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
-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特点及其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提供临床依据,从而降低血流感染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123例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3例血流感染患者死亡31例,90d住院病死率为25.2%;共检出127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8株占53.7%;单因素分析显示,恶性肿瘤并发血流感染与出现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高Pitt菌血症评分以及使用升压药物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使用升压药物、高Pitt菌血症评分、出现呼吸衰竭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死亡显著相关。结论血流感染病死率较高,使用升压药物、高Pitt菌血症评分、出现呼吸衰竭是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流感染死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徐海燕王延风冯沙娜朱宇吴熙吴晓明于雷
- 关键词:血流感染肿瘤
- 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合理地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150例恶性肿瘤血培养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发生血流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0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共检出革兰阴性菌83例占52.2%,革兰阳性菌55例占42.8%,真菌8例占5.0%,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单因素分析显示,粒细胞缺乏症、机械通气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harlson合并症指数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d等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d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减少有创操作,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 徐海燕王延风冯沙娜朱宇刘姗吴熙吴晓明于雷
- 关键词:血流感染肿瘤
- 血清PIVKA-Ⅱ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4
- 2014年
-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的人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的浓度,并评价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IVKA—Ⅱ和AFP检测试剂盒,分别对136例治疗前的肝癌患者(包括80例早期肝癌和56例中晚期肝癌),56例肝炎患者和136例健康者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效能,并确定PIVKA—Ⅱ检测肝癌的临界值。比较PIVKA—Ⅱ和AFP检测肝癌的灵敏度和准确率。结果健康组、慢性肝炎组、早期肝癌组和中晚期肝癌组的血清PIVKA—Ⅱ的中位浓度分别为18.0(15.0~20.0)mAU/ml、18.0(14,0~23.0)mAU/ml、345.0(31.8~3787.0)mAU/ml和1008.5(30.3~25788.0)mAU/ml,早期肝癌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和慢性肝炎组(P〈0.001),低于中晚期肝癌组(P=0.375)。血清PIVKA—Ⅱ检测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95%C10.908—0.964),显著优于AFP的检测能力[VS.0.848(95%c10.800~0.896),z值=3.580,P〈0.001]。PIVKA-Ⅱ检测肝癌的最佳临界值为25.5mAU/ml,此时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90.6%。联合PIVKA—Ⅱ和AFP检测,可增加肝癌诊断的灵敏度(VS.PIVKA—Ⅱ,P=0.036;vs.AFP,P〈0.001)。结论血清PIVKA—Ⅱ对于肝癌的诊断效能优于AFP,可作为肝癌早期筛查的血清标志物应甩于临床,为肝癌的早诊早治提供帮助。
- 朱宇王海王宏洁王慜杰韩彬彬张春李学祥杜君齐军
- 关键词:肝癌
- 肿瘤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 目的:了解引起恶性肿瘤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常见菌株的药敏特点,为临床的早期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送检的恶性肿瘤患者尿液标本进行常规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
- 王宏洁冯莎娜朱宇王景智齐军
- 关键词:恶性肿瘤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