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玲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人物画
  • 3篇工笔
  • 3篇工笔人物
  • 3篇工笔人物画
  • 2篇艺术
  • 2篇审美
  • 2篇审美意识
  • 2篇美意
  • 1篇当代艺术
  • 1篇地下城
  • 1篇动画
  • 1篇动画片
  • 1篇艺术特色
  • 1篇意象
  • 1篇意象语言
  • 1篇语言探索
  • 1篇造纸
  • 1篇造纸技术
  • 1篇战国
  • 1篇战国时期

机构

  • 8篇暨南大学
  • 1篇怀化学院

作者

  • 8篇杨小玲
  • 1篇杨木林

传媒

  • 3篇作家
  • 2篇电影文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高教探索
  • 1篇艺术评论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率真情感的表露——论20世纪80年代的现实主义工笔人物画
2008年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是20世纪80年代工笔人物画的主流趋向,画面塑造的人物在此时成为人性复归和情感寄托的载体。画家们意识到只要真诚地面对生活,深入现实,就能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存在,而来自平凡的、直接的生活感受更能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杨小玲
关键词:现实主义工笔画
诗意的革命——浅析《国王与小鸟》的艺术特色
2007年
《国王与小鸟》(Le Roi et L’Oiseau)由法国动画大师保罗·格里莫(Paul Grimault)导演,法国著名诗人雅克·普莱卫(Jacques Prévert)编剧,格里莫的画联手普莱卫的诗,独辟蹊径地形成了非常具有个性的动画片,使这部影片带有强烈的情感、幽默和革命特质。
杨小玲
关键词:地下城法国大革命牧羊动画片
浅谈中国画线描的技法
2008年
中国画发展至今,线描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内涵已经相当成熟。线描不仅是中国画表现的基本手段,同时也具备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本文尝试从气韵、用笔、线与造型三个方面谈谈线描的语言特征及用笔技法。
杨小玲
关键词:中国画线描技法
20世纪80年代工笔人物画的意象语言探索被引量:1
2010年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最古老的画种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独立的绢本画幅《龙凤人物帛画》和《人物御龙图》。工笔人物画在唐代到达其艺术的巅峰,但自元、明以来,由于新的审美意识——文人士大夫情怀的出现,以及造纸技术的全面发展,致使工笔人物画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元明时期相应地萎缩了,而逐渐被写意的主流所替代,之后一直处于一种比较边缘的状态。
杨小玲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意象语言文人士大夫战国时期造纸技术
美国当代艺术教育主流理念管窥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介绍了美国当代艺术教育主流理念DBAE的精神及DBAE的课程目标、所含四门课程的内容、课程结构等。了解美国当代主流艺术教育理念有助于客观审视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教学现状,能对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的改进有一些启示。
杨小玲
关键词:DBAE高校
浓郁的田园风情——20世纪80年代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浅析
2011年
20世纪80年代,审美意识的变化在于其内在的动力,如: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这种经济改革使农民生活面貌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农村的生活图景给中国艺术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天地,中国工笔人物画家们也对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本文对这个时期的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的特征进行了一定的剖析,并对其代表作品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杨小玲
关键词: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
转换与过渡——20世纪80年代工笔人物画的审美意识嬗变被引量:2
2007年
20世纪80年代的工笔人物画呈现出转换与过渡的双重性质。这种转换性体现在审美意识疏离了与政治的关系,创作上突破了单一的模式,作品的视点落驻在平凡和普通的事物之中,画家们以真实的情感和质朴的态度面对艺术创作。过渡性体现在审美意识出现多元化的倾向,工笔人物画家开始追求绘画的本体性,与此同时强化了画家本人的自我表现意识。
杨小玲杨木林
关键词:审美意识
浅论审美意识的发展规律特征被引量:3
2008年
审美意识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发展规律特征,每一时期的艺术历史演变虽有曲折,但在总的方面总是要寻找和提供新的东西,审美意识就是在这样一种过程中,不会也不应该是一个单一的体系,它必然会多元化地向前发展。审美意识常常带上时代的、民族的痕迹,而个人的心理感受、生活经验,又造成审美意识的个性差异,二者的互动向前,使审美意识呈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发展规律特征。
杨小玲
关键词:审美意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