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无未
- 作品数:113 被引量:255H指数:8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中日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差异——以比较学术史的眼光观察被引量:1
- 2006年
- 中国与日本在汉语音韵学研究上已经形成了各自非常突出的个性差异,主要有:对一些汉语音韵学研究对象范畴的认识角度不一致;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学术评价角度有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与背景比较复杂,学术历史的积淀厚薄不同,比如《韵镜》研究;学术传统的承袭形式不同;政治与经济的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李无未
- 关键词:音韵学研究
- 当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
- 2010年
- 当代日本汉语音韵学进入全面发展和繁荣时期,标志是:汉语音韵学研究步入了正轨,不再是"军事战略"下的语言研究附庸;汉语音韵学与日本"日本汉字音学"走向分野,各自承担着独立的学科职责;一些与汉语音韵学研究紧密相关的学术团体十分活跃;学术流派意识明显增强;注重学科本身体系的建设;与发源地中国学术交流有步骤地进行,成果开始进入了中国学者的视野;各个门类研究出现了一批富有代表性的成果。其特点是:在许多问题的研究上突破原有思维束缚,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引入现代科学方法,学科意识强化;比较传统得到了弘扬,增强了比较研究的科学性;学术发展明显受到中国等国学者的直接影响;文献相承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一定规模优势,基础更为厚实,视野更为开阔。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继续强化的方面,比如,汉语方音史研究还很薄弱等。
- 李无未
- 关键词:汉语音韵学
- 上田万年东洋语言学之世纪布局
- 2023年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近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上田万年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实施具有国家语言战略性质的“东洋语言学规划”。他以东京大学为学术平台,参考德国语言学家甲柏连孜的东方语言学构想,结合东亚各国语言学传统,迎合日本面向东亚的军国主义殖民地政策,进行语言学“大布局”,构建了一个历史比较语言学意识下以日本国语为核心的东洋语言学理论体系,又通过国语学理论,将带有殖民色彩的东洋语言学理论付诸实践。他所培养的学生则在他规定的研究领域各自有所成就,传承学术血脉,逐渐形成令世人瞩目的日本语言学“大格局”。研究这个世纪布局的积极意义在于:这是东亚学者建立起的第一个自主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对摸清欧洲语言学尤其是历史语言学在东亚的传入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它成为当时渗透进日本、韩国、中国等国语言学的重要学术理论,对认识东亚各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十分重要。其破坏性影响也不可忽视,比如日本“东亚殖民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战争语学”盛行,就与上田万年东洋语言学理论中的民族主义及殖民主义政治意识密切相关,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 李无未
- 日本学者对“声明”与汉字音声调关系的考订被引量:3
- 2005年
- 日本学者在研究日本汉字音、汉语声调时, 非常重视佛教“声明”中“节博士”资料,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利用“节博士”资料构拟声调调值的理论与方法。因此, 在突出赖惟勤、金田一春彦等学者学术贡献的同时, 强调这些理论、方法对中国学者的借鉴作用以及总结考订得失,进一步开拓学术空间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 李无未陈珊珊
- 关键词:汉语
- 域外之“眼”与高本汉之“圆”被引量:1
- 2016年
- 多少年来,一些人习惯性地认为,中国的汉语史就应该由中国学者利用中国的汉语文献来研究,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为什么?你想想看,中国人嘴里说的是汉语,中国人用自己的汉字记录了自己的语言,久而久之,就成了中国自己的汉语文献。当然人们也相信,只有中国人才能凭语感最准确地理解中国汉语文献,不用自己国家的汉语文献研究汉语。
- 李无未
- 关键词:中国汉语汉语音韵先秦汉语时间名词口语词罗常培
- 略谈西周盟会制度被引量:1
- 2000年
- 对先秦史学界流行的一种西周不存在盟会制度的观点提出异议。从商及春秋来看 ,中间不可能跨越一个空缺阶段。当时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确有盟会的例证。由此认为 ,西周存在一个完备的盟会制度。依据史料 ,考订西周盟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类别。
- 李无未董润丽
- 关键词:西周
- 《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
- 1994年
- 《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李无未,吕朋林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以下简称《校注》)以征引详博,屡有发明而著称。其中的"珂案"部分尤为精彩。"珂案"内容之一为音释,共有三十四条。包括:一、用直音法为生僻字注音;二、...
- 李无未吕朋林
- 关键词:《广韵》《集韵》生僻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古音
- 晚清文人对朝鲜使臣“中华意识”的感知——以《韩客诗存》为依据被引量:1
- 2011年
- 文章以《韩客诗存》资料为依据,就晚清文人所感知的朝鲜使臣"中华意识"问题进行探讨,求得对两国当时"中华意识"差异的认识,并提出值得思考的一系列问题。
- 李无未
- 关键词:朝鲜使臣
- 解读李守田:学术历史与学术贡献
- 1999年
- 李宁田教授是一位“通才”,其学术研究涉及了众多学科领域,而尤以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成就卓著。他对现代汉语语段的研究成果已被纳入到新的汉语语法教学体系中去。他是学者,也是诗人;他是教育家,也是写作家。他为人风趣、潇洒、惜才、爱才,极富人格魅力,在中小学语文界享有很高威望。
- 李无未
- 关键词:学术贡献
- 中文核心能力素质:《说文》与《广韵》被引量:4
- 2016年
- 张之洞认定传统"小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核心"与"基础",与"经学"、"史学"构成"梯次"结构教学特征,在今天的古代汉语教学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把大学中文文科知识与能力系统拆分的话,按照麦克利兰的分类,属于传统"小学"的《说文》与《广韵》就属于核心能力素质。它的辐射和波及的范围是很广的,就中文学科来说,几乎决定性地制约了属于基准性专业能力素质的其他全部学科范畴。应该对当前的古代汉语教学作一个彻底的改革,将《说文》与《广韵》设置为必修课,这就避免了把古代汉语课讲成"文选课"或古汉语知识"通论课"的境地。真正回归到中文"小学"的"核心"传统,与欧美"通识"或"淹博"等国际主流教学思维模式接轨。
- 李无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