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肿瘤
  • 8篇恶性
  • 8篇肠癌
  • 7篇切除
  • 7篇淋巴
  • 6篇预后
  • 6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淋巴结
  • 5篇大肠
  • 4篇原发性
  • 4篇皮肤
  • 4篇切除术
  • 4篇黑色素
  • 4篇黑色素瘤
  • 4篇肠肿瘤
  • 3篇肉瘤
  • 3篇手术
  • 3篇前切除
  • 3篇前切除术

机构

  • 24篇复旦大学附属...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医院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31篇朱蕙燕
  • 22篇王亚农
  • 14篇莫善兢
  • 13篇蔡宏
  • 9篇徐宇
  • 8篇吴江宏
  • 5篇刘晓文
  • 5篇朱慰祺
  • 5篇师英强
  • 4篇龙子雯
  • 3篇刘守业
  • 3篇董锐增
  • 2篇王春萌
  • 2篇郑洪途
  • 2篇蔡宏
  • 1篇成宇帆
  • 1篇曹学冬
  • 1篇梁晓华
  • 1篇赵任
  • 1篇郑磊贞

传媒

  • 8篇中国癌症杂志
  • 5篇肿瘤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浙江肿瘤
  • 1篇家庭用药
  • 1篇2000全国...
  • 1篇第九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8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34例报道被引量:2
1987年
由于小肠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又缺乏有效的诊断措施,病人就诊时往往已为时过晚,预后不理想。我院自1961~1982年共收治小肠恶性肿瘤34例,现报道如下:
朱慰祺朱蕙燕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小肠肿瘤平滑肌肉瘤类癌小肠癌致癌物
复发性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64例的治疗分析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的认识 ,探讨规范化的手术方法和综合治疗途径。方法 :对本院 1985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 6 4例复发性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 ,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6 4例复发病例中 ,5 7例入院前有局部切除手术史 ,明显多于有广泛切除手术史者 (7例 )。入院后有 5 3例施行广泛切除手术治疗 ,其中 4 1例皮肤切缘≥ 3cm ,12例皮肤切缘在 1~ 2cm ,经随访术后两者出现局部再复发分别有 3例 (7.3% )和 2例 (16 .7% )。 6 4例病例中 ,共有 8例在复发后直接施行或再手术后施行放射治疗 ,放疗后局部复发 2例 ,均为以往多次手术后复发的病例。全部病例中 ,只有 2例 (3.1% )死亡。结论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局部手术切除后有较高的复发率 ,规范化的广泛切除手术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对术后切缘(+)、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治疗等病例应用放射治疗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医师应该重视手术的规范化 。
蔡宏师英强朱蕙燕王亚农
关键词:DFSP局部切除广泛切除复发
原发性大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和预后因素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原发性大肠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lymphoma ,NH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 ,以探求较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从 1971~ 1995年间收治的 94例原发性大肠NHL。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或探查病理活检证实。综合治疗包括 :术后放疗 83例 ,术后化疗 7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总三年、五年、十年生存率分别为 6 2 .5 %、6 1.0 %、5 8.9%。单因素分析表明 :对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为手术方式、淋巴结状况、术后化疗、术后放疗、临床分期 (P <0 .0 5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患者年龄、手术方式、术后化疗、术后放疗、临床分期是影响原发性大肠NHL生存率的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王亚农朱蕙燕蔡宏莫善兢
关键词:预后因素辅助放疗辅助化疗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估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应用于皮肤恶性黑素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评估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应用淋巴核素显像以及术中核素扫描等方法定位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切除SLN后进行快速冰冻和常规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若SLN为阳性,则加行相应区域淋巴结清扫。结果:18例患者中共检出SLN34枚,其中阳性7枚(20.6%)。5例SLN阳性患者加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包括3例腹股沟清扫、1例腋窝清扫和1例颈部清扫;除SLN以外,共清扫淋巴结84枚,其中阳性39枚(46.4%)。结论:SLNB有助于诊断皮肤恶性黑素瘤的淋巴转移,为实施区域淋巴清扫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徐宇朱蕙燕吴江宏龙子雯刘晓文郑洪途王亚农
关键词:黑素瘤皮肤肿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核素
7例嗜铬细胞瘤治疗报道
1992年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内分泌肿瘤。由于该病涉及血压变化,手术危险性大、死亡率高,所以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至为重要。我院自1979~1988年共收治了7例手术切除,无1例发生手术死亡。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朱蕙燕朱慰祺刘守业李澍赵伟民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
多原发结直肠癌1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分析研究多原发结直肠癌(MPCC)在结直肠癌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漏诊原因。方法对1985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168例MPCC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MPCC占同期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4.6%。其中同时多原发癌(SC)81例,异时多原发癌(MC)72例,SC并MC者15例。首次诊断结直肠癌的年龄为20~82岁,中位年龄58岁。168例中共发生结直肠癌393处(平均每例2.3处),病灶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占61.6%。其中18例(10.7%)明确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9例(5.4%)高度怀疑HNPCC。14例(8.3%)合并其他器官癌,72例(42.9%)为腺瘤癌变,另有41例(24.4%)同时合并腺瘤。96例SC中,术前行纤维肠镜检查91例,65例(71.4%)获得确诊。所有MC病例均为术后纤维肠镜检查发现。全组总体5年生存率为69.8%。结论纤维结肠镜检查在MPCC的诊断和随访中意义重大,有助于减少SC的漏诊和及时发现MC。对腺瘤的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MPCC的发生。在MPCC中应重视HNPCC的检测和其他器官癌的监测。由于MPCC可以获得和首发癌相同的疗效,应重视积极的、规范化的手术治疗。
蔡宏董锐增吴江宏朱蕙燕王亚农师英强莫善兢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肿瘤多原发性结肠镜检查
直肠癌前切除术标本下切缘长度随时间的变化及其规律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研究直肠癌前切除术肿瘤下切缘的长度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 :选择本院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 2 0例 ,分别测量游离完成后肿瘤下缘至切除线距离 (游离切缘 ) ,标本离体时切缘 (离体切缘 ) ,手术结束时切缘 (延时切缘 ) ,甲醛固定后切缘 (固定切缘 )。分析比较切缘收缩的变化。结果 :游离切缘、离体切缘、延时切缘、固定切缘均呈缩短趋势 ,其均数分别为 (4 87± 1 34 )cm、(3 42± 1 39)cm、(2 83± 1 18)cm、(1 91± 1 0 2 )cm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其均数有显著差异 (P <0 0 0 0 1)。均数间两两比较结果表明 ,游离切缘分别与离体切缘、延时切缘、固定切缘之间以及离体切缘与固定切缘之间有显著差异。腹膜返折以下组在肿瘤切除前至肿瘤切除后各不同时间的切缘收缩率均较膜返折以上组为高。标本经甲醛固定后下切缘≤ 1cm者与 >1cm者相比 ,切缘收缩率较大。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肿瘤下切缘的估计应考虑切缘的收缩率。建议对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标本离体后下切缘应为 1— 2cm为妥。
王亚农莫善兢朱蕙燕蔡宏
关键词:直肠癌前切除术手术切缘
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研究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发生频率,探讨其与异时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及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上海肿瘤医院1985年~2000年病理资料完整的70例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124个存档蜡块,以及随访3年以上的35例散发性单原发大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测定。PCR法检测BAT25、BAT26两个位点来判断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情况,两个位点均阳性作为判断微卫星不稳定标准。微卫星不稳定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P值<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界限。[结果]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中,25.8%的肿瘤表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单原发大肠癌为5.7%(25.8%vs.5.7%,P=0.01)。其中同时多原发大肠癌MSI阳性率为15.6%,异时多原发大肠癌为36.7%(15.6%vs.36.7%,P=0.007);40岁以下,阳性率为53.8%,40岁以上为22.5%(53.8%vs.22.5%,P=0.015);右结肠阳性率为41.2%,左结肠阳性率为15.1%(41.2%vs.15.1%,P=0.001);Dukes’A、B、C、D期阳性率分别为25.0%、33.3%、22.2%、11.1%(P>0.05);高、中、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分别为20.0%、25.9%、21.1%、31.6%(P>0.05)。70例患者平均随访61个月,MSI-H患者和MSS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和57.14%(P<0.05)。[结论]MSI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预测异时大肠癌的发生,亦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判断散发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董锐增蔡宏莫善兢王亚农朱蕙燕徐晓丽
关键词:肠肿瘤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期间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功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自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59例需要手术和4例术后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和术后化疗期间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其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本组63例中术前合并有心脏病25例,贫血18例,糖尿病14例,高血压6例,脑梗死、肺气肿各1例。术后96%患者的体虚、气短、心悸等症状得到改善,无1例发生心衰和肝肾功能异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9%(4/59),其中肺炎2例,吻合口瘘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无手术死亡。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3.17%,其中1例轻度发热,1例轻度皮疹。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朱蕙燕王亚农蔡宏吴江宏莫善兢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恶性肿瘤手术期间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标本下切缘的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肿瘤下切缘不同阶段长度的测量,探讨其变化规律。同时分析切缘对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距肛缘≤8cm的直肠癌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患者 184例,全部病例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每例直肠标本的三个不同阶段的肿瘤下切缘进行测量:①术中切缘;②离体切缘;③化学固定后切缘(简称固定切缘)。计算不同阶段切缘的收缩率。对不同长度切缘对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经病理检查切缘均无肿瘤残留。术中切缘、离体切缘、固定切缘均呈缩短趋势,其平均长度分别为: 4. 6cm(SD=0. 9)、3. 3cm(SD=1. 1)、2. 0cm(SD=0. 9)。切缘长度平均收缩率分别为:①离体切缘与术中切缘收缩率 71. 7%;②固定切缘与离体切缘收缩率 60. 1%;③固定切缘与术中切缘收缩率 43. 5%。全组局部复发 12例(6. 5% )。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离体切缘≤2cm者与>2cm者相比,以及固定切缘≤1cm与 >1cm者相比,其总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肿瘤下切缘的估计应考虑切缘的收缩率。直肠切除后应立即对离体标本的下切缘进行测量,其数据较为准确。我们的资料表明:离体切缘≤2cm者与>2cm者对总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王亚农朱蕙燕蔡宏吴江宏莫善兢
关键词:直肠癌前切除术切缘复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