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明建

作品数:41 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流层
  • 13篇平流层
  • 8篇污染
  • 8篇极涡
  • 6篇对流层
  • 5篇气候
  • 4篇等熵位涡
  • 4篇平流层极涡
  • 4篇气溶胶
  • 4篇位涡
  • 4篇环流
  • 4篇废气
  • 4篇臭氧
  • 4篇大气环境
  • 3篇等熵位涡分析
  • 3篇剩余环流
  • 3篇微量气体
  • 3篇位涡分析
  • 3篇污染特征
  • 3篇夏季

机构

  • 23篇安徽省环境科...
  • 22篇中国科学技术...
  • 7篇安徽省气象局
  • 6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合肥学院
  • 2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安徽建筑大学
  • 1篇合肥光博量子...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1篇易明建
  • 14篇陈月娟
  • 11篇周任君
  • 10篇张红
  • 9篇汪水兵
  • 6篇邓淑梅
  • 5篇毕云
  • 3篇郑志侠
  • 2篇吴其重
  • 2篇许利
  • 2篇汪家权
  • 2篇潘成荣
  • 2篇戴海夏
  • 2篇蔡宏珂
  • 2篇高翔
  • 2篇刘鹏
  • 1篇邹雪
  • 1篇沈成银
  • 1篇储焰南
  • 1篇傅云飞

传媒

  • 3篇大气科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第26届中国...
  • 2篇第11届长三...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环境与可持续...
  • 1篇绿色科技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上空气溶胶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臭氧的关系被引量:18
2008年
采用1991年10月—2005年11月的HALOE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27°~40°N,75°~105°E)上空气溶胶数密度、体积密度、面积密度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了它们与臭氧的关系,并且与同纬度带中国东部地区(107°~122°E,27°~40°N)、北太平洋(170°E^170°W,27°~40°N)上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原上空气溶胶的体积密度、面积密度受Pinatubo火山喷发的影响主要发生在1991—1995年,然而气溶胶数密度受火山影响则不如前二者明显;高原上空气溶胶在对流层顶附近存在一个极大值区,在夏季该极大值区位于对流层顶下方(约120 hPa),而其他季节则位于对流层顶上方(约100hPa);青藏高原、中国东部地区、北太平洋三地上空气溶胶数密度的差异主要出现在60 hPa以下的气层,夏季差异最突出,高原上120 hPa附近的气溶胶数密度约为平原上的1.8倍,约为海洋上的5.5倍;在高原上空对流层顶附近以及平流层低层,气溶胶数密度与臭氧体积混合比呈很好的负相关关系,而在20 hPa以上则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比三地上空气溶胶与臭氧的关系,得到在对流层顶附近及平流层低层气溶胶在高原和平原上空与臭氧的变化呈很好的负相关,其中以高原上空的负相关关系更好,但是在海洋上空气溶胶和臭氧的相关不明显。而在20 hPa以上气层中,三地上空的气溶胶与臭氧的变化都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周任君陈月娟毕云易明建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溶胶平流层
亚洲东部冬季地面温度变化与平流层弱极涡的关系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NCEP资料计算NAM指数和标准化温度距平,对17次平流层弱极涡事件时亚洲东部温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流层环流异常比对流层温度变化超前约15天,地面温度变化的最大距平出现在平流层弱极涡后期,大约以40°N为界,北部比正常年份偏冷而南部偏暖。文中通过位势涡度的分布和变化以及500hPa东亚大槽的变化讨论了其影响过程和机理,在弱极涡初期和中期,自平流层向下,高位涡冷空气主要局限于60°N以北。从弱极涡的后期开始,在45°N以北地区,高位涡冷空气向南扩张,在对流层中上层,极地附近的高位涡冷空气扩张到45°N附近。同时,500hPa东亚大槽虽有加强,但低压区向东延伸,而贝加尔湖附近的高压脊显著减弱,致使槽后的偏北气流减弱,槽后冷空气主要影响中国华北、东北及其以北地区,造成这些地区偏冷。而40°N以南地区,从弱极涡的后期开始有南方低位涡偏暖空气向北运动,同时冷空气活动减少,地面显著偏暖。
易明建陈月娟周任君毕云邓淑梅
关键词:极涡温度变化
2007/2008和2008/2009冬季平流层强、弱极涡事件对应的行星波活动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在对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纬向谐波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和讨论了2007/2008年冬季强极涡期间和2008/2009冬季弱极涡期间平流层和对流层不同波数的行星波的变化特征,特别关注强极涡或弱极涡发生之后,500 h Pa沿60°N和30°N行星波1波和2波振幅和位相的差异,以及相应的500 h Pa位势场的差异,进而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平流层极涡异常会对东亚有不同的影响,特别讨论为什么同一种极涡异常,对我国南北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会不同。结果表明:平流层极涡发生异常时,平流层行星波活动有明显的异常。随着极涡异常的下传,对流层行星波的振幅和位相也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对于不同的纬度带,其变化又有不同,表现为:2008年1月强极涡发生之后,500 h Pa行星波1波和2波的扰动都向南伸,而2009年1月的弱极涡(SSW)期间和之后,1波和2波的扰动都偏北;在对流层,强极涡和弱极涡发生之后不但行星波1波和2波的振幅有所差异,其位相也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其位相的差异还随纬度而变化。就同一年(或者说对于同是强极涡或者同是弱极涡)而言,无论是1波还是2波,在60°N和30°N附近的扰动相比,几乎反位相。这样就使得它们的500 h Pa位势场也有明显不同:在东半球,主要表现为乌拉尔高压和东亚大槽的强度和位置不同。2008年1月强极涡发生之后,乌拉尔高压和东亚大槽东移,不利于冷空气向欧亚大陆北部(包括我国北方)的输送,使这些地区的温度偏高;而2009年1月弱极涡之后,东亚大槽西退,利于冷空气向欧亚大陆北部输送,导致这些地区较冷。对于同一种极涡异常(如2008强极涡或者2009弱极涡)由于南方和北方行星波扰动的位相不同,对南方和北方冷暖空气的输送也就不一样。所以同一种极涡异常对(我国)南北地区的温度影响是不同的。
邓淑梅陈月娟易明建
关键词:平流层极涡行星波欧亚大陆温度变化
N_2O增加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模拟及其与甲烷和平流层水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环境中心(NCAR)的二维化学、辐射和动力相互作用的模式(SOCRATES),模拟了大气中N2O增加对O3和温度的影响,并从化学、辐射和动力过程讨论了影响原因,此外还与大气甲烷和平流层水汽增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大气中N2O浓度增加以后,将通过化学过程引起30km以上O3损耗,30~40km损耗较多;30km以上降温明显,下平流层中低纬度地区以及对流层O3增加并有微弱升温;30~40km附近,北半球中高纬地区O3减少以及降温幅度都大于南半球.对流层升温主要是N2O和O3增加所致,而平流层温度变化主要受O3控制.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动力过程对温度变化的反馈较其它地区明显,这种反馈对平流层中高层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温度和O3的变化都有明显影响.大气中甲烷增加引起的O3损耗在45km以上,45km以下O3增加.平流层水汽增加会引起40km以上O3减少,20~40km大部分地区O3增加.N2O增加造成的O3损耗正好位于臭氧层附近,其排放对未来O3层恢复至关重要.N2O增加引起下平流层15~25km中低纬度地区有弱的升温,这与其它温室气体增加对该地区温度的影响不同,CO2,CH4和H2O等增加后下平流层通常是降温.
毕云许利周任君陈月娟易明建邓淑梅
关键词:温室气体剩余环流
一种具有防雨功能的废气排放管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雨功能的废气排放管,包括废气收集管,导气引流管,废气排空管,以及排水斗;导气引流管为由导气管和引流管组成的双层管,导气管与引流管之间间隙构成引流槽;引流管为弯管,引流管下端封闭并与废气收集管的外壁连接...
张红汪水兵张潮易明建朱森洪星园
文献传递
合肥市典型区域夏季苯系物的浓度变化研究
2019年
通过对长江西路苯系物浓度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合肥市交通干道苯系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西路苯系物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甲基乙苯和三甲苯的月均浓度分别是3. 31μg/m^3、9. 93μg/m^3、11. 56μg/m^3和5. 75μg/m^3。工作日苯系物浓度比周末要高,但苯系物的浓度整体较低,其污染情况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相比,处于相对良好的水平。CO与苯系物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苯系物间各物质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苯系物都主要来自交通源。B/T的值为0. 33,说明除了受交通源的影响外还有可能受乙醇汽油、涂料的使用和溶剂的挥发等的影响。
包翔潘成荣张红易明建汪水兵
关键词:苯系物交通干道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实时在线监测的双极性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研制被引量:11
2018年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能参与光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和气溶胶等二次污染物的产生,实时精准地监测VOCs对于大气污染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研究基础上,本工作研制一套用于大气VOCs实时在线监测的双极性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Dipolar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mass spectrometer,DP-PTR-MS)。相比单一反应离子H_3O^+的常规PTR-MS,DP-PTR-MS中有正负3种反应离子(H_3O^+、OH^-、(CH_3)_2COH^+),可根据实际检测需要选择切换,提高定性能力,并有效扩展检测范围。其中,H_3O^+反应离子用于检测质子亲和势大于H_2O的VOCs;OH^-反应离子可与H_3O^+反应离子配合识别VOCs,还可用于检测CO_2等无机物;(CH_3)_2COH^+反应离子可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准确检测NH_3。利用6种标准气体测定DP-PTR-MS检出限和灵敏度,结果表明,DP-PTR-MS对甲苯的检出限为7×10^(-12)(V/V),对氨气的灵敏度为126.0 cps/10^(-9)(V/V)。利用DP-PTR-MS对合肥市区大气VOCs开展连续78h实时在线监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DP-PTR-MS可对大气中10^(-12)(V/V)量级VOCs进行长期实时在线监测,可作为大气污染成因研究和痕量VOCs排放监测的重要工具。
张强领邹雪梁渠张亚婷易明建王鸿梅黄超群沈成银储焰南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
热带东风急流显著偏强和偏弱期平流层绕极反气旋及波动的差异被引量:2
2013年
首先采用150~100 hPa气层20°W~180°,15°S~35°N区域的平均东风和单位面积东风贡献的动能两种办法定义了热带东风急流(TEJ)指数,并分析了1948—2010年TEJ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利用谐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急流显著偏强和偏弱期平流层10 hPa绕极反气旋和波动的差异。分析表明,在急流显著偏强期平流层10 hPa 40°N以北的绕极反气旋偏弱,而急流显著偏弱期则偏强,差值约为100~150位势米。45°N以北1波占绝对优势,1波从春到夏的季节转换与TEJ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连,急流显著偏强期1波的季节性调整早于显著偏弱期。急流显著偏强和偏弱期相比,极区65~85°N 1波平均槽脊位置有较大差异。45~60°N纬带1波在急流显著偏强期振幅明显加强,变化相对稳定,而急流显著偏弱期1波振幅和位相的变化要强烈得多。
毕云马燕凯许利陈月娟易明建邓淑梅
关键词:气候学统计特征谐波分析反气旋行星波
一种具有防雨及净化处理检测功能的废气排放管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雨及净化处理检测功能的废气排放管,包括废气收集管,导气引流管,废气排空管,以及废液收集单元、废气净化单元和气体成分检测单元;导气引流管为由导气管和引流管组成的双层管,导气管与引流管之间间隙构成引流槽;...
张红汪水兵朱森易明建洪星园
文献传递
平流层环流异常对对流层气候的影响
平流层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的部分,冬季平流层环流的异常(通常表现为平流层极涡的异常)会下传,甚至影响对流层。为了搞清平流层环流的异常对不同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本文采用NCEP/NCAR1979~2008年的资料,对平流层...
陈月娟易明建
关键词:对流层气候特征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