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尧
- 作品数:40 被引量:191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市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东城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京市东城社区40岁以上人群脑动脉狭窄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研究40岁以上人群脑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及分布规律和相关危险因素,为我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40岁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颈动脉双功能彩超检测颅内外动脉,以NASCET方法判断狭窄程度。结果男、女两性及总体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75岁组男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和吸烟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和吸烟等有关系,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对脑动脉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意义。
- 李尧何晋涛成冰王春华
- 关键词:脑动脉狭窄流行病学
- 颈动脉狭窄出现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10年
- 选择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动脉重度狭窄(≥70%)与闭塞患者150例,分析出现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示随着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出现临床症状的危险增加(OR=3.546,95%CI=1.515~8.300,P=0.004);功能上完整的Willis环是避免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OR=0.208,95%CI=0.045~0.962,P=0.045)。
- 李尧龚浠平王拥军李征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统计学
-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李尧卞绍华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
- 急性脑血管意外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附18例报告)
- 2003年
- 目的 :对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并发的深静脉血栓进行临床分析 ,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1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同期脑卒中病人并发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 4 3 % ;原发病为脑栓塞 9例 ,脑血栓形成 5例 ,脑出血 3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伴发疾病中糖尿病和心房纤颤常见 ;继发肺栓塞 5例 ,3例死亡。结论 :深静脉血栓易致急性肺栓塞 ,死亡率很高 ,且易漏诊 ,应对高龄的、卧床的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的脑卒中病人给予必要的预防。
- 李尧卞绍华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脑血管疾病
- 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研究及90天随访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了解北京住院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对于住院期间及出院90d二级预防药物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现状。方法调查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5月1日参加研究医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连续住院脑梗死及TIA患者对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他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使用率,戒烟、控制体重等行为修正率并随访90d。结果入组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等药物及行为修正率偏低,并且在出院90d这一比例进一步降低。结论医生应关注患者有明确循证医学依据的二级预防药物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患者药物治疗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
- 马锐华王拥军王春雪赵性泉王伊龙许明杰魏明李尧张茁张微微王力林琅李红涛郑婷王献伟李菁晶吕莹齐冬
- 关键词:脑梗死病人依从
- 降温毯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 2001年
- 从五十年代起 , 全世界开始用亚低温 (体温 30~ 35℃ )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病人 , 结果显示能明显减轻病人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 降低死亡率 . 已有研究证明 , 亚低温对脑缺血损伤也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1], 目前国内多将头颅局部亚低温应用于临床脑卒中病人 , 降温毯和降温帽可实现全身亚低温 , 现将我科降温毯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作一分析 .
- 李尧应乐群梅琳
-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降温毯疗效
- 帕罗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8周后两组HAMD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4、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相当,但后者在改善抑郁情绪方面起效更快,且两种药物对患者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均较轻,适合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长期治疗。
- 白维刘阳李尧
-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帕罗西汀度洛西汀心理状态
- 临床脑血管病医生对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药物干预知识的知晓程度的横断面调查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调查临床脑血管病医生对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二级预防药物干预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在二级预防持续质量改进协作组所在的北京8家医院,进行临床脑血管病医生对脑梗死和TIA二级预防药物干预知识的知晓程度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总计调查140人,各职称级别人员问卷平均得分最低0分,最高56分,平均25.76分(满分100分)。其中三级医院共4家,89人,平均得分27.18分;二级医院共4家,51人,平均得分23.28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住院医师平均26.27分,主治医师平均26.51分,主任医师平均23.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结论在不同级别,不同职称的临床脑血管病医生对脑梗死和TIA二级预防药物干预知识的知晓程度均差,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相关培训。
- 马锐华王春雪周永许明杰王献伟张宇辉王拥军王伊龙赵性泉魏明李尧张茁张微微林强谭纪萍李红涛李菁晶吕莹王力
- 关键词:脑梗死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 Moyamoya病代偿血流的评价
- 2004年
- 目的 研究 Moyamoya 病不同侧支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DSA诊断的 Moyamoya 病患者,依据有无大脑后动脉和颈外动脉代偿进行分组,对比大脑后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或阻力指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TCD评估标准。结果 有大脑后动脉参与代偿时,大脑后动脉 Vp较高, PI较低 (P < 0.001)。有颈外动脉参与代偿时, RI 较低 (P <0.001)。结论 TCD可以帮助临床评价Moyamoya 病的代偿情况。
- 李尧龚浠平
-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侧支循环经颅多普勒超声MOYAMOYA病TCD检查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病变侧支血流的评价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侧支代偿能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单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41例,依据DSA侧支分级分为完全代偿组和不完全代偿组,计算患侧大脑中动脉(MCA)与健侧MCA峰值流速的比值(dVMCA/nVMCA),及患侧MCA与健侧MCA搏动指数的比值(dPIMCA/nPIMCA),比较代偿是否完全时,峰值流速比值和搏动指数比值的不同,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TCD评估标准。并分析TCD血流指标与侧支类别、数量的关系。结果 TCD与DSA比较,评价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代偿较完全,dVMCA/nVMCA>0.65时,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75%,dPIMCA/nPIMCA>0.60时,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60%。dVMCA/nVMCA、dPIMCA/nPIMCA与侧支开放的数目无关。结论 TCD能够通过血液动力学参数评价侧支血流代偿的程度,能够反映半球的灌注情况,评价侧支血流的多少比评价开放侧支的数量更有意义。
- 李尧何晋涛成冰吴继星侯晶晶唐华白维刘阳张娟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