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敏伟

作品数:93 被引量:437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5篇细胞
  • 35篇肝炎
  • 31篇乙型
  • 31篇乙型肝炎
  • 26篇基因
  • 24篇病毒
  • 18篇外周
  • 18篇外周血
  • 15篇肝炎病毒
  • 14篇乙型肝炎病毒
  • 13篇慢性
  • 13篇肝炎患者
  • 12篇乙型肝炎患者
  • 11篇凋亡
  • 11篇受体
  • 10篇C基因
  • 9篇淋巴
  • 9篇慢性乙型
  • 9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突变

机构

  • 80篇浙江大学医学...
  • 22篇浙江大学
  • 4篇浙江省人民医...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杭州市第六人...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长春市心理医...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绍兴市上虞人...

作者

  • 93篇李敏伟
  • 23篇刘克洲
  • 20篇沃健儿
  • 19篇陈智
  • 17篇侯伟
  • 15篇姚航平
  • 11篇张立煌
  • 9篇李兰娟
  • 7篇胡中荣
  • 7篇陈公英
  • 7篇倪勤
  • 7篇曹红翠
  • 6篇杜维波
  • 6篇潘小平
  • 6篇张溪文
  • 5篇陈洪
  • 5篇陈离伟
  • 4篇曹雪涛
  • 4篇杨丹红
  • 4篇徐陈槐

传媒

  • 7篇中华传染病杂...
  • 6篇浙江大学学报...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2005年浙...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2004年浙...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浙江省免疫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4篇2006
  • 10篇2005
  • 17篇2004
  • 12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5篇1999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结合臂长10-23 DNAzymes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结合臂长10-23 DNAzymes在2.2.15细胞内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 DNAzymes,能分别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 基因和C基因开放阅读...
沃健儿侯伟刘克洲李敏伟陈离伟胡中荣刘荣华胡敏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BEAGHBSAGDNAZYMES基因表达
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化学趋化因子受体CCR6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化学趋化因子受体CCR6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 对中国大陆北、中、南三个区域的部分地区进行随机抽样后 ,采集 2 0 4例慢性HCV感染者外周抗凝血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CR6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 ,慢性HCV感染者CCR6的表达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肝功能异常者CCR6的表达低于肝功能正常者 ,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被激活 ,部分激活的效应性T细胞在CCR6介导下迁移至肝脏 ,引起局部免疫 。
张萍陈智陈峰李敏伟
关键词:慢性HCV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6慢性丙型肝炎
HBx-siRNA快速筛选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建立针对 HBx的小干扰 RNA(si RNA)快速筛选体系。方法 :1构建 HBx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 N端融合表达质粒 ;2用一步 PCR法 ,制备针对 HBx m RNA的 RNA多聚酶启动子 - si RNA表达框(SEC) ;3将 SEC转染 HBx- EGFP瞬时表达的 AD2 93细胞 ,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分析 SEC对 HBx- EGFP荧光表达的抑制效果 ,从而确定有效 si RNA。结果 :1成功构建 HBx- EGFP融合表达质粒 p HBx- EGFP,在瞬时表达细胞中 ,HBx- EGFP绿色荧光主要呈颗粒状 ,聚集在核膜与核膜外周或细胞浆 ;2共转染 SEC能有效抑制 HBx- EGFP的瞬时表达。与 si HBx2 71相比 ,si HBx388是一高效 si RNA位点 ,并且该位点与 t RNAVal和 H1启动子搭配更有效。结论 :成功建立表达 HBx的荧光蛋白报告体系 ,结合快速制备 SEC的方法 ,可用于进行 HBx有效 si
倪勤刘克洲羊正纲姚航平爱德华李敏伟陈智
关键词:发光蛋白质类HBX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小干扰RNA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中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表达特点及与疾病进展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中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的表达水平,分析Treg/Th 17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CHB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53例CHB患者(CHB组)和21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CHB轻度18例,中度16例,重度1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和Th17表达水平,并比较;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白蛋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组治疗前、治疗24周后及健康对照组Th17、Treg、Treg/Th 17分别为(2.13±0.65)%,(2.99±0.68)%,(3.59±0.75)%和(6.07±1.18)%,(5.14±0.96)%,(4.02±0.77)%和2.86±0.67,1.73±0.45,1.04±0.34,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78,10.12,17.19;P< 0.01).Th17表达水平在CHB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0,P=0.337).Treg表达水平在CHB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逐渐上升,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0.54,P=0.585).Treg/Th 17随疾病的加重而升高(2.58±0.59,2.76±0.63,3.2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P<0.01),重度与轻度、中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reg/Th 17与ALT、TBIL水平呈正相关(r=0.272,P=0.000;r=0.226,P=0.000).结论 Treg/Th 17平衡不仅与CHB致病机制相关,而且还与肝组织免疫炎性反应相关.
顾利江王雪芬李敏伟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疾病进展HELP
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在2.2.15细胞内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能分别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开放阅读框A157UG和A1816UG。不同的1023DNAzymes分别转染2.2.15细胞,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在0.1~2.5μmol/L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抑制HBsAg和HBeAg的表达,抑制效应可长达72h。在同一剂量相同转染时间的条件下,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率呈以下关系:DrzBS9>DrzBS8>DrzBS7;DrzBC9>DrzBC8>DrzBC7。DrzBS9和DrzBC9在2.5μmol/L剂量条件下,转染48h后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率可分别高达95%和92%。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对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水平并无明显影响。MTT细胞毒性检测表明,在0.1~2.5μmol/L浓度范围内未见1023DNAzymes对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在2.2.15细胞内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rzBS9和DrzBC9的抑制作用较强。
侯伟沃健儿刘克洲李敏伟陈离伟胡中荣刘荣华胡敏君
关键词:DNAZYMES基因C基因乙型肝炎病毒
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的改变。方法 选用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70.5±9.2岁,男/女:16/10例),在发病第一周内留取血样,其中10例患者第二周再次取血;20例健康体检者(68.3±11.2岁,男/女:11/9)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全血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血小板表面CD62p分子阳性的血小板百分数。结果CD62p^+血小板百分数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第一、二周,以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46±2.51、2.35±1.52和0.73±0.47,t检验示脑梗死组较对照组高(第一周;t=7.42,P=0.00;第二周:t=3.29,P=0.00;10例患者发病第一周较第二周CD62p^+血小板百分数明显高(4.93±2.81和2.35±1.52%,t=3.54,P=0.06);第一周CD62p^+血小板百分数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的多元回归分析,未发现与血小板激活显著相关的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初期血小板活性最高,然后急剧下降,但仍较正常明显增高。
方亚平李敏伟郑旭宁朱雄超柳扬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小板功能流式细胞仪
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对5-氟尿嘧啶治疗肝癌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环孢素A(CsA)与他克莫司 (FK5 0 6 )对 5 氟尿嘧啶 (5 FU)治疗肝癌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取DENA诱导的近交系wistar雄性原发性肝癌大鼠 ,随机分为A组 (肝癌鼠 )、B组(肝癌鼠加 5 FU)、C组 (肝癌鼠加 5 FU加CsA)、D组 (肝癌鼠加 5 FU加FK5 0 6 )处理 3d后取标本 ,光镜、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镜分别检测各组肝癌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坏死定量及形态学改变 ,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D组G1/G0期肝癌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 (P =0 0 0 ) ;S期肝癌细胞所占百分率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凋亡细胞百分率加坏死细胞百分率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0 0 )。透射电镜对照组呈正常肝癌细胞超微结构 ,治疗组可见大量不同时期的凋亡细胞和少量坏死细胞。肝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下降 ,以B组下降最多 (P <0 0 5 )。 结论 CsA和FK5 0 6均对 5 FU治疗肝癌有协同作用 ,FK5 0 6在5 FU治疗时可促使G0 /G1期肝癌细胞向S期转化 ,CsA对肿瘤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
杨富春郑树森李敏伟曾群力蒋国平谢海洋
关键词:环孢素A他克莫司5-氟尿嘧啶肝癌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86的表达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CD80和CD86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30例SLE患者PBLC的CD80和CD86抗原,并以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SLE患者PBLC上CD86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0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SLE患者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有肾病组和无肾病组的CD80和CD86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CD80和CD8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ANA滴度、IgG、和C3水平无相关关系。结论SLE患者PBLC上CD86的表达降低,可能与SLE发病机制有关。
沈斌许冰李敏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RRM1和BRCA1的表达与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外周血中表达及与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34例NSCLC肺癌患者外周血中RRM1和BRCA1 mRNA表达水平,并与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及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方案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统计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及χ2检验,总体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法分析。结果在外周血中RRM1和BRCA1 mRNA表达水平之间无线性相关(P=0.19);RRM1和BRCA1在不同的临床分期(ⅢB和Ⅳ)和组织病理学类型(鳞癌、腺癌)中表达均无差异;在肿瘤化疗反应中,RRM1低表达组有效率(52.9%)高于高表达组(5.9%),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7)。而BRCA1的表达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259);RRM1低表达组的生存期(15.5月)明显长于高表达组(11.8月)(P=0.045),而BRCA1的表达水平对生存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中,RRM1的低表达对化疗反应的有效率更高,生存期更长,有助于选择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的一线方案的辅助化疗。
王临润张国兵陈建李菌李敏伟汪洋徐农申屠建中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RRM1BRCA1
10-23 DNAzyme对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体外转录产物的切割活性
目的:探讨10-23 DNAzyme对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体外转录产物的特异切割活性。方法:设计并合成3 种能针对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开放读码框(ORF)A1816UG的特异性10-23 DNAzymes,分别命名为DrzB...
沃健儿刘克洲侯伟李敏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ZYME体外转录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