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昂

作品数:23 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1篇滑坡
  • 8篇地质
  • 8篇地质灾害
  • 4篇防渗
  • 3篇地质灾害监测
  • 3篇预警预报
  • 3篇滑坡监测
  • 3篇滑坡灾害
  • 2篇地质灾害预警
  • 2篇典型滑坡
  • 2篇渗流
  • 2篇数据传输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库
  • 2篇桥基
  • 2篇卫星
  • 2篇临夏盆地
  • 2篇流域
  • 2篇敏感性
  • 2篇滑坡研究

机构

  • 21篇中国地质环境...
  • 7篇清华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技术公司
  • 1篇古野电气株式...

作者

  • 23篇李昂
  • 13篇侯圣山
  • 13篇周平根
  • 5篇王恩志
  • 4篇过静珺
  • 4篇王立朝
  • 3篇李冬航
  • 3篇陈亮
  • 2篇韩冰
  • 2篇朱永辉
  • 2篇李祥龙
  • 2篇周百胜
  • 2篇连建发
  • 2篇白征东
  • 2篇侯鹏
  • 1篇郭长宝
  • 1篇冯振
  • 1篇韩冰
  • 1篇雷伟志
  • 1篇王连俊

传媒

  • 4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全球定位系统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全国第五次地...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雅安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本文介绍了雅安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基础、工作流程和2013年汛期运行情况。本系统在地质灾害调查获取的易发性分区图及预警判据体系的基础上,利用WEBGIS平台构建;运行时需要输入区域降雨量监测值和降雨预测值,得出相应的危险性分布情况。本系统2013年汛期运行,对地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结合一次典型的预警实例(2013年7月7日),对预警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侯圣山李昂韩冰周平根叶贺炯祝斌马维峰
关键词:地质灾害预警
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岩体三维渗流分析被引量:6
2002年
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库位于花岗岩分布区 ,发育有数条断层和多组裂隙 ,地表风化作用较强 ,岩体渗透性变化较大。在工程设计中考虑混凝土铺盖和帷幕灌浆两种防渗措施 ,但沿断层的铺盖宽度和防渗帷幕深度应如何确定以及哪种防渗方式为佳 ,这些都取决于岩体渗流特点和渗漏量变化。为此 ,通过岩体三维渗流计算 ,对库盆区的渗流场和渗漏量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
王恩志李昂毛文然吴海亮
关键词:渗流抽水蓄能水电站
基于实时监测的河口糖厂滑坡监测系统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滑坡监测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本文提出滑坡监测的内容包括基础因子、诱发因子和过程因子三部分,认为诱发因子和过程因子是滑坡监测的重点。针对降雨型滑坡监测,提出降雨-入渗-位移变形三者相结合的滑坡监测技术方法,并在河口糖厂滑坡监测工程中应用,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自动传输、自动入库的全自动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可知,河口糖厂滑坡降雨超过50mm达到67mm时,雨水入渗深度为7m;10d累计降雨量达到110mm时,雨水入渗深度超过7m,但未至12m;雨水由0m入渗至7m的入渗速率为0.53m.h-1,由7m至12m的入渗速率为0.29m.h-1。
温铭生王连俊李铁锋徐为李昂
关键词:滑坡技术方法降雨入渗
基于北斗一号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被引量:37
2010年
由于地面无线通信网络无法实现无缝覆盖,存在通信盲区,容易遭受地质灾害等外界因素的破坏与影响,基于地面无线通信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在上述条件下将无法正常运行。提出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并针对常见的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设计并建立包含北京、上海、三峡库区、江苏、河北等13个地区的基于北斗一号卫星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首先介绍北斗卫星通信的流程及其特点,阐述系统架构,分析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最后给出对该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
朱永辉白征东过静珺周平根李昂肖健李冬航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无线监测系统
基于岩石CT扫描的冻融作用对花岗岩细观结构及力学强度影响研究
2024年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的基础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加,西部高原地区的季节性冻融循环效应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开展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细观特性及强度劣化性质研究对指导西部寒区基础工程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观察,获取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微结构;接着利用CT扫描技术,对冻融后的花岗岩进行扫描,对扫描图层利用阈值分割进行二值化处理,堆叠得到样品内外结构的高分辨3D数据及影像;结合分形理论计算图像计盒维数并由此对图像复杂度做出量化判断,由此对冻融循环对花岗岩内部结构演化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强度演化规律,探究结构演化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偏光显微镜下,岩石呈块状构造,具有似斑状粗粒不等粒花岗结构,局部见交代蠕虫结构。似斑晶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其他矿物粒径0.25~4.0 mm为主,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绿帘石,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黄铁矿等,镜下鉴定为似斑状粗粒不等粒黑云二长花岗岩。CT扫描显示,冻融循环效应在影响花岗岩细观结构时,会导致花岗岩内部孔隙率的整体上升,但岩石渗透性变化不大,岩石渗透率仅上升0.003×10^(-3)μm^(2);内部孔隙发育不均匀,试样整体结构改变以萌生较多新的微孔隙为主。冻融循环后岩石内部结构复杂度有所下降,但岩石整体完整性仍然较好,分形维数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形研究显示,20次冻融循环并未导致花岗岩的结构复杂度发生较大变化,同时试样整体力学特性出现下降,黏性增加以及长期强度出现较大幅度的衰减,进入蠕变试验阶段的应变阈值提高。在评价此类原生结构较致密的岩石的安全性时,仅从结构上进行考量与实际情况往往会出现偏差,应结合必要的强度指标综合评估。岩石在经历冻融循环后,在强度
侯圣山何箫孟宪森陈亮陈亮刘明学冯振郭长宝吉锋
关键词:冻融循环阈值分割分形维数
四川雅安雨城区降雨诱发滑坡研究
降雨是地质灾害,特别是滑坡灾害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通过对造成滑坡发生的降雨过程的研究,得出了降雨对四川雅安雨城区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半定量地评价了诱发因素级别,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供了基础.
李昂侯圣山周平根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降雨灾害预报
文献传递
GPS静态连续变位监测系统的应用——以四川雅安滑坡为例
2007年
GPS精密测量在火山监测等地壳变动、山体滑坡监测中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已被广泛使用。但是,以前多在土木测量中使用的器材在实际监测中有很多限制,包括传感器、电源、通信等,如不做成系统很难体现出利用价值。笔者成功地将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也能实施监测的系统实用化,并利用连续监测,通过统计处理达到高精度的实时变位监测。目前,日本有超过380个此类系统在通信、电源、环境条件均非常恶劣的现场运行着。我们应用此系统对四川雅安多营滑坡进行连续位移监测,并通过因特网实现位移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经过近一年的监测证明,此系统监测精度高、运行稳定可靠。
增成友宏角谷一明侯圣山李昂周平根
关键词:GPS滑坡
临夏盆地巴谢河流域典型滑坡多期次活动年代学证据被引量:6
2018年
本文以黄土高原临夏盆地巴谢河流域的上正滑坡为例,采用14C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结合文献查阅和实地走访,建立了该滑坡的多期次滑动的年代学框架。研究显示,上正滑坡至少经历了3个期次的活动:约33 ka B.P.,5~7 ka B.P.和距今约160年。这一年龄框架与此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成因机理相结合,对认识滑坡的发展演化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地区普遍存在的滑坡多期次的活动,能够对这一区域的地质构造和气候演化提供科学数据,对黄土-泥岩滑坡的成因机理和演化规律加深科学认识,并能对现今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借鉴。
李昂侯圣山王立朝陈亮李祥龙连建发付东林何强金文祥
关键词:滑坡
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的关键技术方法
周平根侯圣山李昂王立朝杨旭东吴树仁张永双雷伟志过静珺李冬航周百胜
在分析国内外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监测预报研究基础上,收集、整理和分析了2003年以来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相关资料;开展了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的方法研究,选择三峡库区巴东县城区和云阳县新城区开展了区域滑坡灾害敏感性...
关键词: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滑坡灾害
基于北斗一号数据传输的滑坡监测系统构建
地质灾害大都发生在偏远地区,通信条件差,工程技术人员难以到达,人工监测成本极高。我国自主建设的集通信、导航、授时等功能为一体的北斗卫星系统,能够提供授时和双向短报文通信功能,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作者在四川省雅安...
李昂侯圣山韩冰周平根
关键词:滑坡数据传输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