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彪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传染
  • 6篇传染性
  • 6篇传染性贫血
  • 5篇疫苗
  • 5篇贫血病
  • 5篇贫血病毒
  • 5篇马传染性贫血
  • 5篇病毒
  • 5篇传染性贫血病
  • 5篇传染性贫血病...
  • 4篇弱毒
  • 4篇弱毒疫苗
  • 4篇马传染性贫血...
  • 4篇马传染性贫血...
  • 4篇核苷酸序列
  • 3篇疫苗株
  • 3篇基因
  • 3篇核苷
  • 3篇感染性分子克...
  • 2篇弱毒疫苗株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7篇仇华吉
  • 7篇王柳
  • 7篇童光志
  • 7篇杨志彪
  • 5篇刘红全
  • 4篇孔宪刚
  • 2篇智海东
  • 2篇王玫
  • 1篇涂亚斌
  • 1篇谷守林
  • 1篇李昌文

传媒

  • 3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马传染性贫血野毒辽宁株前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被引量:2
2000年
采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辽宁野毒株(L株)感染马的血液,分离白细胞。提取白细胞中的DNA,并以此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分四个片段扩增 EIAV前病毒 DNA。将其分别克隆到载体质粒 pBluescript SK中,经酶切鉴定后测序。对测序结果分析、拼接,得到 EIAV  L株前病毒基因组全序列。
刘红全王柳童光志杨志彪仇华吉孔宪刚智海东李昌文
关键词:核苷酸序列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及其亲本强毒株前病毒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被引量:16
2001年
以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DLA-EIAV)感染细胞总DNA及其亲本强毒L株感染马外周血液白细胞中DNA为模板,应用PCR方法分段扩增出DLA-EIAV和L株前病毒,并将各段扩增产物克隆后进行测序.根据国外发表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核苷酸序列,推导出DLA-EIAV和L株全基因组核普酸序列,经比较分析,DLA-EIAV株前病毒基因组全长8266个碱基,EIAV L株前病毒基因组共有8235个碱基.DLA-EIAV株与其亲本L株和DA株核普酸序列相比,同源率分别为97.0%和97.5%.DLA-EIAV株和L株相比,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由U3,R,U5组成)、编码囊膜糖蛋白的基因env及ORF S2变异率很高,U3,R,U5,env及ORF S2核苷酸序列差异率分别达13.2%,7.5%,5.1%,2.7%和3.9%,env基因及ORF S2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4.4%和8.8%.从EIAV高度变异的env各个毒株中鉴定出6个氨基酸序列保守区,并发现中国的EIAV强、弱毒增强子区有转录因子GATA结合一致序列.序列比较发现EIAVL比DLA株多2个N连接糖化位点.DLA-EIAV,L和DA株在ENH的主要差别是,DLA-EIAV株含有转录因子bHLH作用一致序列.另外,DLA-EIAV株TAR茎的起始部位发生了改变,形成一个尿嘧啶小泡.这些变异对EIAV毒力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柳童光志刘红全杨志彪仇华吉孙宪刚王玫
关键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核苷酸序列分析致病机制免疫机制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被引量:12
2003年
采用PCR方法分 3段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 (EIAVDLA)的前病毒DNA ,这 3个片段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全部基因组 ,PCR产物经克隆后顺次连接 ,获得 1个含有EIAV全基因 (8.0kb)的重组质粒 ,将其命名为p8.0。将此 8.0kbEIAV全基因再亚克隆到含有一完整EIAVDLA株长末端重复序列的质粒中 ,获得一含有EIAV驴白细胞弱毒前病毒全基因的重组质粒 ,将其命名为p8.2 ,经核苷酸序列分析 ,证明p8.2含有EIAV前病毒的全基因。用p8.2转染驴白细胞 ,将其作为种毒进行传代 ,于感染该克隆毒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出了反转录酶活性 ,说明在驴白细胞中由p8.2衍生出了EIA病毒。驴白细胞经该克隆毒感染后 ,第 4天出现病变 ,经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 ,进一步证明p8.2具有感染性 ,笔者获得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 。
王柳童光志仇华吉谷守林涂亚斌杨志彪
关键词: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分子克隆基因构建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是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株(EIAV DLA)的感染性分子克隆。该系统包含一个克隆,该克隆包含的核苷酸序列为EIAV DLA的全长前病毒基因组,该克隆具有感染性,导入宿主细胞后可形成完整的马传染...
童光志王柳杨志彪刘红全仇华吉孔宪刚
文献传递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及其亲本强毒L株前病毒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
以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IAV DLA)感染细胞DNA及其亲本强毒L株感染马外周血白细胞DNA为模板,PCR扩增EIAV DLA和L株前病毒,扩增产物克隆后测序。结果DLA株前病毒基因组全长8266bp,...
王柳童光志刘红全杨志彪仇华吉孔宪刚王玫
关键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核苷酸序列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
2000年
采用PCR方法分三段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LAV  DLA)的前病毒DNA,这三个片段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全部基因组,PCR产物经克隆后顺次连接,获得一个含有ELAV全基因(8.0Kb)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0。将此8.0Kb EIAV全基因再亚克隆到含有一完整 EIAV DLA株长末端重复序列的质粒中,获得一含有 EIAV驴白细胞弱毒前病毒全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2,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p8.2含有EIAV前病毒的全基因。用p8.2转染驴白细胞,将其作为种毒进行传代,于感染该克隆毒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出了反转录酶,说明在驴白细胞中由p8.2衍生出了EIA病毒。驴白细胞经该克隆毒感染后,第4天出现病变,经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进一步证明p8.2具有感染性,我们获得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我国EIAV疫苗株的减毒机理和免疫保护机制奠定了基础。
王柳杨志彪刘红全智海东仇华吉童光志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01年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EIAV)是马传染性贫血病 (简称马传贫 ,EIA)的病原。我国的EIAV弱毒疫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投入应用的慢病毒疫苗 ,成功地控制了我国EIA的流行。本研究从EIAV弱毒疫苗株 (DLA)感染的驴白细胞中提取前病毒DNA ,以提取的前病毒DNA为模板 ,利用PCR技术分 3个片段扩增EIAV前病毒 ,这 3个片段覆盖全部前病毒DNA。将这 3个片段分别克隆到载体质粒pBluescrtiptsK中 ,得到 3个重组质粒P2 .8,P2 .4,P4.1,经酶切鉴定后 ,测序。对测序结果分析、拼接 ,得到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基因组全序列。EIAVDLA株前病毒基因组全长 82 6 6bp。基因组两端是长为334bp的LTR ,其中U3为 2 14bp ,R为 81bp ,U5为 39bp。前病毒基因组有 3个较大的开放阅读框架 (ORF) ,分别编码gag、pol和env基因。gag基因位于 732~ 1931位碱基之间 ,全长 12 0 0bp ;pol基因位于 172 7~ 5 12 8位碱基之间 ,全长 34 0 2bp ;env基因位于5 32 4~ 7912之间 ,长为 2 5 89bp。此外前病毒还有 3个小的ORF ,S1位于 5 132~ 5 2 84位碱基之间 ,长为 15 3bp ;S2位于 5 2 98~ 5 5 0 1位碱基之间 ,长为 2 0 4bp ;S3位于 72 5 8~ 76 5 9位碱基之间 ,长为 40 2bp。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确定EIAV的基因功能、揭示马传贫疫苗毒的致弱?
杨志彪王柳童光志孔宪刚仇华吉
关键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