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俊

作品数:21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9篇不锈
  • 9篇不锈钢
  • 7篇马氏体
  • 7篇马氏体不锈钢
  • 7篇超级马氏体不...
  • 6篇奥氏体
  • 4篇逆变奥氏体
  • 3篇教育
  • 3篇冷处理
  • 3篇合金
  • 2篇点蚀
  • 2篇深冷
  • 2篇深冷处理
  • 2篇热疲劳
  • 2篇力学性能
  • 2篇铝合金
  • 2篇课程
  • 2篇课程设置
  • 2篇教学
  • 2篇H13钢

机构

  • 21篇昆明理工大学
  • 6篇钢铁研究总院
  • 1篇中国核动力研...
  • 1篇云南昆钢新型...

作者

  • 21篇李俊
  • 10篇李绍宏
  • 9篇赵昆渝
  • 6篇苏杰
  • 5篇姜雯
  • 4篇业冬
  • 2篇陈清明
  • 2篇杨勇
  • 2篇雍岐龙
  • 2篇杨正文
  • 2篇周大成
  • 2篇雍歧龙
  • 2篇邱建备
  • 2篇龙晋明
  • 2篇宋志国
  • 2篇张旭
  • 2篇徐军
  • 1篇刘玉荣
  • 1篇余雪
  • 1篇张晓龙

传媒

  • 6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上海金属
  • 2篇第二届高等教...
  • 1篇钢铁
  • 1篇材料保护
  • 1篇核动力工程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有色金属工程
  • 1篇全国第八届学...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功能材料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本文从功能材料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出发,论述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材料专业有关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做法.根据功能材料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的特点,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加强了理论基础和突出了多学科...
陈清明赵昆渝李俊刘翔
关键词: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文献传递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于自身特点,结合区域优势和特色,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基础课程中体现相应内容的衔接和匹配...
赵昆渝李俊陈清明
关键词:高等教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教材编写课程设置
文献传递
钛及其合金表面固体粉末渗镀研究进展
2025年
钛及钛合金由于硬度低、耐磨性差、高温抗氧化性能弱的特点限制了它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固体粉末渗镀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钛及其合金的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高温性能。固体粉末渗镀温度、保温时间以及渗剂对渗层的形貌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碳元素和硼元素的渗入,可以显著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而铝元素的渗入可以提高钛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同时增强渗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通过调整工艺可以制备多组元的渗层结构,从而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但目前仍存在渗硼层表面疏松、渗层与基体结合力较弱、多元固体粉末渗镀技术有待完善以及渗镀时间长、温度高等问题待解决。
唐梓焜段永华郑善举彭明军李萌蘖李俊
热处理对超级马氏体不锈钢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对两种(含W、Cu,不含W、Cu)超级马氏体不锈钢(SMSS)进行1050℃保温0.5 h后淬火及不同温度(550℃、650℃、750℃)保温2 h的回火处理,在饱和CO2浓度下,Cl-浓度为2.12%的NaCl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其耐蚀性能。循环极化曲线分析结果证实,回火温度对耐腐蚀性能有重要影响,并且550℃时耐腐蚀性能最好;含W、Cu的SMSS具有较高的点蚀电位。交流阻抗分析表明,回火温度为550℃的样品具有最高的阻抗值,形成的钝化膜最稳定。
徐军李俊姜雯业冬龙晋明雍歧龙苏杰赵昆渝
关键词: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点蚀电位交流阻抗
均匀化温度对5052铝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25年
对5052铝合金铸锭进行了520~580℃保温20 h空冷的均匀化处理,随后检测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以揭示均匀化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52铝合金的最佳均匀化工艺为560℃保温20 h后空冷,经此工艺均匀化处理的5052铝合金中Al_(3)Fe相的析出明显减少、塑性提升,其抗拉强度为193.4 MPa,断后伸长率为24.4%,在体积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为-1.202 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8.664×10^(-6)A·cm^(2),耐蚀性最优。均匀化处理能明显减少Al_(3)Fe相的析出,降低合金晶间腐蚀倾向。
朱俊霖李洋杨红梅李萌蘖李俊李绍宏
关键词:5052铝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电化学腐蚀
00Cr15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在含H_2SO_4的酸性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12年
超级马氏体不锈钢耐各种介质的腐蚀对其使用至关重要。采用电化学噪声(ENC)、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动电位极化(PDP)曲线,研究了00Cr15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在含H2SO4的酸性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其浸泡时间的延长,噪声电阻逐渐增大,噪声谱功率曲线的斜率在48 h时突然下降,即钝化膜变得稳定;电化学阻抗谱中的容抗弧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48 h后基本不再变化;随浸泡时间的延长,点蚀电位升高,维钝电流密度下降;00Cr15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在含H2SO4的酸性NaCl溶液中的再钝化能力强,耐蚀性好。
刘全彬李俊赵昆渝龙晋明雍岐龙苏杰
关键词:电化学噪声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
深冷处理后回火温度对15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及耐点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对15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SMSS)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变化和第二相碳化物及其对该钢腐蚀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组织均由板条马氏体、奥氏体以及M(23)C6型碳化物颗粒组成,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试验钢中逆变奥氏体含量增加,且在650℃回火时达到体积分数最大值41.41%。当回火温度高于600℃时第二相碳化物开始析出,且650℃回火后碳化物数量及尺寸较600℃增多。点蚀电位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而降低,第二相碳化物的析出降低了试验钢的点蚀电位,促进了亚稳点蚀位置的形成,从而降低了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
何潇李俊李绍宏赵昆渝梁建雄苏杰
关键词:深冷处理
深冷处理对H13钢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采用OM、SEM、TEM、XRD、显微硬度计以及热疲劳试验机等方法研究了深冷处理对H13型热作模具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淬回火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的淬回火工艺的基础上增加深冷处理有利于细化试验钢的晶粒组织并促进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此外,在深冷处理的条件下马氏体晶格由于在极低温易发生收缩而促使碳原子在位错等缺陷处偏聚,回火过程中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这些析出的大量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可钉扎位错,对热循环引起的应力集中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减缓降低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且深冷处理后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析出降低了H13钢热疲劳过程中碳化物长大速率,减少了热疲劳裂纹的数量,从而提高热疲劳性能。
张旭何文超魏鑫鸿李俊郭涵李绍宏
关键词:深冷处理H13钢热疲劳性能
含W的Cr15型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组织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全自动热膨胀相变仪、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及能谱分析和力学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含W的Cr15型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经淬火+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淬火+回火后的微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及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中的逆变奥氏体两相组织,形成的逆变奥氏体与马氏体板条符合K-S关系.在基体上弥散析出的纳米级金属化合物Laves相以及富铜相ε-Cu起到强化作用.该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洛氏硬度为26~36,抗拉强度为895~1 009 MPa,延伸率为17%~21%.
业冬李俊姜雯苏杰赵昆渝
关键词:金属材料超级马氏体不锈钢逆变奥氏体微观结构
冷处理对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及逆变奥氏体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了淬火+回火(No.1钢)及淬火+冷处理+回火(No.2钢)两种处理工艺下,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两钢中基体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但经过冷处理的No.2钢马氏体板条更平直,尺寸更小。在No.1、No.2钢中,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逆变奥氏体含量的变化趋势都为先增高后降低。在No.1、No.2钢中逆变奥氏体达到最大值的回火温度分别为650℃,700℃。No.2钢中Ni元素富集点含量比No.1钢低,但Ni富集点数比No.1钢多。No.1、No.2钢的硬度变化趋势都为先快速降低后缓慢回升,但在相同回火温度下,No.2钢的硬度值更低。
白璇赵昆渝姜雯李俊李绍宏李智东
关键词:冷处理逆变奥氏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