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俊

李俊

作品数:33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疫苗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8篇接种
  • 6篇预防接种
  • 6篇预防接种异常...
  • 6篇麻疹
  • 6篇接种异常反应
  • 6篇监测分析
  • 5篇乙型
  • 5篇病毒
  • 4篇血清
  • 4篇疑似
  • 4篇疑似预防接种...
  • 4篇乙肝
  • 4篇肝炎
  • 4篇病毒性
  • 3篇毒性肝炎
  • 3篇新生儿
  • 3篇乙肝疫苗

机构

  • 28篇海南省疾病预...

作者

  • 28篇李俊
  • 26篇曾雪霞
  • 20篇潘婷婷
  • 20篇孙莲英
  • 20篇何剑
  • 17篇莫少雄
  • 14篇符振旺
  • 13篇李位鸿
  • 11篇陈碧玉
  • 9篇闫秀娟
  • 7篇邓海英
  • 7篇陈少明
  • 7篇黄雅靖
  • 6篇姜涛
  • 4篇陈海云
  • 4篇潘正帆
  • 3篇曾昭长
  • 3篇陈洁兰
  • 2篇钟永
  • 2篇吴维学

传媒

  • 15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疫苗和免...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省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高流行区育龄妇女血清学调查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2013年海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高流行区育龄妇女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评估乙肝疫苗(HepB)接种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海南省3个乙肝高流行县(区、市),抽取15-49岁女性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检测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抗HBsAg抗体(Anti-HBs)、抗HBV核心抗原抗体(AntiHBc)、HBV e抗原(HBe Ag)、抗HBe Ag抗体(Anti-HBe)、HBV-DNA载量和HBV基因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育龄妇女的HBsAg、Anti-HBs、Anti-HBc阳性率分别为8.88%(151/1 701)、55.50%(944/1 701)、15.23%(259/1 701);HBsAg阳性者中HBe Ag、Anti-HBe、HBV-DNA载量阳性率分别为32.45%(49/151)、65.56%(99/151)、47.68%(72/151);HBV-DNA载量阳性者中B、C、B+C基因型分别占25.00%(18/72)、72.22%(52/72)、2.78%(2/72)。育龄妇女的年龄别HBsAg阳性率在7.04%(40-49岁)-10.65%(20-29岁)之间(χ~2=5.27,Р<0.05);有、无、不详HepB免疫史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6.43%、12.09%、8.65%(χ~2=9.77,Р=0.008);职业别人群HBsAg阳性率在2.53%(学生)-15.04%(公共场所人员)之间(χ~2=11.60,Р=0.007)。结论海南省2013年乙肝高流行区育龄妇女的HB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以C基因型为主;需继续加强HepB预防接种工作,落实HBV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措施。
吴维学曾雪霞李俊黄雅靖潘婷婷符江鹏姜涛
关键词:育龄妇女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
海南省甲肝疫苗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发病动态及流行特征,评价2008年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在海南省使用的甲肝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预防接种实施和控制提供策略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以来不同时期海南省甲肝疫情、人口统计和接种资料及2010—2014年甲肝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资料,从甲肝发病率、疫苗保护率、异常反应发生率、临床类型等流行病学指标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海南省2005—2014年甲肝发病率为1.04/10万~11.35/10万,年均发病率为4.20/10万;2005—2007年甲肝疫苗未纳入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时期,共报告甲肝2 173例,总报告发病率8.69/10万;2008—2010年甲肝减毒活疫苗分地区纳入EPI过渡时期,共报告甲肝893例,总报告发病率为3.38/10万;2011—2014年甲肝减毒活疫苗完全纳入EPI期,共报告甲肝538例,总报告发病率为1.48/10万;2010—2014年甲肝疫苗年均接种率为99.67%,年均保护率为99.97%;2008—2014年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甲肝发病率与甲肝疫苗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862)。接种甲肝疫苗后报告AEFI病例179例,其中减毒活疫苗169例,总发生率为2.65/万;灭活疫苗10例,总发生率为1.52/万;两者以一般反应(发热/红肿/硬结),绝大多数反应均为一过性;异常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皮疹,严重异常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紫癜发生率等发生率均为0.03/万~0.06/万。结论海南省将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两种工艺甲肝疫苗安全性均较高,可继续推广应用。
曾雪霞陈碧玉李俊黄雅靖潘婷婷符江鹏陈洁兰姜涛吴维学陈言
关键词:甲肝疫苗有效性安全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海南省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前后血清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海南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EPI)后的效果.方法 用WHO推荐的组群抽样(PPS)和分层抽样方法调查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
符振旺孙莲英曾雪霞李俊何剑潘婷婷李位鸿闫秀娟钟永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规划血清流行病学
海南省2010年麻疹强化免疫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评价海南省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方法综合分析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及AEFI监测系统资料。结果全省强化免疫共接种8月龄~6岁目标儿童772850人,报告接种率为96.93%,其中常住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7.05%,流动儿童报告接种率96.19%,两组人群强化免疫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557,P<0.05),分年龄组报告接种率均>95%,系统评估接种率为97.7%,调查两市县接种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812,P>0.05),2010年、2011年、2012年全省麻疹发病率分别为0.5/100万,0.47/100万、0.33/100万。结论海南省2010年开展MV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了8月龄~6岁儿童MV的接种率,确保了适龄儿童MV抗体水平,并形成人群有效的免疫屏障,从而巩固了我省提前消除麻疹的现有成绩,但是要确保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必须在确保常规免疫高接种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mv及时接种率,同时开展流动人口查漏补种工作。
何剑曾雪霞莫少雄孙莲英陈碧玉李俊李位鸿曾昭长
关键词:关键词麻疹强化免疫
海南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与实施效果研究
杜建伟曾雪霞何剑莫少雄孙莲英潘先海符振旺林春燕潘婷婷陈海云李俊潘正帆陈碧玉姜涛黄雅靖李位鸿邓海英
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人类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海南省既往麻疹高发、流行,最高年份发病率达1061.6/10万。项目通过制定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免疫、高质量监测、实验室诊断”等策略,有效阻断麻疹病...
关键词:
关键词:麻疹病毒性传染病
2010年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2010年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us,NT)的流行特征,为消除NT监测与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10年NT监测资料。结果 2010年海南省平均发病率0.25/1 000活产儿,发病5-9月份发病较多,病例呈散在分布,无明显集聚性。发病主要集中在海南东部地区市县,中部山区发病明显较少。男女性别比为1.7:1;病例发病中位数6d;100%在家分娩。结论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妇对生育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最有效措施。
邓海英曾雪霞莫少雄陈碧玉何剑李俊李位鸿
关键词:破伤风新生儿
海南省2007-2010年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对策与效果研究
孙莲英曾昭长曾雪霞何剑李俊潘婷婷陈海云李位鸿莫少雄潘正帆符振旺陈少明陈碧玉邓海英
海南省为乙肝高感染地区,人群乙肝感染率和HBsAg携带率为全国最高。课题研究寻找了影响海南省乙肝控制工作的主要因素,通过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提前到出生后6小时内,进一步提高了母婴阻断效果。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
关键词: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海南省职能部门免疫规划工作绩效评估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和各级职能部门落实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情况,分析影响免疫规划工作发展的因素,为制定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发展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绩效评估方案,对全省所有市、县各级职能部门进行量化评估,对免疫规划工作管理和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抗体水平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海南省2008年84%市县(区)政府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共投入经费9486015元。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全部达到98%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为95.5%,"五苗"全程合格率为96.1%,乙脑为95.7%,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分别为百白破96.4%、麻疹96.2%、乙脑93.3%。12~36月龄儿童麻疹和白喉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6%、94.5%,HBsAg携带率为1.05%;小学一年级学生分别为93.3%、88.1%、5.9%。全省无脊灰确诊病例,无白喉病例;麻疹发病率为0.55/10万,乙脑发病率为0.27/10万。结论2008年海南省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大多数能履行职责,为免疫规划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儿童免疫接种率均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目标以上,适龄儿童疫苗抗体处于高保护水平。
曾雪霞孙莲英符振旺潘婷婷闫秀娟李俊何剑莫少雄李位鸿
关键词:免疫规划绩效评估
海南省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AEFI监测与处置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海南省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以下简称AEFI)监测和与处置情况,为今后大型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或应急免疫活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全省建立疑似病例救治绿色通道,所有疑似病例通过全省AEFI监测系统上报,同时送定点医院免费救治,及时进行调查诊断,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AEFI个案数据,评价处置效果。结果本次强化免疫共监测报告AEFI 573例,报告发生率为7.41/万;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4.70/万,异常反应为1.42/万,偶合症为1.09/万;76.79%AEFI在接种后24h内发生,就诊后24h内报告率达94.07%,报告后48h内调查率达99.65%。86.4%异常反应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皮疹,发生率为1.07/万;其它较严重反应为过敏性紫癜、脓疱疹、热性惊厥、血管性水肿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率分别为0.03/万、0.03/万、0.02/万、0.01/万和0.01/万。15例严重的AEFI中,异常反应9例,占60%,偶合症4例,不明原因2例;除一例偶合病毒性心肌炎死亡外,其它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强化免疫活动建立敏感的AEFI监测系统、医疗机构绿色救治通道、及时处置AEFI病例非常关键,针对不明原因的、偶合症的病例需进一步实验室诊断准备,才能保证强化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曾雪霞陈少明莫少雄何剑陈碧玉李俊潘婷婷孙莲英
关键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AEFI
2009-2022年海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09-2022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布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海南省2009-2022年人间布病报告数据和各监测点血清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22年海南省共报告布病140例,年均发病率为0.11/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64.602,P<0.001)。发病以3-8月为主。全省17个市(县)(17/19,89.47%)有布病病例报告,以东方市、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临高5个邻近的市(县)发病水平最高,发病市(县)数呈逐年增加趋势。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74,P<0.001)。以30~69岁人群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7.85%。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3.57%。共开展重点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13 175人,检出阳性161例(阳性率1.22%)。养殖牛、羊、猪等家畜,肉类加工及屠宰等直接接触病畜及污染物等为感染的主要原因,占95.00%,食源性感染占2.86%。77.14%的病例在发病30 d内就诊。结论 海南省人间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迅速扩散到多个市(县),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联防联控,根据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谢永慧闫秀娟蔡英桂张玲罗艳李俊陈菁菁杜中华邱仁王南来邱丽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