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红
- 作品数:64 被引量:197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皮肤内毛发移行被引量:2
- 2021年
- 1病历摘要患者男,53岁。右侧下颌部黑色线状皮损1个月余,患者常用电动剃须刀剃须,最初误认为是刮伤,未予治疗。其后1个月皮损长度逐渐增加,为求诊治,遂于2017年11月24日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局部受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右侧下颌部一4.1 cm黑色细线,周边无红斑或丘疹(图1A)。皮肤镜检查:镜下可见均质黑色线状结构穿行于皮下,穿行较浅处颜色较穿行较深处黑色更重,局部无血管结构和色素结构(图2),压之不退色。
- 闻娟李小红魏浩翰
- 二期梅毒46例误诊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李小红尹光文于建斌
- 关键词:误诊分析二期梅毒
- 皮肤镜在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与点滴型银屑病鉴别诊断中意义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ityriasis lichenoides et varioliformis acuta,PLEVA)和点滴型银屑病(guttate psoriasis,G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行皮肤镜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PLEVA患者17例(PLEVA组)和GP患者24例(GP组),以组织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2组患者皮损皮肤镜特征比率,评估皮肤镜特征诊断PLEVA、G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PLEVA组亮红色背景(47.1%)、血管弥漫分布(5.9%)比率低于GP组(79.2%、87.5%),有褐色无结构区(88.2%)、线状血管(52.9%)、血管环状分布(64.7%)、血管边缘分布(29.4%)比率高于GP组(0、0、12.5%、0)(P<0.05);皮肤镜特征为褐色无结构区诊断PLEVA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100.0%;血管环状分布诊断PLEVA的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87.5%;线状血管诊断PLEVA的灵敏度为52.9%,特异度为100.0%;血管边缘分布诊断PLEVA的灵敏度为29.4%,特异度为100.0%;皮肤镜特征为血管弥漫分布诊断GP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4.1%;点状血管诊断GP的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11.8%;亮红色背景诊断GP的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52.9%;白色鳞屑诊断GP的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35.3%;鳞屑弥漫分布诊断GP的灵敏度为37.5%,特异度为88.2%。结论 PLEVA和GP具有特征性的皮肤镜下表现,皮肤镜特征在二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 毛子慧张江安李小红于建斌陈莹莹程灵云
- 关键词: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点滴型银屑病皮肤镜组织病理检查
- 皮肤播散性曲霉病一例
- 曲霉病是由一些致病曲霉引起的皮肤、支气管、肺、骨及脑膜等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广泛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细胞毒药物以来,播散性曲霉病时有报道,伴皮肤表现的病例见国外报道。现将我院1例伴皮下结节的播散性曲霉病报道如下...
- 李小红
-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并肠穿孔、腹膜炎1例
- 2020年
- 患者男,54岁,躯干、四肢红色丘疹3年,反复腹痛5个月,诊断为"腹膜炎",影像学检查示:肠穿孔。皮肤镜示:皮损周边为主树枝状血管、袢状血管和不规则血管,中央形状不规则白色无结构区。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部分胶原楔形透明变性,血管周围少数淋巴细胞浸润,胶原排列紊乱;特殊染色:AB-PAS(+)。诊断为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 杨秋萍李小红魏浩翰闻娟于建斌张江安
- 关键词:恶性萎缩性丘疹病肠穿孔
- 制作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探索
- 2005年
- 目的 探索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的小鼠动物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用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小鼠,尾静脉注射马拉色菌悬液,对感染死亡及处死小鼠心、肺、肝、脾、肾标本进行HE染色、PAS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各实验小组小鼠一般状况变差,陆续死亡;各脏器均可见PAS阳性孢子、组织变性坏死、肉芽肿改变、真菌孢子栓子及坏死组织栓子等病理改变。结论 免疫抑制小鼠经尾静脉注射菌悬液可成功制作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小鼠动物模型。
- 李小红黄凯于建斌
- 关键词:马拉色菌动物模型小鼠
- 手背深部真菌感染2例
- 2010年
- 报告2例手背深部真菌感染。例1女,46岁。右手背红斑、肿胀、脓疱半年余,脓液真菌培养鉴定为申克孢子丝菌。诊断:孢子丝菌病。例2女,53岁。左手背红斑、丘疹、脓疱4月,脓液真菌培养鉴定为裴氏着色真菌。诊断:着色芽生菌病。
- 李小红于建斌苗青
- 关键词: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
- 孢子丝菌病误诊为皮肤结核1例被引量:4
- 2009年
- 患者女.46岁。因右手背及前臂内侧结节、斑块伴破溃流脓1年余,于2008年4月来我科就诊。患者系木材搬运工,1年半前因搬运木头时手背皮肤被碰破,当时未做特殊处理。1个月后局部出现一绿豆大结节,表面皮肤呈紫红色,无瘙痒及疼痛等不适.未进行诊治。皮损渐增多并增至黄豆大,部分融合成斑块.皮损破溃后流出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在外院被诊断为皮肤结核,经抗结核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半年,效果欠佳,原病灶周围出现新的皮损,且右前臂出现3枚绿豆大皮下结节,呈线状分布,但未破溃。发病以来全身症状不明显,无发热、咳嗽等不适。
- 李雪莉黄玉成李小红王豫平
- 关键词:孢子丝菌病
- 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中CCL17、CCL22和P物质的高表达与瘙痒程度正相关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索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皮损中CCL17、CCL22和P物质(SP)与瘙痒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BP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评估瘙痒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BP组和对照组表皮和真皮的CCL17、CCL22和SP表达,分析BP患者皮损各指标改变与瘙痒的关系。结果BP组表皮与真皮中CCL17、CCL22、S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P患者表皮中CCL17、CCL22与NRS评分呈正相关(r=0.79,P<0.05;r=0.47,P<0.05);真皮中CCL17、SP与NRS评分呈正相关(r=0.51,P<0.05;r=0.43,P<0.05)。结论BP患者表皮中CCL17、CCL22以及真皮中CCL17、SP的表达水平与BP患者的瘙痒程度正相关。
- 张曼曼李小红刘妍
-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P物质瘙痒
- Hpa-ASODN转染裸鼠黑素瘤移植瘤中VEGF和bFGF蛋白的检测
- 2008年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株及Hpa-ASODN转染A375细胞株建立裸鼠体内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Hpa-ASODN,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Hpa-ASODN转染后裸鼠移植瘤VEGF和bFGF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pa-ASODN可下调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
- 李小红于建斌李文才张江安
- 关键词:恶性黑素瘤乙酰肝素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