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范
- 作品数:20 被引量:65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TRPM7在细胞Mg^(2+)稳态调控中的作用及心血管生理学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Mg2+作为人体细胞内含量最多的二价阳离子,在人体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心血管系统,Mg2+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知与Mg2+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肌肥厚等。由于人体内Mg2+的跨膜转运机制仍不清楚,所以虽然已知这些疾病与Mg2+浓度的变化有相关性,但并不了解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和治疗靶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的Mg2+跨膜转运通道是TRP超家族通道,其中TRPM6和TRPM7两个成员被认为参与调控哺乳动物细胞内Mg2+平衡。该文就调节人体心血管系统内Mg2+平衡的重要通道——TRPM7通道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温燕洪炳哲李胜范
- 关键词:镁离子心血管系统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
- VEGF_(165)对血管内皮细胞内Mg^(2+)浓度调节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_(165)(VEGF_(165))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_i)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及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检测HUVECs的[Mg^(2+)]_i。结果:经酪氨酸激酶阻断剂(tryrphostin A23和genistein),磷脂酰3激酶阻断剂(wortmannin和LY294002),磷脂酶Cγ阻断剂(U73122)预处理,均显著阻断VEGF_(165)诱导的[Mg^(2+)]_i增加。但经磷脂酶C阻断剂无活性的类似物(U73343)和增殖激活蛋白激酶阻断剂(SB202190和PD98059)预处理,不能阻断VEGF_(165)诱导的[Mg^(2+)]_i增加。结论:VEGF_(165)通过酪氨酸激酶/磷脂酰3激酶/磷脂酶Cγ信号转导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和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_i。
- 洪炳哲王丽萍李胜范朴海南高立建李婉秋曹平安
- 关键词: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
- 咖啡因在肿瘤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咖啡因(caffeine)是从茶叶、咖啡果、可可中提炼出的一种生物碱,适度地使用有兴奋解乏之功效。近年来,咖啡因能防治肿瘤的作用引起关注,如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明确,临床效果进一步验证,将为防治肿瘤带来新的希望。在此介绍近年来咖啡因用于肿瘤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情况。
- 马莉曹平安陈阳曹佃丽李胜范
- 关键词:肿瘤防治咖啡因生物碱
- 茶多酚在大肠癌防治上的研究进展
- 2013年
- 正常细胞在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持续刺激下转化为肿瘤细胞。然而,天然化学预防剂,如茶多酚(teaplyphenols,TP)可以延缓这一过程。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大肠癌组织中,TP的主要活性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CJCG]主要是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生长因子相关细胞信号通路等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就TP在大肠癌防治中的应用及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作一简单论述。
- 曹佃丽曹平安马莉陈阳李胜范
- 关键词:大肠癌组织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信号通路抗肿瘤作用
- 重离子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被引量:4
- 2011年
- 放射线的能量能够杀死肿瘤细胞,在临床工作中,习惯用线性能量传递(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来区分放射源,LET是指单位长度上的能量转换,一般分为高、低LET,低LET射线包括X线、γ线、电子线等,高LET射线包括中子、α粒子、重离子等。
- 李胜范山口明志王志军孙佳郑丽丽
- 关键词:重离子束肿瘤细胞放射线恶性肿瘤
- bFGF诱导血管形成中Mg^(2+)重要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及Mg2+与新生血管形成间相关性。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新鲜脐带内灌注胶原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M199液进行培养,当细胞外Mg2+浓度分别为0,1和2mmol.L-1时,观察了bFGF促进HUVECs血管形成的能力。结果bFGF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Mg2+存在无关,在细胞外无Mg2+时,bFGF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Mg2+]i。bF-GF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Na+浓度和细胞内Ca2+浓度无关,经bFGF的受体(KDR)阻断剂SU1498预处理,能明显阻断bFGF诱导的[Mg2+]i增加。当细胞外Mg2+为0mmol.L-1时,HUVECs形成血管作用受到明显抑制,bFGF也不刺激血管形成,但当细胞外Mg2+为1或2mmol·L-1时,bFGF可促进HUVECs形成血管。当细胞外Mg2+为1mmol·L-1时,KDR阻断剂SU1498可明显抑制bFGF促进HUVECs形成血管的作用。结论bFGF通过KDR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放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i,并对促进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
- 洪炳哲李胜范王江宁刘学田赵容杰霍丽华朴海南曲直立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G^2+血管形成KDR
- 镁离子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镁离子(Mg^2+)为细胞内含量最多的二价阳离子。人体内Mg^2+的主要来源为饮食摄人,主要经回肠吸收,肾脏为其重要排泄器官。机体中Mg^2+浓度受多种因素调节,如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都影响镁的转运。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膜上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M7(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Mmember7,TRPM7)和M6(TRPM6)对机体Mg^2+稳态的调控起重要作用,其介导的Mg^2+电流亦有重要生理作用。
- 温燕李胜范洪炳哲向鹏月
- 关键词:镁冠心病内皮细胞
-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_(165)诱导血管形成中镁离子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成因子_(165)(VEGF_(165))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_i)的调节机制及镁离子(Mg^(2+))与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 PTi 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 HUVEC 内的[Mg^(2+)]_i。新鲜脐带内灌注胶原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 M199液进行培养,当细胞外 Mg^(2+)浓度分别为0、1和2 mmol/L时,观察 VEGF_(165)促进 HUVEC 血管形成的能力。结果 VEGF_(165)诱导的[Mg^(2+)]_i 增加与细胞外 Mg^(2+)浓度无关。在细胞外无 Mg^(2+)时,VEGF_(165)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Mg^(2+)]_i。VEGF_(165)诱导的[Mg^(2+)]_i 增加与细胞外 Na^+浓度和细胞内 Ca^(2+)浓度无关。经 VEGF 的受体亚型2(KDR)阻断剂 SU1498预处理,能明显阻断 VEGF_(165)诱导的[Mg^(2+)]_i 增加。当细胞外 Mg^(2+)为0 mmol/L 时,HUVEC 血管形成作用受到明显抑制,VEGF_(165)也不刺激血管形成。当细胞外 Mg^(2+)为1或2 mmol/L 时,HUVEC 能形成血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_(165)则可促进 HUVEC 形成血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细胞外 Mg^(2+)为1或2 mmol/L 时,KDR 阻断剂 SU1498明显抑制 VEGF_(165)促进 HUVEC 血管形成的作用。结论 VEGF_(165)通过 KDR 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 Mg^(2+)库释放 Mg^(2+),从而增加 HUVEC 的[Mg^(2+)]_i,并对促进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
- 洪炳哲朴海南李胜范朴华金龙曹平安
- 关键词:新生血管化生理性镁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 p38MAPK对肿瘤细胞ATM、ATR和p53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研究p38MAPK对细胞周期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蛋白激酶ATM、ATR、P53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T-29和肺癌细胞株SPAC-1进行研究,分别使用紫外线(UV)刺激和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抑制肿瘤细胞中的p38MAPK,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TM、ATR、P53蛋白磷酸化情况,同时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细胞中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紫外线能上调ATM、ATR、p53和p38MAPK基因的表达,使用p38MAPK特异抑制剂SB203580能够使ATM、ATR和p53的表达降低。结论 P38MAPK可以调控ATM、ATR和p53的表达,ATM-Chk2信号通路和p38MAPK信号通路之间可能存在交互联系。
- 孙佳王志军曹平安李胜范
- 关键词:DNA损伤细胞周期肿瘤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与结肠癌侵袭性的关系
- 2011年
-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浸润和转移是结肠癌重要的生物学特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其中肝转移是结肠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郑丽丽李胜范孙佳
- 关键词:结肠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侵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