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忠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NaCl溶液静态闪蒸前后液膜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论文设计搭建了静态闪蒸实验台,对NaCl溶液静态闪蒸平衡时刻闪蒸腔剩余液膜浓度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液膜初始浓度为0~0.26,液膜初始厚度为0.1~0.4 m,过热度为2~43℃。结果表明:剩余液膜浓度的变化是蒸发和蒸汽携带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剩余液膜浓度随过热度的增大而增加,当过热度相同时,随液膜初始浓度和液膜初始厚度的增加而提高。浓缩比随过热度的增加而提高,随液膜初始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 赵冰超杨庆忠张丹严俊杰王进仕
- 纯水静态闪蒸中液膜高度演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设计搭建了静态闪蒸实验台,利用高速摄影对不同过热度、节流孔板直径和闪蒸速率下纯水静态闪蒸过程中液膜高度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过热度为7.0~32.5K,节流孔板直径为5、10、20mm,闪蒸速率为0.004~0.073s-1。通过液膜膨胀率来衡量和比较液膜高度的变化,液膜膨胀率是指闪蒸过程中液膜实时液位与初始液位的比值。结果表明:最大膨胀率随过热度或节流孔板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节流孔板直径一定时,闪蒸速率可通过改变过热度来调节,此时最大膨胀率随闪蒸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当过热度一定时,闪蒸速率可通过改变节流孔板直径来调节,此时最大膨胀率随闪蒸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得到过热度、闪蒸速率与最大膨胀率的实验关联式,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本文研究结果对工业闪蒸设备小型化、紧凑化和精细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 王辉辉张丹杨庆忠牛照程
- 关键词:过热度
- NaCl溶液静态闪蒸瞬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对NaCl溶液静态闪蒸过程的瞬态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中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0~0.26,初始液膜高度为0.1~0.4 m,初始过热度为1.5~40℃。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闪蒸时期,过热度大小对瞬态传热系数的影响不同。闪蒸的前期瞬态传热系数随着过热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闪蒸后期开始阶段,瞬态传热系数随着过热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闪蒸后期末尾阶段,过热度对瞬态传热系数影响不明显。瞬态传热系数的峰值随着初始液膜高度和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实验范围内给出瞬态传热系数的实验关联式,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在闪蒸过程中,瞬态传热系数的大小显著影响沸腾形态的变化规律。
- 王朝阳张丹杨庆忠王宇严俊杰
- 关键词:传热系数
- NaCl溶液静态闪蒸的蒸发特性被引量:10
- 2013年
- 对不同初始条件下NaCl溶液静态闪蒸过程中蒸发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溶液初始质量分数为5%~26%,初温为74~104℃,初始液位高度为0.1~0.3 m,过热度为0.79~42 K。结果表明:在以ΔTs为过程参量时,溶液闪蒸蒸发质量随NaCl初始质量分数的增加明显下降;以ΔT为过程参量时,相同初始液位高度,不同初始质量分数NaCl溶液闪蒸蒸发质量相差较小;增加初始液位高度虽可增加总蒸发质量,但使单位质量溶液闪蒸蒸发质量下降;闪蒸蒸发质量随过热度增大而呈近似线性增加。综合分析静态闪蒸过程中主要过程参量对蒸发质量的影响,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蒸发质量的量纲1关联式。
- 杨庆忠刘光耀张丹赵冰超严俊杰
- 关键词:NACL溶液
- NaCl溶液静态闪蒸传热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设计搭建了静态闪蒸实验台,对NaCl溶液静态闪蒸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初始液膜厚度为0.2m、0.4m,初始盐水浓度为0—0.26,过热度为1.5—40℃。结果表明:闪蒸时间随着过热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初始液膜厚度和浓度的增加,使闪蒸过程中不平衡分数的下降速率趋缓,导致平衡时刻不平衡分数升高;过热度的增加,使液膜中所包含的不稳定能量增多,使平衡时刻不平衡分数降低;平衡时刻体积传热系数随过热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 赵冰超杨庆忠张丹王进仕严俊杰
- 关键词:盐水溶液传热系数
- 纯水静态闪蒸起始阶段气泡群时空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设计搭建了静态闪蒸实验台,利用高速摄像对不同压降速率下纯水静态闪蒸起始阶段气泡群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中液膜初始厚度为0.2 m,压降速率为0.27~0.64 MPa·s-1。实验结果表明:气泡群主要出现在压力陡降段。在时间分布上,压降速率越大,气泡群出现的时间越早,气泡数目增长越快,且气泡群数目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在空间分布上,气泡数量随深度呈现了"缓增-陡增-缓增"的增长趋势;压降速率越小,气泡分布越集中;相同深度范围内,压降速率越大,气泡数量越多;至压力陡降段结束时刻,气泡群相对数量随液膜深度的增大有峰值存在。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拟合了气泡群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实验关系式,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 梁婷张丹杨庆忠严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