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昂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青光
  • 5篇青光眼
  • 3篇原发性
  • 3篇闭角
  • 3篇闭角型
  • 3篇闭角型青光眼
  • 2篇原发性慢性闭...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青光眼
  • 2篇显微手术
  • 2篇小梁
  • 2篇小梁切除
  • 2篇小梁切除术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闭角型
  • 2篇慢性闭角型青...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6篇葛坚
  • 6篇张秀兰
  • 6篇李昂
  • 5篇杜绍林
  • 4篇滕蕾蕾
  • 4篇祝芸芸
  • 2篇蔡小于
  • 2篇彭寿雄
  • 2篇胡慧玲
  • 1篇吴京红
  • 1篇张梅

传媒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6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腺苷抑制P2X7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腺苷(adenosine)对嘌呤受体P2X7和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激活诱导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死亡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对新生Long-Evan大鼠进行上丘注射荧光标记物荧光金(aminostilbamidine)以标记RGC,检测P2X7激动剂BzATP(50μmol/L)、谷氨酸NMDA受体激动剂(100μmol/L)和腺苷(300μmol/L)对体外培养RGC存活率的影响;(2)体外培养未经荧光金标记的新生大鼠RGC,以10μmol/L钙离子(Ca^2+)荧光染料Fura-2乙酸甲酯(Fura-2Am)标记后,利用Ca^2+影像测定仪分别测定BzATP、NMDA和腺苷对RGC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BzATP和NMDA均可引起体外培养的RGC死亡,BzATP在50μmol/L、NMDA在100μmol/L浓度下,均杀死约30%RGC。而300μmol/L腺苷则可明显减轻两者对RGC的毒性作用,使RGC存活率分别从68.9%±2.3%、69.9%±3.2%提高至91.2%±3.5%(P〈0.001)、102.1%±3.9%(P〈0.001)。BzATP可引起RGC内Ca^2+持续升高,在50μmol/L浓度下可使细胞内Ca^2+升高至(1183±109)nmol/L。在300μmol/L腺苷作用下,BzATP介导的Ca^2+升高幅度显著降低,仅升高为(314±64)nmol/L(P〈0.001)。结论腺苷能阻止P2X,受体和NMDA受体激活诱导的RGC死亡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张秀兰张梅胡慧玲李昂葛坚
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先天性青光眼临床特点的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对中山眼科中心与华西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对比,探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先天性青光眼发病的异同性。方法以华西医院眼科中心(WCHOC)报道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研究结果为参照,与中山眼科中心(ZOC)在同一时段(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ZOC入组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有51例(102眼),WCHOC患者40例(80眼)。两组患者均以男性为多,分别为3.25:1和2.07:1;双眼发病为主:家族史均不明显;发现年龄在两地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P〉0.01):但WCHOC患者就诊年龄远远大于ZOC患者(分别为36个月与9个月);就诊时已有视功能严重损害者以WCHOC患者为多:手术治疗均以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为主。结论与中山眼科中心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比较,华西眼科中心患者就诊较晚,视功能损害严重,诊断、治疗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地区经济水平对该病诊治的影响有关。中国先天性青光眼的防治工作仍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值得关注。
杜绍林张秀兰李昂祝芸芸滕蕾蕾彭寿雄葛坚
关键词: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回顾性分析
晶状体不全脱位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显微手术处理方式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晶状体不全脱位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晶状体不全脱位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资料。本组病例共20例(21眼),临床表现均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所有病例皆已根据患者晶状体移位程度及视力情况给予相应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出院后平均随访(16.95±15.69)个月。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出院。余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3眼0.01~0.10,7眼0.10~0.30,4眼0.30~0.50,7眼>0.50,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经保守治疗的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无晶状体移位加重的情况出现;手术后患者无一例严重并发症,无再次手术者,眼压控制及视力恢复良好。结论晶状体不全脱位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类似,易误诊。细致的眼科检查将有助于提高正确诊断率。正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基础。
滕蕾蕾张秀兰祝芸芸杜绍林李昂蔡小于葛坚
关键词:晶状体不全脱位青光眼闭角型显微手术
年龄小于45岁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临床收治的41例52眼、年龄<45岁、临床确诊为进展期或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例进行抗青光眼显微手术处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2.50±5.08)个月:男16例,女25例;进展期28眼,晚期24眼;52眼均行抗青光眼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眼轴长平均(22.40±1.63)mm,其中<21mm占17.31%.小眼球占13.46%;前房深度平均(1.90±0.39)mm,其中<1.9 mm占61.46%;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高褶虹膜构型占59.62%,其中睫状突位置靠前者10眼;术前平均眼压(41.73±12.26)mm Hg,末次术后平均眼压(12.03±4.57)mm Hg,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0,p<0.001)。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恶性青光眼。恶性青光眼手术处理方式包括玻璃体抽液、前段玻璃体切割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4眼因眼压控制不理想,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结论年轻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女性多见,多伴有眼轴短、前房浅等特点,抗青光眼复合式小梁手术治疗要注意防治术后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的发生。术前详细检查、手术操作精细以及有效处理术后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杜绍林张秀兰李昂刘辉鸿蔡小于吴京红葛坚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显微外科手术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的临床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000-01/2005-12中山眼科中心临床收治的38例50眼、年龄<40岁、临床确诊为进展期或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处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平均(23.6±7.5)mo;所有的病例都有完善的眼科检查。临床结果评价包括临床特点、手术结果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3.5±6.1岁;女性占60.5%;眼轴长平均(22.4±3.5)mm,其中短眼轴占18.0%,小眼球占14%;有60%的患者为浅前房(<1.9mm);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高褶虹膜构型占80.6%,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眼因眼压控制不理想,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20%),恶性青光眼(12%)。结论:对进展期或晚期的年轻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术后容易出现浅前房、恶性青光眼。术前详细检查、手术操作精细以及有效处理术后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张秀兰李昂滕蕾蕾杜绍林祝芸芸葛坚
关键词: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先天性青光眼266例445眼临床病例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 分析266例445眼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资料,探讨临床特点,为防治儿童致盲眼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6年3月至2006年3月入住我院的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资料。结果 原发婴幼儿型128例1981眼(48.12%),青少年型86例1601眼(32.33%),合并其它异常52例871眼(19.55%)。年龄最小6d,最大26岁,平均(5.00±5.88)岁。就诊年龄〈1岁113例(42.48%),但生后1m内就诊者仅占3.76%。男179例(67.29%),女87例(32.71%)男:女为2.06:1。城市患者107例(40.23%),农村159例(59.77%)。有明确家族史仅6例(2.26%)。主诉畏光、流泪、眼睑痉挛169例(63.53%),眼球增大78例(29.32%)。初诊最高眼压61.75mmHg,最低3.96mmHg,平均(26.17±10.18)mmHg。角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角膜横径≥12mm274眼(62.99%)。角膜不同程度灰白混浊1191眼(26.74%),水肿136眼(30.56%),后弹力层破裂Haab纹58眼(13.03%)。多数入院已有视功能损害,可测视力者视力〈0.1占63.64%;有视神经损害(C/D比≥0.6)者80.10%。354眼(79.55%)行手术治疗。结论先天性青光眼多数出生即存在、并以发现患儿畏光流泪、角膜增大就诊,是儿童致盲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治疗是保存残余视力和视功能的关键,但就诊年龄偏大、视功能已严重受损占了多数,值得公共卫生和防盲工作的关注。进一步研究将分析该组病例10年的追踪资料。
胡慧玲张秀兰杜绍林李昂滕蕾蕾祝芸芸彭寿雄葛坚
关键词:青光眼先天性防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