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红

作品数:15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4篇细胞
  • 4篇免疫缺陷
  • 4篇肝病
  • 4篇肝炎
  • 4篇病毒治疗
  • 3篇预后
  • 3篇杀伤
  • 3篇缺陷病
  • 3篇自然杀伤
  • 3篇疗效
  • 3篇免疫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HIV感染
  • 2篇蛋白
  • 2篇亚群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载量
  • 2篇人类免疫

机构

  • 15篇南通市第三人...
  • 4篇南通大学
  • 1篇江苏省南通卫...

作者

  • 15篇朱晓红
  • 7篇邹美银
  • 5篇曹力
  • 5篇陆雪峰
  • 4篇庄勋
  • 4篇吴丛霞
  • 3篇蔡晓娟
  • 3篇秦刚
  • 2篇孙伟
  • 2篇张晓芳
  • 2篇黄左宇
  • 1篇刘先进
  • 1篇蒋敏
  • 1篇陈智娴
  • 1篇朱勇根
  • 1篇王娟
  • 1篇毛丽萍
  • 1篇羌韧
  • 1篇李伟
  • 1篇薛红

传媒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工企医刊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草酸苷与熊去氧胆酸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对甘草酸苷制剂联合熊去氧胆酸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6例,在加用甘草酸苷制剂和熊去氧胆酸,研究其治疗效果。结果 AIH组和PBC组患者研究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TBIL(μmol/L)、ALT(U/L)、AST(U/L)、GGT(U/L)和ALP(U/L)较治疗前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治疗后生化指标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加用甘草酸苷制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中应用。
朱晓红羌韧
关键词:甘草酸苷熊去氧胆酸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硫普罗宁联合BILT DSG-Ⅲ型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用硫普罗宁联合BILT DSG-III型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诊的6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30例/组)。为参照组患者应用硫普罗宁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联用硫普罗宁和BILT DSG-Ⅲ型肝病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其各项肝功能指标和各项血脂指标的水平。结果:1)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更低,其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的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治疗的好转率为93.33%,参照组患者治疗的好转率为80.00%。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的好转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硫普罗宁联合BILT DSG-III型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
蔡晓娟朱晓红
关键词:脂肪肝硫普罗宁
基于替诺福韦和齐多夫定的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方案疗效比较
2022年
目的:对比富马酸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依非韦伦(efavirenz,EFV)和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3TC、EFV两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方案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抗病毒的疗效。方法:选择461例诊断为HIV感染、CD4+T淋巴细胞<500个/μ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51例接受TDF、3TC、EFV治疗(TDF组),110例接受AZT、3TC、EFV治疗(AZT组),检测患者基线以及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HIV RNA水平;按病毒学应答不同结局,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TDF组患者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为202.8(88.0,289.0)个/μL,治疗1年后为353.0(228.0,518.3)个/μL;AZT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为227.0(140.5,319.3)个/μL,治疗1年后为432.5(253.75,528.0)个/μL,两种治疗方案对提升CD4+T淋巴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TDF组、AZT组免疫学应答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4/351 vs 93/110,P=0.845);以HIV RNA<200 copies/mL为标准,ART 1年后病毒学应答率两种治疗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5/351 vs 107/110,P>0.05);以HIV RNA<20 copies/mL为标准,达到病毒学应答率,两种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351 vs 100/110,P=0.012);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提示TDF组病毒学应答失败率高于AZT组合(Exp(B)=2.135,95%CI:1.047~4.353,P<0.05)。结论:以AZT为基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对于免疫学应答疗效与以TDF为基础方案相似;以AZT为基础的方案病毒学应答失败率(以HIV RNA<20 copies/mL为标准)低于以TDF为基础的方案。
蒋敏朱晓红陆雪峰文小平吴丛霞曹力庄勋张晓芳邹美银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替诺福韦齐多夫定
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在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预后判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iMELD)评分系统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近期与远期预后的判断价值,及其对人工肝治疗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32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队列的临床资料,其中生存组83例,死亡组149例。根据基线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和并发症等,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integrated MELD(iMELD)、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改良Child评分(mCTP)5种模型评分;随访两组患者90 d的生存率。分别从鉴别力、校准度和整体性能3个方面评价5种评分系统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探讨单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此5种模型在文献报道的临界值指导下对患者选择人工肝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决策曲线分析(DCA)方法计算各个模型及"全治疗"策略的净获益,评价模型对预测疗效的临床意义。结果 MELD、MELD-Na、iMELD、CTP、mCTP 5种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利用数据信息,且与ACLF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在判断患者90 d预后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64、0.68、0.62和0.64;iMELD均优于其他评分系统(t=8.318、P <0.001);iMELD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具有最好的病死风险判断力;Nagelkerke’s R2和Brier评分结果提示iMELD整体判断能力最优。以55为界值,iMELD短期预后判断能力的敏感度为86.8%,特异度为49.5%,AUC=0.68;iMELD预测能力优于PTA单指标(t=5.866、P<0.001)以及其他模型;阈值概率(Pt)为23%~65%时,基于iMELD评分决定是否应用人工肝治疗,净获益高于"全治疗"策略,相当于每100例患者中可减少不必要的人工肝治疗最多达20例,提示使用iMELD模型指导可节约20%的人工肝资源,同时亦不增加漏掉需要人工肝治疗患者的几率。结论 iMELD模型在判断ACLF患者近期与远期预后方面的价值较高,对临床选�
蔡晓娟沈毅朱晓红汪徐林朱勇根庄勋秦刚
不同干预措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网络Meta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评价不同干预措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电子数据库自建库至2016年12月31日与预防HBV母婴传播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4种干预HBV母婴传播的措施分别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HBVac);新生儿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HBIG+HBVac);妊娠晚期多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HBIG/HBIG+HBVac),妊娠晚期抗病毒治疗+新生儿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AVT/HBIG+HBVac)。按入选标准筛选后提取其中的数据进行直接、网络Meta分析,采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CI)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HBVac处理组显著降低了HBV母婴传播机率,RR为0.32;95%CI:0.21~0.50。HBIG+HBVac处理显著优于HBVac处理,RR=0.37,95%CI:0.2~0.67。对高病毒载量(HBV DNA≥2×105 IU/ml)的HBV感染妊娠者,HBIG/HBIG+HBVac和AVT/HBIG+HBVac疗效显著优于HBIG+HBVac和HBVac处理(RR=0.47,95%CI:0.29~0.75;RR=0.31,95%CI:0.10~0.99)。结论妊娠期抗病毒治疗联合新生儿注射HBIG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显著,妊娠晚期注射HBIG的母婴阻断效果尚不确切。
朱晓红陈智娴庄勋郝艳丽蔡梦芝秦刚
关键词:肝炎乙型网络META分析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补中益气解毒汤辅助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在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究补中益气解毒汤辅助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免疫重建不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1年1月间106例AIDS免疫重建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以规范化HAART治疗(拉米夫定300 mg+替诺福韦300 mg+依非韦伦600 mg),研究组在HAART治疗基础上辅以补中益气解毒汤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CD4^(+)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L-4、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给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AIDS免疫重建不全患者补中益气解毒汤辅助HAART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黄左宇朱晓红邹美银曹力吴丛霞
关键词:艾滋病免疫功能
iNKT细胞水平与HIV感染病程及HAART疗效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究恒定性自然杀伤T细胞(iNKT)水平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病程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AIDS)患者153例为研究组,包括无症状期78例(无症状期组)和艾滋病期75例(艾滋病期组),并招募健康人群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_(4)^(+)、CD_(8)^(+)T淋巴细胞、iNKT细胞及其亚群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IV RNA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CD_(4)^(+)/CD_(8)^(+)、iNKT细胞及CD_(4)^(-)iNK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CD_(8)^(+)T淋巴细胞、CD_(4)^(+)iNKT细胞和CD_(4)^(+)iNKT/CD_(4)^(-)iNK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艾滋病期组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CD_(4)^(+)/CD_(8)^(+)、iNKT细胞及CD_(4)^(-)iNKT细胞水平低于无症状期组,CD_(8)^(+)T淋巴细胞、CD_(4)^(+)iNKT细胞和CD_(4)^(+)iNKT/CD_(4)^(-)iNKT水平高于无症状期组(P<0.05);无效组患者外周血CD_(4)^(+)/CD_(8)^(+)和iNKT细胞水平低于有效组,CD_(4)^(+)iNKT/CD_(4)^(-)iNKT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iNKT细胞和CD _(4)^(+)iNKT/CD _(4)^(-)iNKT水平对患者HAART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0.756.结论AIDS患者外周血iNKT较健康人群降低,且随着病程进展CD_(4)^(+)iNKT/CD_(4)^(-)iNKT水平升高,iNKT细胞和CD_(4)^(+)iNKT/CD_(4)^(-)iNKT水平对患者HAART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孙伟邹美银吴丛霞曹力朱晓红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预测疗效
HIV感染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对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分期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首次就诊的HIV感染患者1188例(艾滋病期584例、无症状期604例)作为HIV感染组,另外选取2019年10-12月体检健康者5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受试者外周血HIV RNA,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K细胞计数判断HIV感染分期的价值。结果HIV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NK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艾滋病期HIV感染患者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NK细胞计数及HIV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无症状期患者(P<0.001);NK细胞计数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s=0.381、0.354,均P<0.001),与HIV RNA呈负相关(rs=-0.064,P=0.028);NK细胞计数判断HIV感染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95%CI(0.664,0.724),P<0.001],截断值为147个/微升,灵敏度为74.7%,特异度为57.8%。多因素分析发现,NK细胞计数判断HIV感染后进入艾滋病期的Exp(B)值为1.003[95%CI(1.002,1.004),P<0.001]。结论HIV感染患者NK细胞计数降低,且随疾病进展进一步下降,可作为HIV感染分期的判断指标之一。
邹美银朱晓红陆雪峰文小平吴丛霞庄勋曹力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HIV感染者淋巴细胞亚群、HIV RNA载量对抗反转录病毒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淋巴细胞亚群、HIV RNA载量对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1年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2019年初次就诊且CD+4T细胞<500/μL的确诊HIV感染者35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后HIV RNA载量和CD+4T细胞水平分别分为病毒学应答组(338例)与病毒学无应答组(15例)、免疫学应答组(297例)与免疫学无应答组(56例)。分别于治疗前及ART治疗1年后,检测CD_(4)^(+)T细胞、CD_(4)^(+)T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淋巴细胞水平及HIV RNA载量,分析基线相关指标对抗反转录病毒疗效的影响。结果免疫学应答组治疗前HIV RNA载量lg HIV RNA[M(P_(25),P_(75))][4.85(4.18,5.53)]高于免疫学无应答组[4.23(3.64,5.07)];CD_(4)^(+)T细胞、NK细胞水平低于免疫学无应答组[189.00(66.00,281.00)/μL vs.266.50(207.50,391.00)/μL]、[113.00(61.00,182.00)/μL vs.157.5(86.00,229.50)/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263、5.220、1.953,P值均<0.05);病毒学应答组治疗前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均高于病毒学无应答组[108.00(65.00,155.50)/μL vs.76.00(53.00,102.00)/μL]、[123.00(65.8,0193.00)/μL vs.61.00(34.00,113.00)/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似然比/Z值分别为5.481、5.587,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T细胞水平、HIV RNA载量与ART免疫学疗效有统计学关系(P值均<0.05);未发现与病毒学疗效有统计学关系的指标(P值均>0.05)。结论HIV感染者基线CD4+T细胞水平、HIV RNA载量对其ART 1年后的免疫学疗效有一定影响。
孙伟朱晓红陆雪峰文小平邹美银
关键词:HIV感染者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PTAR)、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联合检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第90天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95例)和死亡组(59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基线指标。分析PTAR、HDL-C、MELD-Na之间的相关性。分析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PTAR、HDL-C、MELD-Na单项及联合预测(PTAR+MELD-Na+HDL-C)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根据联合模型的截断值(0.530),将患者分为A组(<0.530,n=47)和B组(≥0.530,n=107)。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比较2组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钠(Na+)、白细胞(WBC)、血小板(PLT)、PTAR、HDL-C、MEL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R与MELD-Na呈正相关(r=0.407,P<0.001);PTAR、MELD-Na与HDL-C呈负相关(r=-0.316、-0303,P<0.001)。年龄、TBil、PT、PTAR、MELD-Na是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HDL-C是ACLF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PTAR、HDL-C、MELD-N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2、0.717、0.738;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801(95%CI:0.722~0.881,P<0.001),敏感度为0.627,特异度为0.916,约登指数为0.543,截断值为0.530。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A组患者累计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TAR、HDL-C、MELD-Na均是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三者联合预测模型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好。
王娟章颖刘先进朱晓红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