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鹏
- 作品数:83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核泵零部件热处理与表面改性原理及应用
- 雷明凯朱小鹏张伟王桂芹李昱鹏袁力江
- 基于界面断裂韧性评价涂层结合强度的集成设备及检测方法
- 一种基于界面断裂韧性评价涂层结合强度的集成设备及检测方法,属于材料表面工程技术领域。该设备采用计算机控制四个功能模块操作,包括超声检测模块、硬度测试模块、连续压入测试模块、界面裂纹检测模块,通过人机交互软件系统集成处理各...
- 雷明凯朱小鹏林莉李昱鹏朱宝
- 文献传递
- 基于梁有限元模型构建屏蔽式核主泵数字样机方法
- 基于梁有限元模型构建屏蔽式核主泵数字样机方法,属于核反应堆冷却剂泵设计和制造。构建步骤:一、依据核主泵零部件几何及装配关系,生成核主泵几何建模模块;二、在核主泵几何模型基础上,生成转子组件梁有限元建模模块、轴承支撑系统建...
- 雷明凯朱宝朱小鹏潘学民郭东明
- 文献传递
- 大功率屏蔽式核主泵C型密封结构部件重复焊接工艺
- 一种大功率屏蔽式核主泵C型密封结构部件重复焊接工艺,属于核电装备制造及维修领域。通过超声冲击预处理,为热影响区经历重复焊接热循环时发生再结晶提供驱动力,保证了热影响区优先发生再结晶而不是原有晶粒继续长大;小电流、大焊速、...
- 潘学民雷明凯王桂芹林莉郭彦辉朱小鹏李昱鹏
- 文献传递
- 氧气/燃料比对超音速火焰喷涂WC-Ni涂层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参数对WC-12Ni硬质合金涂层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方法依据氧气/燃料比(λO/F)调节工艺参数,以λO/F=1.1为基准点,分别固定氧气流量811 L/min、降低煤油流量,或者固定煤油流量22.7 L/h、增大氧气流量,均使λO/F增至1.2和1.3,制备了5组涂层,分析涂层组织及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柱-面接触大载荷冲击下的涂层抗冲击行为。结果λO/F对涂层组织及力学性质的影响并非已报道的单调变化规律。固定氧气流量、降低煤油流量使λO/F由1.1增至1.3时,涂层孔隙率由0.91%增至1.24%,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由10.1、344.0 GPa降至8.6、313.9 GPa;冲击坑体积由2.1×10^(-3)增至3.3×10^(-3)mm^(3),且损伤微观特征由WC颗粒剥落向涂层开裂发展。当固定煤油流量、增加氧气流量使λO/F由1.1增至1.3时,孔隙率降至0.85%,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增至10.8、382.5 GPa,冲击坑体积增至2.6×10^(-3)mm^(3),直到λO/F=1.3时涂层表面开始出现裂纹。结合涂层硬度和弹性模量分析结果可知,在H3/E2≤8.4 MPa时,涂层发生开裂损伤,裂纹长度随着H3/E2的增加而减小。在H3/E2>8.4 MPa时,涂层损伤以WC颗粒剥落为主,且随着H3/E2的增加而减轻。高H3/E2可提高涂层的抗冲击性能,当H3/E2由6.4 MPa增至8.7 MPa时,坑体积和WC剥落程度分别降低了36%、35%。结论超音速火焰喷涂WC-Ni涂层的H3/E2定量表征了其抵抗塑性变形和开裂的能力,决定了涂层的抗冲击性能。
- 张书姣朱小鹏苑菁茹奚恒恒雷明凯
- 关键词:超音速火焰喷涂抗冲击性能
- 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材料表面的烧蚀特性
- <正>强流脉冲离子束(HIPIB)具有超高温、超高压和强磁场等特性,可在瞬间(脉冲宽度<1 μs)实现材料表面(典型的离子射程<10μm)高能量密度(1-100 J/cm2)沉积,导致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达1010 K/s...
- 雷明凯苗收谋董志宏徐忠成韩晓光张智朱小鹏
- 文献传递
- 热喷涂Ni60-40WC粒子的加速特性及沉积行为研究
- 开展了用氧-乙炔火焰喷涂方法在17-4PH不锈钢基体上制备Ni60-40WC热喷涂涂层的工艺研究。通过高速摄像的方法研究了焰流中Ni60-40WC粒子的速度分布,获得了不同加速喷嘴对15000目、30000目(5000μ...
- 杜鹏程朱小鹏王奇峰雷明凯
- 关键词:热喷涂显微结构
- WC-Ni硬质合金涂层及体材料的水介质环境大载荷冲击行为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设计了大载荷多次冲击测试方法,以评价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WC-12Ni涂层在水介质环境中的抗冲击性能,并与WC-13Ni硬质合金体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测量了冲击表面最大轮廓深度、孔隙率、粗糙度、显微硬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冲击测试涂层表面形貌,通过能谱仪对其表面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固定冲击次数6 000次条件下,随着涂层厚度从100μm增加到300μm,冲击坑轮廓深度由2.2μm减小到0.2μm;冲击导致的表面孔隙率增长率从80%降低至38%,其中,因WC颗粒剥落产生的较大孔隙占比从17%减小至12%。涂层厚度的增加减小了冲击变形量和表面破坏程度。WC-13Ni体材料冲击坑轮廓深度为0.8μm,介于200μm和300μm涂层轮廓深度值之间,表面孔隙率增长率高达160%,较大孔隙占比为58%,均远高于涂层相应值,表面破坏程度大,抗冲击能力较弱。和大气条件下涂层冲击严重氧化现象相比,水介质下冲击后涂层和体材料表面氧含量变化不大,水介质环境有利于减轻因冲击氧化导致的冲击破坏行为。
- 靳瀚超朱小鹏孙拓张书姣雷明凯
- 关键词:超音速火焰喷涂硬质合金
- 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金属表面残余应力的热-力耦合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研究强流脉冲离子束(HIPIB)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的热学和力学耦合响应行为,以高熔点金属W为对象分析HIPIB辐照金属材料表面残余应力形成规律。建立了HIPIB辐照金属W的热-力耦合模型,充分考虑了温度、应变和应变率对材料流变应力的影响,采用热-弹-塑性完全耦合法计算了相同能量密度4.2 J/cm2下,3种不同脉冲宽度70 ns、7μs、70μs辐照的热-力耦合效应,分析了辐照金属材料的温度场、温度梯度场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耦合的力学响应规律,基于能量传递、转换和耗散过程揭示了金属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宽度70μs辐照的传热时间最长,热影响区最深、大于200μm,表面峰值温度仅约501 K,只发生了弹性变形,冷却后弹性变形完全回复,未形成残余应力;脉冲宽度7μs辐照表面峰值温度为978 K,冷却开始时热应力σ=671 MPa,低于该时刻的材料动态屈服强度,只在加热阶段发生塑性变形,最终表面塑性应变量为2.4×10-3,残余应力为1.2 GPa;脉冲宽度70 ns辐照的极短脉冲作用下,热能主要被材料近表层吸收,导致表层约1μm发生熔化,凝固冷却表层的塑性应变最大值处于2.5~10.0μm深度,冷却阶段还存在与升温阶段不同方向的塑性变形现象,最终塑性应变约3.0×10-3,残余应力为1.5 GPa。HIPIB辐照短脉冲作用过程中,离子动能转换为热能,快速加热材料并伴随着弹性或弹塑性热变形,且塑性变形过程中约96%的塑性功以热能形式耗散,HIPIB辐照金属W发生塑性变形的临界条件为热应力高于动态屈服强度,即σ(T)≥σy(T),材料缺陷中存储的弹性应变能是表面残余应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 张勤朱小鹏雷明凯
- 关键词:强流脉冲离子束脉冲宽度塑性变形表面残余应力
-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原理与工艺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2012年
-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是一种峰值功率超过平均功率2个量级、溅射靶材原子高度离化的脉冲溅射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离子化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有关高功率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特性、薄膜及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文中从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的原理出发,介绍10多年来高功率脉冲电源的发展,从高功率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特性与放电物理、等离子体模型,以及沉积速率和薄膜特性等方面综述技术的研究进展。
- 吴志立朱小鹏雷明凯
- 关键词:等离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