关键词:无可无不可
屈骚美学四题
2013年
作为中国美学重要传统之一,屈骚美学以其惊采绝艳的浪漫诗风、缠绵悱恻的艺术情感、发愤抒情的诗学传统、高韵深情的艺术人格,开启了中国美学与艺术精神的浪漫主义传统,成为中国美学与艺术精神的缔造者之一,融入中国艺术的血肉和灵魂当中,成为永不磨灭的艺术精魂。
杨锋刚
关键词:中国美学屈骚诗学传统艺术情感发愤抒情艺术人格
从屈原的悲剧命运看儒家人生哲学的内在困境被引量:1
2010年
在中国思想史上,屈原是一个独特的精神存在。他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早把儒家人生哲学生命化、诗化、现世化的诗人思想家。屈原对儒家修齐治平理想的悲情践履及充满悲剧意味的生命历程,凸现了儒家人生哲学本有的内在困境和冲突。他以自己的生命之火塑造了中国传统文人悲剧精神的典型,在锻铸、塑造中国人的情感心灵、建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方面起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屈原选择自杀的自我成全方式迫使我们对儒家的人生哲学进行不断的追问与反思,他向我们昭示了一系列关涉宇宙、人生以及生命的永恒的主题。
杨锋刚
关键词:内圣外王
梅兰芳表演美学研究的标志性著作——评邹元江教授《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
2020年
邹元江教授的《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一书,以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的反思为基点,通过二十三个专题性研究,从不同层面讨论并揭示了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审美内涵和特质,对梅兰芳表演美学中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反思、考辨和分疏。该书在占有大量一手文献和影像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出许多梅兰芳研究中从未关注或很少关注的问题域,极大地拓展了梅兰芳研究的空间,提出了许多极富创新性的观点。该书是从中国戏曲美学与艺术精神的高度全面、系统研究梅兰芳戏曲表演美学的第一部专著,也是一部在梅兰芳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标志着梅兰芳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和境界。
杨锋刚
关键词:表演体系戏曲美学
论庄子哲学中的“知”被引量:6
2013年
庄子立足于人的生存状态与"知"的关联,把"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指出其限度。经验之"知"无法超越经验的限度而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助长了人与世界的分裂。名辨学派沉溺于"物"而不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而沦为概念游戏。儒家的仁义扭曲、背离人的天生自然的内在本性,造成道和人的本真存在的双重遮蔽。通过对以上三种非真的"知"的形态的消解和否定,庄子提示了人的本真存在意义上的"真知"。在道的不断敞开中,人不断成为"真人",知不断成为"真知"。人和万物实现了各自的自然而自由的本性,共同"游"于一个"至美至乐"的世界。
杨锋刚
关键词:真人真知
论刘纲纪的书法美学思想
2012年
在当代书法美学研究中,刘纲纪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观点和方法,较早提出并论证了书法的艺术地位、书法美的现实根据、以及书法美的本质与特征等,并在中西美学和艺术的比较中,创造性地提出书法美作为"生命的形式"、"情感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等重要思想,深刻剖析了书法美的精髓和神韵,为书法美的研究和创造打开了新的理论视界,创设了新的理论维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
杨锋刚
关键词:当代书法美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地位书法美
庄子哲学中的“真人”与“真知”及其关系探微
2018年
作为庄子哲学的基本观念,"真人"与"真知"提示了一种理想的生命存在方式和知识探求方向。"真人"与道同在,实现了人的存在本性,因此能够在道的显现中不断敞开世界的本然状态,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洞见。庄子"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的观念,一方面表明了"真人"对于"真知"的先在性,另一方面揭示了"真知"的内在依据及价值旨归。成为"真人",意味着回到人的存在本性、回到道。在庄子看来,首先要通过"外""忘""丧""心斋"等心性修养方式层层剥落现实经验世界的习性和观念对道的遮蔽以及对人的存在本性的扭曲和背离,在此基础上彰显"目击而道存""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天合天"等体道方式,实现向人的存在本性的复归。这一思想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的生存方式和知识探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杨锋刚
关键词:庄子真人真知
庄子《逍遥游》思想旨趣辨正被引量:3
2015年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纲领,对理解庄子整个思想世界具有关键性意义。从文本本身来看,《逍遥游》一方面指向人的自由理想,另一方面指向人的现世生存,两者构成了一个相互涵摄、相互支撑的思想整体。作为自由理想的"逍遥游",表现为人的精神不断超越各种拘限和束缚而达到的一种绝对的自由;作为现世生存的"逍遥游",表现为人的合乎理想的生命安顿方式。自由理想的提升,使得人的现世生存具有了独立不拔的超越品格;现世生存的困顿,使得人的自由理想具有了深厚广阔的现实根基。自由理想与现世生存的相互圆融,成为《逍遥游》乃至庄子整个思想一以贯之的筋脉和灵魂,千百年来闪耀在中国士人的心灵、思想和生命中。
杨锋刚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